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2013始,带着三毛去流浪【年末更新中】
查看: 12529|回复: 1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始,带着三毛去流浪【年末更新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2-3 20:2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1】被放逐的流浪者




    不知因何,我再也不能执笔去写那繁花似锦的美文了。

  或许是打击多了,还是想法多了,那美丽得像个女人一般的美文,我似乎是再也不能触碰了。看着空间里,文友们那些绝色的文字,诗画般的桥段,不管思想是否饱满,但从视觉上,这是一个漂亮的女人,更是一幅看似古老,却有味道的古画。

  不禁,失落的思绪里,竟然有些怀念!

  想了一夜,也琢磨了一夜,脑海里突然想起那老徽州的阿菊。

  阿菊,是个绝色美妇人,但不妖艳,也不放荡。漂亮的骨子里,藏着谁也不能效仿的勤劳与智慧。很多时候,我不知道阿菊是如何在我的脑中形成的,她像是一个奇迹,在我行走的路上,莫名的窜进了我的视野中——这是一个流浪者的美丽邂逅!

  其实,我总觉得很多人都误解了这流浪者在我笔下的意义。当然,我也没必要去解释那么多,因为每个人都在流浪,每个人的选择方式不一样,但人生的路上,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也是一场孤独的流浪,谁不能走进你的心里,窥视你的心事。即便是爱人!所以,那十二月的塔川秋骑,暮秋午后的夕阳,阿菊的身影,似乎只有我才能看见,最后证明也就是我能看见了!

  阿菊,是徽州的女人。

  一直很遗憾,行走的路上,不能找到一个可以陪我的女人!

  渐渐的,一个人流浪久了,灵魂似乎也是被放逐了。找不到的归宿感,让我朝思暮想。我开始困惑,一直以来我说的文字情人,当真是那可以伴我一生的女人?或许是这样的,但我再也不能替她梳妆,那华丽的佩饰再也不能点缀在她的身上。这似乎是委曲了点,但想想,漂亮的脸蛋,是红妆才能彰显得出来的吗?

  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像个流浪者一样,在行走的路上,不断的寻找,属于自己最终的归宿感。被放逐的灵魂,似乎是更贪恋于流浪的自由。她奔放,大胆,肆意,甚至是目中无人,像个疯狂者一般,横扫着一切。我试着收敛,不断的克制,但自由的束缚,让灵魂变得愈加狂妄。因此,单单只靠华丽的辞藻,显然是不能满足我的欲望——因此,精神的世界往往是一片荒诞的沙漠。那绿洲的欲望,往往的一片海市蜃楼。

  我痛苦得压抑着自己,像个拾荒者一样,背着自己的行囊,带着笔记本子,和一支钢笔,还有一套相机,去往一个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或者是曾经留恋过的地方。

  那里,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还有种陌生的感情,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本荒芜的神经。我开始兴奋,像是来到了世外桃源,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又是那么的恐慌,却又是那么的吸引着我。似乎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感觉到了力量,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觉到了原来活着是这么的美好!

  阿菊,像是梦一样,在我脑海里远远的离去,藏在了最深的地方。

  这个徽州女人,是流浪者的一个邂逅,但这样的邂逅,似乎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徽州。人生路很长,却很短暂。我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终点,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终结。所以,我一直在归途上的露宿。风花雪月固然美丽,但独孤寂寞的流浪者,我仍需要一个女人!她在哪里我不知道,但路上,总是会邂逅这么几个女人,只是我的脚步虽然放慢了,却不曾逗留。

  有人说我是个疯子,也有人说我是个精神病,这不是夸赞,而是活生生的将我贬得五体投地。我曾痛苦,也曾迷茫,更想像残花一样,美丽得死在行走的路上。因此,我自杀过,生活的压力像是一把侩子手,将我灵魂砍成了两半,只是依然活着的,是那对精神的求生。二十余年的风雨,像是初开的花蕾,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中间,这二十年竟然是来自于地狱般的折磨与痛苦。

  那个时候,我学会了逃避,学会了躲在文字里,找一个可以呵护的我的女人,相伴一生。后来,文字的力量,流浪的情怀,让我这个自己捆绑着自己的愚昧女人,感受到了生的存在,我发现,活着也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追求!

  因此,我爱上了旅行,爱上了流浪,继而爱上了三毛!

  只是风花雪月的文章,让这份爱不能继续下去了。灵魂的挣扎,似乎是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我放弃了一些东西,虽然是不舍,却也饱满了让精神舒坦的东西。有时候,我一直在困惑,不断的在问自己,我到底行走在路上,是旅行还是旅游?后来的流浪者的冲动和思想,顿时让我明白,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旅行——最初的路上,我是一个人;后来的路上,是灵魂和我自己;但现在的路上是被放逐的灵魂和肆意的流浪者。

  我很欣慰,虽然失去了些什么。

  但却找到了曾经那让我绝望的生活。开始发现,流浪的旅途中,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生活。不管是大还是小,这生活的气息,像是阳光一般,时刻温暖着我这个随时会黯然失色的心灵。尽管还很年轻,但走过的地方很多,留下的脚印也可以印刷出一部历史。只是存档在脑海的记忆,总是那么少,后来才知道,原来我忘却了生活!

  2013已经开始,我的步伐不再安分,骚动的灵魂,开始驱逐我离开这个地方。我知道,它要去哪里,也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流浪的思绪,像是涌泉一般,不断蹦出各种想法。徽州的阿菊,我带不走,但是我知道,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个阿菊。只是阿菊的故事不一样,阿菊的服饰不一样,阿菊的风情不一样,但阿菊的眼神永远是一样的,因为那里,永远都有属于我的身影!

  或许我不是唯一的,但阿菊绝对是唯一的!

  别了徽州,离了江南,我想还有千万个地方,在等着我!

  那里还有千万个故事,等着我去聆听,去感受!

