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 诗歌 【 春】组章,看情况添加中 作者 哑女
评语:在诗歌写作中只使用角度而不去动用观念,偏重于认知而非情感。这样的诗歌吸引人之处是:你无法给这样的诗歌一个廉价的与诗歌本身保持同一层面的功利性回应。因为诗歌没有提供这样的层面——浅薄而类型化的抒情或呻吟。
【同题】在某尼的春天里 作者:破破
评语:师古本身就是一种文学传统。如何在打破音步规整、声韵铿锵的阅兵式般的古典诗词韵律桎梏的前提下,保持思想内涵上的“自我孤立,清雅淡然的标本式书写”-----的继承,又能悄无声息的完成一种整体姿态上的僭越,更为详细的呈现语言的精微度和认知的纤细度,作者正在提供较好的摹本。
同题 春* 湘江北去 作者: 南亭侯
评语:作为一个审美意趣或者需求,忧郁更容易被用来扮演通往精神世界的桥梁-----的角色。而微小的事物总能经得起思想最大的反思。我们都是在生活碎屑般的片段中合成了一次生命的现实版本。对这首诗稍显冗长但又不显得啰嗦的物象罗列式的喟叹中并没有感到无聊,可能就是来自于阅读了太多呐喊、狂呼、咆哮······的文本之后,这种淡然叙述的低姿态语境更加容易让读者产生在阅读时带入自我生命体悟的途径更为自然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