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回民的规矩
我在前文中说过,北京是个各族杂居之地,现在更是如此。所以,回民特别的多。
北京的小吃和中小型饭馆,回民也居多,他们做的东西都很经典。
在这里要讲一讲回民的规矩,除了是尊重民族信仰的意思以外,在生活中了解他们也会很方便。
拿买东西和下饭馆来说,虽然回民的饭馆和买卖都有标志,比如颜色,回民的招牌都用蓝色和绿色,在外地,饭馆有挂幌子的,一般的说,蓝色的就是回民。
但是,光是知道这些标志还不行,有些规矩是必须知道的,否则会引起误会,甚至导致纠纷。
比如在回民的饭馆里,自带酒水是不行的,这个规矩跟现在大多数饭馆也不让自带酒水不一样,前者是清真的规矩,因为顾客不可以带饭馆以外的吃食和酒水。你就是到了回民的家里,他给你沏茶的茶杯都是专门预备给客人的,自己是不用的,除非你和他是同一种宗教。后者是生意经,因为酒水在饭馆的利润是最大的。
再有,很多东西的叫法也不一样,一定要遵循回民的叫法,否则会引起不快和误会。
比如,牛羊不同部位的肉,回民和汉民对同一部位的肉的称呼不一样,“上脑”是回民对牛的通脊肉的称呼,而汉民就叫通脊肉,回民馆羊的脊椎骨叫“羊蝎子”,汉民就叫腔骨等等。
如果你到了回民的羊肉铺里,直接这样用汉民的称呼买东西,对方就会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不卖带皮的。”
什么意思呢,牛羊肉都是去了皮的,只有猪肉才是带着皮卖。回民这样说是告诉你我们是回民,他们连“猪”这个字都忌讳。
很多回民本来是姓朱,为了避免谐音,他们就改成了姓“黑”,黑这个姓百家姓是没有的,只有回民这样用,如果你听到谁姓黑,那他百分之百的是回民。
由此可见,在这些生活的小细节里,一定要了解和把握。虽然,现在买肉都去超市,没有什么回民售货员,但是,当你走进专门供应清真食品的地方,这些还是要相当的注意的。
现在的回民规矩已经少多了,比如,回民对肉食的加工只有肉片,肉丝,绝对不切丁。为什么说起话长,但是这是规矩,现在也没有了。但是你仔细观察,回民的菜肴里就没有肉丁,你什么时候买到过酱爆牛肉或者羊肉丁呢?即使现在回民馆里有的宫保鸡丁也是不和规矩的。
有个真实的小故事,前些年食物匮乏的时候,很多饭馆的早点里,炸油条和油饼都是用猪油,因为植物油是配给的。唯独回民饭馆是用素油,也就是植物油。
我媳妇不吃猪油,可是炸出的油饼你又很难分清是猪油还是素油,只有凉了你才能看出来,那个发白的僵硬的是猪油炸的。
一次她走到一个回民饭馆门口,她根本就没看标示,我想她也不懂得,就问卖油饼的人说:“你这个是猪油炸的吗?”
卖油饼的人看了她一眼,跟本就不理她,她还不知趣的接着问,终于里面走出一个老头,看样子是老板,大概他也看得出我媳妇是个外行所以说:“姑娘,我们这是“左蹄儿”的买卖。”
老头虽然原谅了我媳妇的无知,可是他解释的太专业了。所谓“左蹄儿”是北京对回民的一种称呼,因为回民认为左手是最干净的。所以,过去你赶上要饭的,如果他伸出左手,那他一定就是回民。
我媳妇当然不懂,再次说:“我没问你左右,我是说你的油饼是不是大油炸的。”
这个时候那个老头脸已经涨红了,一个好心的买油饼的老太太赶紧把我媳妇拉走了,并解释了原因,她这才恍然大悟。
回到家里跟我学舌说了这个经过,我当时说:这要是过去,他就敢给你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