  所以,作为一个旅行的流浪者,作为一个被灵魂放逐的流浪者,我会带着生命的力量,去完成我这一生的愿望!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16
发表于 2014-2-21 14:06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喜欢,,美文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4-2-21 14:06 |只看该作者
话说,我一直不了解那些理想是流浪的人,到底是啥心态,,,,至今还是理解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4-2-20 22:14 |只看该作者
相比深圳,我更喜欢广州
广州才是真正的安详与沉静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4-2-20 17:51 |只看该作者

【52】一个随风的人遇上三座繁华的城


 一直未曾去一座繁华的都市寻踪,一直未曾在一个繁华的角落里逗留。如果非要说出一个地方的话,那只有北京了。但所幸的是,我在这里,只留在胡同,留在老北京的印象里。所以,我还是想说,我从未去过一座繁华的都市,看一个繁华的面貌。
  而这种“一直未曾去”如今也该是画上句号了。


  沿着海岸,一个随风的人遇上了三座繁华的城。我不敢说,这是一种偶然,但我相信,这是一种缘分。就像曾经,在某一座城里遇上了一个所心动的人。
  带着浅浅的秋意,深圳的天气恍若还停留在夏天。一下飞机,我激动不已。倒不是说这座城的繁华令我钦佩。而是在赶往地铁的那段路上,遇见了一束蔓藤缭绕的红色的花。曾以为,这样的花只有在美丽的云南,丽江的小城里。意外的,在一座还是在夏天的深圳里,本是抬首看看这里的天,却无意间遇见了高架桥两端落下来的三角梅。
  天气尚好,蔚蓝的天空中完美的出现了这么一幕,我激动不已。

  因此,初见深圳,这座繁华的城,给了我一个美丽的惊喜——秋天里,最好的礼物。
于是,我在欣喜中开始慢慢的品味这座城,而来接我的张先生,恍如是这座城里的主角,一段美丽的故事似乎就这么的拉开了帷幕。也许是中午的缘故吧,天气还是有些热的,在深圳地铁站办了一张卡后,似乎就注定了我与这座城的牵绊。地铁的人还不算多,如果比起广州的话。来来往往多是年轻人,因此正象征了深圳是一座充满青春和年轻的时尚都市。

由此看来,觉得自己与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了。记得有位先生曾笑言我是个村姑,源于我对徽州的情怀吧。不过,如今村姑进城了,难免会少不了一场欣喜。其实,不能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深圳。只能说,曾是走马观花,步如疾风,不曾认真走进这座城,因此权当从未来过。如今,再来深圳,为探望张先生外,也想好好的弥补下曾经的一番辜负。
  恰逢遇上中秋,算是有意而为之罢。海上升明月,今年最大最圆的月亮落在海面之上,来到深圳看一场海,看一轮月,真不知是深圳给了我一份情怀,还是我遇见了深圳最美的一个瞬间。当然,此时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没有错过这个美丽的月色,也没有再次辜负这座城带来的繁华与柔情。
  如果说,白天的时间是转悠在地铁与都市的繁华之间,那么故事的高潮就在夜晚了。


  闪烁的霓虹灯在夜黑中闪着一道又一道柔情的线条。街道的路灯,高楼大厦闪烁着的灯色,窜流着的车水马龙,在缓慢的镜头下,又似那一条又一条柔情似水的流行线。不论是广场上,还是市民中心的那块繁华的地段上,玻璃映像下的城市,美轮美奂,难以形容。突然发现,曾经钢铁铸成的建筑物此时也变得不那么的冷硬了,相反的,还真是柔情了一把。
  不由想来,在广州的时候,珠江夜色也确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华灯初上,于琼楼前,清风欲雨,一弯冷月照心愁。对岸的繁花似锦,彼岸的人流涌动。再远望去,在珠海的情人路上,凭着海岸,澳门和香港又是近在咫尺。此时,天涯和海角的距离也不过是一个虚梦了。恍若,伸手触得。
  不管此时,在哪里。
  原来都市的魅力并不是来自于一座城的繁华,而是这座雍容华贵的城在高贵清冷的背后的一抹温柔,还有一段曾经相遇的故事。


  像是一个人,白天与黑夜总是两个面孔。像是一座城,黑夜比白天来得更神秘。因此,白天的深圳是忙碌的,夜晚的深圳又是我读不懂的,因此我再次怯弱的逃离了。即便它是美得醉人,在秋意的夏天里,还有着这么一段岁月。只是,读不懂又怕误解了这番心意,只是懂得不透,又怕辜负了这番心意。喧嚣而繁华的城,始终不能让我安静的去解读这番心意,因此我逃离了去。
  半天的时间,走走停停,来到了广州。此时想,它与深圳是离得多近。也许说,有些时候距离真的不是一个了不起的东西。如果说,我是因为还不深透深圳而选择逃离的话,那么初到广州的我,竟又觉得是这般熟悉。

  广州不比深圳,宽,大,亮,净。相反,广州显得乱,多,挤,繁。但偏偏,我就喜欢这股看似十分热闹的劲儿。其实,与其待在一个不算安静的地方想着安静,还不如置身在一个热闹的地方,让矛盾的自己热闹热闹。
  广州的街道很是拥挤,但广州的树却是给力的青翠,落着的叶子散满在街角,商铺门前,甚至是正大光明的落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这种感觉,是我十分喜欢的,有种都市的原始生活的味道。这样的措辞,似乎是对深圳的不公平,所幸这样的喜欢并不意味着对深圳的不讨好。只能说,深圳的魅力给我的感觉是透净的,而广州的潮流才是符合我的味道。尤其是在见了陈家祠,看了西洋教堂,又遇了西关大屋,小蛮腰,不得不说,这样的城还是处处散发着老广州味道的。


