|
本帖最后由 刘易斯 于 2010-12-9 13:40 编辑
那年冬天,我坐卧铺汽车从荣成回老家。夜里到临沂的时候,汽车与一辆桑塔纳轿车剐蹭了一下,桑塔纳车一侧有一处明显的凹陷。车上立刻有三个年轻人冲了上来,围住了司机,索要8000块钱私了。由于双方都说的是自己的方言,相互听不大懂,交流了好长时间也没达成一致。最后司机打电话给“总部”请示,才答应赔钱。可他刚说完同意赔钱的话,就挨了一个年轻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完了,那年轻人还恶狠狠地说:“让你骂人,这句我可听懂了!”
其实,司机挨这一耳光实在是冤枉。我知道,他并没有骂人,他说的不过是荣成人都会说的一句口头禅“脏X养的”而已。只是这句口头禅实在不雅,不仅听着像骂人,而且还骂的非常难听。
还记得刚到荣成的时候,坐黑出租车,司机老头的嘴上就挂着这句刺耳的口头禅。当时我们不明就里,差点跟他急了,说你怎么骂人呢。他很惊讶地辩解,等知道事情原委后竟笑了。那时我才知道,那句粗俗不堪的“骂人”话,原来是荣成人惯用的口头禅。后来我们发现这老头是极为热情而健谈的人,每次坐他的车,他都会滔滔不绝,说得天花乱坠,我们则听得云里雾里,只辨出了穿插于全过程的那句口头禅。尽管知道它并没有更多的含义,可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
慢慢地对荣成熟悉起来之后。我才发现这句口头禅的威力。帅气的小伙,漂亮的姑娘,粗野的汉子,彪悍的农妇,文弱的老头,慈祥的老太,无不是随口而出。骂人的时候会用,不骂人的时候也用。表达愤怒时,说一句“脏——X养的”,“脏”字音拖得长长的,表达出的感情也越强烈,说出来后,气也就消了一半。老朋友见面寒暄时,边握手边说一句“你这脏——X养的,弄么儿去了,这么长时间不见!”,对方再回敬一句“脏——X养的,什么也没干呢”,哈哈一笑,感情一下子就拉近了。更多的时候,两人寒暄,还没说正题呢,一人先来了几句“脏X养的”。真是言必称“希腊”。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端庄的少妇也会爆出这样的“粗口”来。
按说,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这也成了亮丽的一道风景,如长春的“贼多”,天津的“倍儿棒”,甚至济宁的“散各,我是旦旦”等,只是他们在字面上都没有“脏X养的”这么粗俗和恶毒。
确实,现在“脏X养的”这句看上去不雅的话,已经固化成荣成人的口头禅,成为了他们身上的标签和符号,深入了他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深入了他们的血液和骨髓。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句话了,已经成了一种文化。
不过这句话实在太不雅,难怪在欢乐中国行——荣成站的栏目中,歌手姜育恒带有家乡特色的粗犷问候“脏X养的”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时被剪掉了呢。纵然是口头禅,纵然是符号和标签,纵然是文化,也终究上不了大场面。
哎,这“脏——X养”的荣成话,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