  其中,陈家祠给我的印象尤其的深。其建筑的雕琢镂刻实在是太精细,虫鸟人物及花在屋檐屋顶,再墙壁石壁上刻着是栩栩如生。在广州,还能看到这么一处地方,真的说是我的荣幸了。
  浓厚的文化,清末民初的建筑,流动着西洋情怀,还有历史的文茂,不曾触及,但乍来初到,又是百般熟悉。我跟张先生说,在下车的时候,我像是回到一片故土上似的。四周的陌生坏境竟然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不可思议的悸动或许正是这里的文化,建筑,情怀,还有厚重的情怀吧。


  但张先生说,他还是比较喜欢深圳的。宽,大,亮,净,让他觉得这才是一个都市该有的。尽管说,广州的面积比深圳大,但走进广州,他总觉得这里是个大杂烩。我不知道,张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来到这里的,或者说,他也是无奈的跟着我吧。但令人意外的,在面对文化,面对建筑,面对历史的时候,每个人的思想都是透彻的。因此,张先生爱上了广州的陈家祠,广州的小蛮腰,还有广州的英法建筑。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不应是广州所属有,但确确实实就是广州的珍宝。


  原来说,当一个人不懂的一座城的时候,就像不懂得一个人的时候,任它东南西北,还是不懂,依旧不懂。甚至是错意的误解,扭曲。当真正的走进一座城的时候,去感受这座城的时候,不由得发现,原来这座城是这般的可爱,美丽,高贵。
因此,不由分说,张先生被广州的魅力所折服了。就连张先生自己也惭愧,称当初随朋友来广州游玩,只知道带着身体却忘了带着一颗心了。他又戏言,自从遇见我,认识我,没事跟着我出去走走看看的时候,恍如心是带着的,但灵魂却跟我回去了。我笑笑,当它是一个美丽的玩笑。但他能说这样的话,我确实也是高兴。
  而此时,我对深圳的那份还是“不懂”的情怀略显歉意了。商量着回到深圳的时候,好好与其触碰一番。张先生点点头,说是读懂一座城,像是了解一个人,需要相处。我点头,是该好好相处。
  只是这话,张先生完全是放在珠海了。就算是回到生活的深圳,他还是觉得珠海好。


  的确,我能理解他的这份心情。如果把广州比作一本记载着清末民初的历史文摘的话,那么珠海无疑是一幅从海外飘来的西洋油画了。纯天然的海景,高大的椰子树,干净平整的人行道,俨然如画。海浪扑来,几只白色的鸥翩翩起舞,虽不见渔船归来,但日出日落,划出一道的海岸线,不是画就胜似是画了。
  但令我意外的还是珠海的圆明新园,恍如北京的圆明园就这么的被搬到了这里。北国佳人曾何几时成了南方美人了。只是说,珠海的篇章里,唯有海滨公园这么一段,令我和张先生都惊呆了。北起犀牛望月山,南至海景路,东至菱角咀,南距澳门5千米。先不提这位置所呈现的良辰美景,光是公园的一滩草坪,棵棵独立相依的树,就已是视觉中的仙境。正如张先生所言,这里恰好是春郊秋游的好地方。


  铺一方花布,几个亲朋友好一起,带一些吃的喝的,坐在一棵树下,吹着春风,赏着秋景。突然之间,觉得此处尤其惬意,没有喧嚣,没有拥挤的人群,还有三五处风车的小屋子,像是童话,更像是有荷兰的味道。如此心动的感觉,又牵扯起我对的深圳的那份歉意。我想,既然广州有这番人文,珠海也有荷兰一般的童话,那么深圳,自然也是有我不曾知道的魅力。因此,我毫不犹豫的和张先生坐着傍晚的一班船回去了深圳。
  此时的心情,有歉意也有期待的。
  记得从西藏回来的时候,再回到自己所生活的城,不由得发现如果有一天,一座城待久了,腻了,乏了,就试着去一个陌生的城。当一天再回到原来的城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切还是老地方,一切还是熟悉的,一切还不曾变,一切都还在等着自己回来。


  因此,我想说,当路过一座城的时候,还不理解这座城的时候,我不该继续留下,而是继续前往。当有一天,峰回路转的时候,再回到曾经路过的那座城,即便还是不理解,却可以有理由让自己留下了。就像是一个人,与他相处,不是为了强要一个理解,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机会,给他一个机会,彼此从心出发,就像张先生说的那样,需要相处,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城。
  因此,我毫不犹豫的在返程的时候,再来到深圳。


  不为一定要看看这座城的风貌,而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好好的触碰这座城,即便最后,还是不懂。但来过,就要相处,走马观花的匆匆,是一种不负责的辜负。面对每一座城的有所期待,这种辜负是不该有的,更是不该发生在我们身上的。
  因此,路上的时候,我总是惦记着深圳,说是惭愧,也有几分,说是歉意,这是一定的。
但说是为了不辜负这座城,不辜负自己,这是必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4-2-20 17:48 |只看该作者


小镇的居民生活简单闲趣,若不是敞着窗子,裁着花布料;如不是坐在门前,编制着竹艺;我甚至以为这个地方已经沦落到惨无人烟。后来从左岸走到右岸,静静的漫步了一把,才知道,不是小镇太幽静,而是我们太喧嚣。再者,新市古镇本就是一座悠然幽静的江南水乡。而她坐落在喧嚣的德清县中,又得以是这般平静淡然,恍如墙外的是非事,与墙内的夏花秋叶并无一点关系。





她的这般脱俗可谓灵秀。而小镇是幽静又是幽小,整个小镇信步来走,不需要多长时间,也无需多长,走走看看不过是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如是匆匆,走马观花的半个小时的光阴还是别浪费在小镇了)尽管短暂,但一人独步,想一些年华,寻一些往事,就已足够。但倘若走进小镇的心房里,探幽着小镇的心事,便又觉得时间太短,太短,忍不住又想住上几天。
或许真的是这样吧,只是我们来得唐突,突然之间扰乱了小镇的安静,只是我们又是走得太快,突然之间又辜负了小镇的情义。





倚靠在美人靠上,看着对面的一个简陋的铺子,我不禁好奇。一张褪色的红纸上,写着“上午剃发,下午休息”。探首望去,铺子里的陈设简单的可谓说是简陋。没有现代的潮流,也没有像样的装潢,恍如一块肥皂,一个剃胡刀,一把剪子,一条毛巾,就能除去脸上的愁绪,发间的愁丝。而这半天的生意,无疑是为生活在小镇里头的孤家老人所服务的了。而一路走来,镇子里头所看到的,遇到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





一种凄苦感在湿润着你的眼睛的时候,又一种归宿感在感动着你湿润的眼睛。像是高高的院墙上爬着的藤条,感慨着秋来叶落,又瞻仰着绿叶新生。所以,即便镜头入画都是些沧海桑田的痕迹,都是垂垂老矣的孤陋身影,却因为安静而修身养性,因为和谐而幸福满足。因此,即便这里往后依旧是默默无闻,但更是令世俗外的人烟憧憬着这脱俗不媚的小镇。




难能可贵的是,小镇是不拘小节。无需担心讨个腰包买张门票,也无需纠结找个什么证掏得便宜。即便网上搜索,会有门票之说。但我相信这只是个幌子,或许说为挣个人气。关于这点,我不怪。因为只有走近这里,走进这里,才懂得新市古镇内心真正的秀雅和气度。




一番走来,遇见的人不多。而随行的摄影师们还带了个漂亮的女模特。当所有的长枪短炮齐刷刷的对着摆好姿势的女模特的时候,恰好我从桥上过。随意的拍了一张或两张,便又是低调走开。说实话,我不愿在小镇里,刻意的摆弄出一些美好,也不愿在小镇里,拍一些不真实的美好来。如果说,因为女模特而衬托出小镇的幽美,那么其实真正美的还是生活在小镇里头的居民。




他们自然的身形,不刻意的举止,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人生面孔,更是小镇里,甚至是镜头里难以逾越的经典画面。我与当中的一位老先生,关系甚好,没事就会在一起交流摄影,一老一少的身影也实为和谐。老先生的想法与我的一样,而他更多的也是喜欢抓拍在古镇里生活的面孔与足迹。
而我,寻的大概就是人文和烟火了罢。




不敢说这有多伟大或者是有多高尚,只能说,我不愿轻易的失去小镇给我带来的真实。
只是,疼惜的是,即便小镇的原始生活没有被同化,但古老的遗迹在世风日下,也渐渐慢慢的远去,甚至是消失。而这不仅仅只是褪色的生活本质,也是一种文化的淹没。如今,我们能做的也只是记录下一些点滴,待数年之后,物非人非的时候,再回首翻翻曾经的点滴,也算是一种慰藉。甚至说,小镇内心的灵魂即便是外表的如何翻新喧嚣,也是无法抹去灵魂深处的古老幽静。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去旅行的时候,可以一个人来到新市。当灵魂触碰灵魂的时候,即便再多愁苦,也是过眼云烟,一切归宿淡然。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4-2-20 17: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苏丹卿 于 2014-2-20 17:50 编辑


【51】德清新市古镇:一个脱俗灵秀的邻家女孩

如果说这是机缘巧合,那么我倒宁可说是命中注定。如果说这只是一场相遇,那么我倒宁可说这不仅仅只是相遇这般简单。







江南众多小镇中,有不少雨巷,也有不少丁香花似的姑娘。而其中的西塘与乌镇,又是百转千回和似水年华。这两个地方,算是我重复去的最多次数的小镇了罢。谈不上说是难舍难分,倒也算是不愿舍离。只是说,在江南的这片烟雨土地上,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丁香花姑娘被关锁在白墙灰瓦下的庭院里。





其中,让我颇为疼惜的还是那平淡似水,温文尔雅的新市古镇。
听起名来,或许你会毫不犹豫的寻往那百转千回的西塘,和似水年华的乌镇。闻起气来,或许你也是义无反顾的奔往那娘子般的西塘,美人般的乌镇。而这默默无闻的邻家女孩,即便是两行珍珠泪,一把青丝剪,也未必说,就能得到你的疼惜。





只是我,从未因此替这位姑娘感到惋惜。而我想,新市姑娘也未必就是那么的不坚强。懂你的,即便是千山万水,也会舟车劳顿的马不停蹄;不懂你的,哪怕就是住在隔壁,他也只会每日思念远方。所以,当我有幸的成为第一种人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与这座沉静而害羞小镇是命中注定的。
难以掩饰灵魂深处的怦然心动,天还未凉,我便在凌晨出发。





4个小时的奔波,似乎并不能说明这有多艰苦。如果说,我真就是新市姑娘多等待的人,那么真正艰苦的人便是她了。因此,人还在路上,心已飞去西厢。当司机说目的地到的时候,我恍如是多年未归的负心郎,内心一阵愧疚一阵深思。又宛若是初次临门,又是一阵若喜一阵若狂。

小镇不大,生活的低调好似这里不曾有外来人烟。一座古凉亭,安静的坐落在小镇门口,凉亭左右便是两条烟雨长廊,倚河而建,虽不是枕水人家,却也是水上烟火。





随行的一车人早已四处散落,各种长枪短炮,扰醒了寂静悠闲的新市姑娘。关于这点,我是惭愧的。但若此,她能睁开明眸望见我,我又是暗自窃喜的。站在凉亭跟前,几个年迈的风霜老人正听着戏曲儿,而边上摆放的正是陈旧落后的老收音机。正午的阳光还算柔情,洒落在身上,恍若春光沐浴。





一人独步,廊棚闲坐,这里安静的犹若轻妆的姑娘。没有所谓的商铺,只有零落的住户,没有来往的喧嚣,只有一人的沉静。如果说,厌倦了乌镇熙熙攘攘,厌倦了西塘人来人往;如果说,一个人的旅行,只想找个安静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新市古镇,绝对是个好去处。没有拥挤,也没有喘息,庸庸散散,零零落落,像是水岸人家种好丝瓜绿藤,像是旧岸湖畔种的桃树三棵,像是绿岸秀水悬着的鸟只清鸣…





即便你是想寻得一铺吃喝玩乐,哪怕是踏破鞋底,来回走个三五遍,也未必如你心愿。只能说,你有闲钱倒可以去几个古玩铺子里头看看。但颇为遗憾的是,古玩铺子不大,又颇为意外的是,竟是个老古董铺子。
自然,我是没这闲钱,去高贵收藏一把。依旧往来,随处走走停停,深穿巷子,直至到了人家庭院门前;再穿弄堂,抬首不由是两盏门灯。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4-2-20 17:36 |只看该作者
求更新,求结伴远足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4-2-17 11:30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4-2-12 17:11 |只看该作者


风中徐徐清香,盛夏荷风,一朵或两朵芙蓉亭亭玉立。迈着步子,姗姗而来,姗姗而去,尘世间的红尘琐事恍如京华烟云,虽是高雅尊贵,但洗涤之后,一番清丽脱俗,所谓爱情似乎也失去了原有的纯真。不知,当下的年轻男女走进沈园,倾读千年题诗,身受绝世情爱中,是否真能体会到何谓“错错错,莫莫莫,又是难难难,瞒瞒瞒”?也许说,当千年之后,陆唐的爱情再现人间时,或许也正如是当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想是逃不过一番物非,人非,事也非的无奈结局了。





但见石碑上一首刻骨铭心,且是潸然泪下的《钗头凤》,便也得知,哪怕再过千年,哪怕仍是相守却难,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婉无奈也绝不是在此二人身上,就能看得见的。





  所以,我仍相信,陆唐的爱情尽管悲情,但仍是默默心中相守。恍如街口的一对刻画雕像,对望,难守,仍是不离。如此诗意深情的两人,即便早已不在。但若能沈园庭院小坐,兰亭楼宇倾读,却仍旧能见得二人昔日身影,或错过,或遇见,或擦肩而过。在园子里走走停停,不难发现沈园建筑风格和山水格局都具有江南苏州之风情。或许说,在很多人见过苏州园林或各种江南园林之后,再遇得沈园,并无觉得特别之处。但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还能遇见两个影子,一段爱情,一个故事。
  尽管说,它是一个无法收拾的悲剧。





沈园本是一处私人花园,但经历千年岁月沧桑,风雨侵蚀,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为一段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千年绝唱的《钗头凤》。不由得想,即便是在园子里走个三五遍,也是无法深透这段故事背后的无奈,更无法说从一首诗中便能得以当年陆唐二人,十年后再遇沈园题诗时的相思无奈。






张先生闲坐在荷花池旁的楼亭中,拂手凭栏,看着眼前或近或远的荷花,莲蓬,不由冥思。我没有去打断他的一番思想,或者说,在理科出生的张先生而言,即便对诗书读得不多,或者说就是懂,也只是懂那么寥寥几首。但意外的是,张先生的一番凭栏冥思,让我的镜头有些颤抖。他转过身,竟给我出了一道难题。



“当年一首《钗头凤》不知令多少痴男怨女潸然泪下,如今,你我又遇此园,干脆你也作一首《钗头凤》吧。”我一愣,他说得轻松,却不知我岂敢冒然去作一首诗,还是曾令我百转千回的一首《钗头凤》。
当机立断,我转身离去。只是事后在离开园子的时候,作了一首算是完成任务。所幸,是在离开园子的时候。陆唐二人的爱情,唯有一首《钗头凤》方能诠释,怎是我等凡夫俗子肆意冒犯的?只是张先生不解,也没追问,似乎更是没看懂我所写的《钗头凤》,看了几遍,再看看我,然后一言不发…我甚为无奈,倒也欣喜…




峰回路转,若是说,沈园没有这么一段千年爱情的话,必然是逊色了不少。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如是开得再美,倘若俯身嗅去,却是没有半点儿香气,自然是一番失意。但所幸的是,沈园不是这朵花,即便是没有陆唐爱情的点缀,在逊色之余,仍是上乘。但又所幸的是,陆唐二人的爱情毫不吝啬的就选在了沈园。当中的“沈园十景”,几乎每一处都无不透着这段爱情的细腻与情愁。





“断云悲歌”与“宫墙怨柳”是我最爱的两个地方。当然,我承认起初是这两个景名引起了我的注意。但不由分说,此名应此景,或许说没有当年的一首《钗头凤》,还是真的难以猜透这“怨墙宫柳”的相思无奈。但正因为熟知这首诗,这段情,才得以更是“怨墙宫柳”。它与“断云悲歌”其实离得不远,但伸手又是无法触及。甚爱这两处,无疑是因为距离而造成不能触及的情感,更是两处在凄凄惨惨戚戚的思念中又是无法触及。




张先生说我太感性了,入了园子,总是三步两步一叹惜。实在是不得已,本是一世夫妻,却因陆游愚孝,而痛心放手,一生错过。十年之后,沈园题诗,胜似相遇,从此害得红颜郁郁寡欢,抑郁而终。此般说,千年之后,入了园子,看着墙碑诗词,又怎能不是一番感性诉离愁呢?只因当下青年男女又多是张先生这般,走马观花,少有沉思,拍照留影,到此一游。即便跟团的导游一番苦口婆心的解析,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叹惜这段悲愿的历史情感呢?
而像我和张先生这般单身一人或两人闲游园子的,又能说,有多少人会偶尔沉思呢?




不敢说,我就是一直沉浸在这段悲痛之中,毕竟这是一段旅行。但所幸的是,这是一段旅行,而不是匆匆来,即是匆匆去的走马观花。从中感慨到某一些东西,也算是教会了我如何珍惜罢。
经历一段爱情,便发现岁月如花,流年似水,一切不曾变过,一切又是物是人非。读一本书,便又发现人生亦是如此,一切看来安然无恙,一切又是翻云覆雨...所以一路走来,我们要学会的东西很多,比如珍惜缘分,珍惜当下...珍惜黑夜带来的美梦...珍惜明天,珍惜自己...
因此,去了绍兴,遇见沈园,读懂一段爱情,似乎是什么风景也无法攀比的上的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4-2-12 17:10 |只看该作者


【50】遇见沈园:一首千年《钗头凤》


曾经: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后来: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走进绍兴,无疑是要去一趟沈园,走进沈园,无疑得轻触那一段千年的爱情悲剧。这似乎是无法触碰的情殇,但倘若是走进这个园子里头,又不禁发现时空的转变是一段爱情的开始和结束。触碰沈园,我想,我是走进了陆唐的爱情史书里了。





  虽说是盛夏时期,但湖畔垂柳茵茵,仍见三月春风。陆游与唐婉的肖像刻画就在湖畔边上。半圆天地,柳风飞絮,唐婉与陆唐一个面壁犹刻,一个雕塑对望,恍如两个不能交汇在同一建筑上的人,注定是一段爱情的悲剧。相望不可相守,相守却已是天涯。正如唐婉后来泣血题诗“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站在塑像面前,不由感慨,尘世间人来人往,红尘琐事恍如过眼云烟。曾经海盟山誓,题诗万千,也不过红颜离首他人。也许说,如果可以,如果说一切都还可以的话,想必陆游会毫不犹豫的抛去一世英名与一生才学,而去获得这段遗憾了千年的红颜知己。只是此时,事已过千年,风风雨雨,陆唐的爱情诗篇也是被遗留在风雨中。如今看来,百转千回,世事多变,此时能做也只有缅怀,和一番感慨了。







在二人塑像跟前如此感伤了一把,我知道历史是不允许我只因愁而凭吊,而忽略了曾经的爱,在那墙上的万般思念与抒情。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于是带着些许痛楚,与张先生一同前往沈园。我承认是个感性多于理性的人,但这世间的女子,在面对一生挚爱,有谁能做到多少理性呢?





站在沈园庭外,虽是一墙之隔,却恍如千年,唯有走进院子里,摸着墙砖上刻着的诗画,才能得以通透这段爱情有始无终的悲剧。待走进沈园的时候,无意间又是一阵意外。园外是一条繁华的街道,人来车往喧嚣颇多,虽是柳河潺潺,垂树柳色,河上三两乌篷或靠岸,或摇曳,但仍是现代人生活的节奏。






  所幸,也困惑,这并没有打乱诗意平静的爱情天地。仅仅只是一墙之隔,园内竟是清荷拂香,翠柳碧色。一池莲鱼红色点影,墙碑楼亭两风试题。幽静,闲庭,信步其中,即便当年的一首《钗头凤》悲愁万千,但仍是寻到所谓红颜真爱。或许,正是如此,即便沈园坐落古城中心,仍是幽雅恬静,风吹清香淡淡。“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如此柔软卿染的词句,在一段愁端中算是情有所归,自我安慰了罢。






  入了园子,是一条长长的廊亭,朱红色的柱子,灰色掉落的瓦片,斑驳的路面,古老的树藤攀延在廊棚四周。令人着实意外的是廊亭里系着无数痴男怨女的“人间词话”。红色的绳带系着扁又圆滑的小木牌,刻着这世间最美的词话。几般羁绊,曾是千年姻缘却是无缘相对,后世男女携手沈园,恍若一见倾心。也许说,不管是谁,凡走过这里,走进这里,触碰陆唐爱情的同时,也是轻触了自己内心的那番怦然心动。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4-2-12 17:09 |只看该作者

【48】从红墙宫柳到什刹北海


从天安门到什刹海是一段漫长的路程,但又因沿途红墙宫门,墙柳莺莺,这一段路程在漫长中又显得忘我。
  广场上的人很多,排着队挨个儿走进去。炎日高高的悬在头顶上,即便是撑着花花绿绿的伞把,也难以在那伞下偷得一时纳凉。这恍如是我第一次面对天安门,又像是曾经熟悉了这曾神秘的天安门。从书本到现实的触碰,这种似曾相识的庄严竟然就是这么得来的。
  所以,即便是热得汗流浃背,也是要在这如此庄严肃穆的广场上,背对着天安门,妄想从未来的历史的页章中,添上自己的身影。哪怕没有只言片语的描述,但光是一张图片,便也能见证历史的今天。
  进去广场的时候,还要先临检。这与在拉萨的时候,是一样的。过了临检之后,就要开始有序排队进去里头了。从天安门下穿过去,是免费的。这不禁令我有些小欢喜。只是,挨着人群,慢慢涌进去的时候,不由得发现,曾经威武庄严的宫门,在今人的千般万般的抚摸之下,变得滑溜溜的,且是褪去了昔日的金碧辉煌。尽管已是采取维护,但这般本不该存在的遗憾还是永远的被记录在了历史的一页中。
  穿过宫门,算是走进了皇家大院了吧。
  碧绿色的树在旧的石板路边摆成一排,翠绿翠绿的叶子在太阳底下显得波光粼粼。怕晒的姑娘们是一边撑着漂亮的伞一边躲在漂亮的树下,看着眼前漂亮的高大的宫墙门。朱红色的墙,总能让人想起点儿什么。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写北京地坛的散文。作者的名字是比较模糊了,记得那时候我还在念小学。但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文章中的“我”是一名残疾人,借地坛之名主要是写关于人寻希望和对思念母亲的。这是一篇很长,且很深刻的文章。
  入秋的地坛,在作者的笔下,将对建筑物的情感融化在母亲的爱里,那种无声的爱,总能湿透一个人的心灵。文章中的“我”便就是这样被融化的。当然,那个时候的我,对于作者还有文章中的“我”的情感是没有十分细腻的。但因为深刻,就被牢牢记在脑海深处了,只是突然被挖出来,就像是历史的风沙尘封了真相,一切变得不再是那么清晰了。
  只能透过蛛丝马迹在寻找还存在的只言片语。
  想到这里,人群的涌动开始在挤压我的身体。我有种被历史推动的错觉,现实的状况不允许我就这么的沉静在一个人的记忆里。我得暂且放开这些片段,跟着人群。看着一拨又一拨的人群开始涌进来,我知道,此时我无法像那篇记忆的文章中的“我”那般,可以一个人放空着思想来这么安静的地方,想一些事情了。
  但为了让路上的身体过得好点儿,我索性脱离了宫墙门后的主干道,往边上的小道去了。或许这样的视角,我能看得更清楚点。驴友一直在后面跟着我,我知道他很辛苦——因为总想留点东西带回去,相机在我的手里是没有停歇过。因此,步伐变得比较缓慢,往往一个视角,我会琢磨个半天。而这些本已看了千百遍的北京驴友,只得无奈的“温故而知新”了。

不难发现,当下的皇家大院,两边的厢房里都入住了现代的角色。这些天天风吹日晒的在城门下,广场上,站着跟个铁杆儿似的士兵,军人,能入住这里也算是值得了。毕竟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对于我等平凡的普通人,面对这些荣誉,只得万般无奈的表示尊敬和崇拜。
  穿过翠绿色的皇家院子,眼前,才是真的是一个辉煌的地方。
  站在十几米的朱红色城墙下,昂首仰望,不知道城墙里头的宫人是否还过着当年深宫怨人的寂寞生活。看着座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分布在城墙两端。恍如,那年旧人高墙远望,这深宫的春秋着实漫长。但此时,此等愁怨似乎也是发的不是时候,转身看,且耳畔出来的人声,还有来来往往的步伐,甚至是从宫院前骑过的自行车,电瓶车,所有的老北京的现实生活几乎是全上演在了宫门前。
  昔日的清冷,“一入宫门深似海”的惆怅也就完全的被抹去了。
  历史在记录和掩饰过去的同时,也抹去了哀痛。
  待我转过身,恰好遇上一个踩着旧的老式自行车的大爷,在与一个清洁工打着招呼。一口北京的腔调子从风中拂来,这种回归生活的真实令人觉得尤其的好。像是还在旧梦中的脚尖突然从悬空的愁怨中一下子落到了面对现实的地面上。这或许是很残酷的,但比起缥缈的梦,此时站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才是最好的。或者说,这就是命运给安排的最好的选择。
  不禁,又想起那篇被脑海尘封已久的文章。
  当“我”不能接受自己坐轮椅的事实,“我”几乎是封闭了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也不好,更不喜欢说话了。但每天母亲会推着“我”到地坛,然后静静的陪着我,或者是静静的走开。直到最后,“我”才明白了一切,懂得了所有。——这一段话,是我凭着记忆,根据文章的思想中心所揣摩的。但最后,文章的母亲是去世还是别的结局,我是真的拼不出任何蛛丝马迹。只是很模糊,很模糊。
  但同样的是,在无法面对过往和现实的时候,总有着力量在背后默默的支撑着。
  这种力量可以是爱,可以是生活,也可以是历史。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倒是愿意选择深秋的时候,去文章中的天坛看看,或许在那里,我能明白的更多吧。只是此时,看着北京人的生活在天安门广场前,在横穿着皇家大院的时候,这种声音,这种身影,这种轨迹,总能让人想到一些温暖的事情。北京的驴友告诉我,之所以我会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还没有接触到关于北漂的真正生活的快节奏与紧张感。我想他是对的,但所幸的是,我接触的,是令人愉快的,且是温暖又是真实的。
  或许说,在充满压力的一座都市里,还能寻到这样一个幽闲,温暖的心境,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该摒弃一些触痛灵魂的压力和生活方式,然后让自己在路上,或者是在一个喧嚣的城市中心,找到释放,找到自然。关于这一点,北京的什刹海倒是很好的印证了这一个事实。
  我们走的路线,是什刹海的北海端。
  其实,位置并不是重要的,只要能让自己走的这趟路并没有留下多少遗憾,就是最好的。北海的宁静和湖面的平静,让我联想到西湖。但比起西湖的秀气和诗意,北海又充满了太多的史海钩沉和神秘。或许说,是湖面的泛舟和湖畔的垂柳,让人不禁错意了吧。但比起西湖,北海明显是大气的,更是皇族的,因为它曾经是天子的。
  光是这样的措辞,便已令得凡夫俗子妄想到此一游了。
  北海的岸边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但所有的商铺都是在华丽的铺张中低调的做着生意的。若不是陈旧显得富贵,富贵显得高雅的店铺门面,实在很难想象到这里是一条繁华的街铺。因为几乎每个商铺的门都是半掩着的,或者是直接关上但没栓上的。这样的感觉,让我难以迈步其中,倒不是觉得“不礼貌”,而是低调的生意中依旧张扬着华丽的铺张,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端消费的场所,似乎不是个爱旅行,又穷游的人所能去享受一番的。
  但幸运的是,我们遇见了一个开着似是一扇窗的门面。老板是做个捏面人儿的,很热情的一个生意人。尽管我们并没有要买面人儿的想法,但老板依旧很开心的在我的镜头下露了个脸。这让我觉得心情很舒畅。对后来漫步于北海的心境,得到了更多的满足。
  顺着岸边的街道,我们走得很是闲情。或许是垂柳在风中的拂动,划过视线的轻拂,不免觉得炎日的酷夏在北海回到了初春,恍如遇到了一段美妙的邂逅。这便是我们沿着湖畔,看到的水鸭子在竹竿上闲趣的停歇的样子。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北方的鸭子看起来就是比江南的鸭子更爷们儿。恍如,在鸭子的身上,都能看到北京人的影子。
  这是一个奇特的发现,我偷偷的留在了心里。而对这群停歇在北海的鸭子,也莫名的起了敬意。虽说是鸭子,但也是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似乎是不轻易展开攻势,倒是有些凭着一眼就可俘虏佳人芳心的妄想。
  顺着鸭子远望的方向,是一片娇羞的荷花。只是,北方的荷花比起江南的,又显得羞涩了。即便是入八月了,也是不轻易摘下面纱。偶尔探出粉眉,看看闺外的世界。但所幸的是,我们还是能看到出水芙蓉的容颜。或许正是如此吧,惹得这帮水鸭子站在一排,齐刷刷的望了过去。
  而闲趣的旅行的人,几乎都爱伫立在湖畔,看着柳丝飞扬,听着泛舟的人划着桨声。只是,在湖面上的大多都是自动或是脚踩的船只。不过,这并不能影响到什么。尽管说是水上天空是灰蒙蒙的一片,但看水色,船上姑娘少年的容色,以及岸边垂柳的秀色,总能让岸上伫望的游人,感到身心的放松和释然。
  沿着湖岸,我们走过了繁华的商业街。接下来,遇见的才是真正的属于小市民的生活情调。其实说起来,也是居民家偷个闲趣,开扇窗户,做个小本生意。即便是这样,生意依旧是不错的。毕竟剪纸,纸灯等这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老北京的代表和经典。关于这个殊荣,老外似乎更是喜欢,或许也是好奇吧。
  而在北海,越往里走,岸边和街铺似乎更是显得热闹,人也多了起来。而黄包车也是人来人往。总觉得在北海还是任由双脚触碰地面的好,这不仅可以更细腻的看到一些风景,也能更享受到站在北海,看着湖面而发呆般的吹风是何等的快哉。这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在一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去发呆的。但如果说,遇上一个追梦的音乐流浪人,这样的发呆如是错失了,就真的只能说是遗憾了。
  机缘巧合也罢,天时地利人和也罢,就在我十分疲倦的时候,在湖岸遇上了两个弹着吉他唱着自己写的歌的男孩。起初,只是为了歇息,但听着听着,尤其是当从歌声听到他们一路追梦的故事的时候,这种不想离开的想法变得更加落实,于是,我在北海坐了半个下午。这种让灵魂陶醉在音乐中的宁静,就像是湖上的几朵幽莲,恬静,清心。比起天安门,红色宫墙前,以及皇家大院里的那些熙熙攘攘的涌动,北海的荷风宁静,让人像是走进一首诗中,甚至是一幅古画中。
  后来,我在想,如果曾经的那篇被尘封的文章的“我”一开始是去了北海,或许,他的心境会悟得更早些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4-2-12 17:08 |只看该作者


只是,小女人的情怀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难免会想有一场似水年华般的烂漫回忆,或者说是一段故事。错过了流星雨,这对内心本是很期待的我而言,无疑又是另一种遗憾。
一大清早,我们从各自的房间出来后,竟然都在埋怨彼此。
所以,另一种遗憾的人不单单只是我了。




但不只因何,我的心情又好了起来。背着相机,拉着张先生来到了街市上。只是,夜晚的东栅是宁静的,白天的东栅却又是冷清的。除了一群跟团的来来往往,几乎也就是张先生和我了。街市上的门铺大都是关着的,做生意的很少。走了一段路之后,才发现一个吃早点的门铺。这让人有些意外,比起西栅,东栅好像是被失宠了似的。
但又或许是天气太过热情了罢,才导致更多的人都躲在了屋檐后吧。
只是我显得乐此不疲,尽管这太阳晒的皮肤的确很不好受。




东栅的人文似乎是相当的集中,从江南民俗馆,到木雕陈列馆,然后是余榴梁钱币馆再是矛盾故居等。从客栈出来后,便一直朝前走去,不难发现,这条看似冷清的街道竟是一条人文历史的老街。不由得令人兴奋啊。在我们吃早点的门铺对面,就是文财神比干的神像。
张先生有些兴奋,说是文有比干,武有关羽,中国的财神还真是多啊。
我戏言,要不要去拜拜?张先生笑了,没有理会我。





在离开早点铺的时候,又忍不住在比干神像跟前,看了两眼。倒是我已经走斜对面的一间古老的药店铺跟前了。寻思看了两眼,若不是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我还真想在这老药铺里留张影呢。
药铺跟前是一个码头,当地划船的老师傅说,这码头叫做财神湾。也难怪码头边上会供着一个文财神了。只是不知道这比干跟乌镇又有着什么渊源。




走过逢源双桥的时候,我们便从人文历史街走到了一条真正是开着门做生意的街道了。恰好遇上天色蔚蓝,倒映着青瓦白墙在水面的涟漪中,显得尤其充满诗意。而这一段老街,我们也是走得缓慢。门上的双喜字,还有干枯的艾叶,哪怕是翻卷的贴着的金童玉女,在巷子的折影中将生活的格调诠释的淋漓尽致。





或许正是追求着这样的真实生活吧,我并没有多在意历史的痕迹,在今天的日光下还有多少被留着。而是一路上,迈着缓慢的调子,寻找着镜头下那些真实生活的乌镇居民。记得前段时间去往西塘的时候,在石皮弄遇见了一个老爷子。老爷子说,在西塘开门做生意的几乎都是外地人。这使得我在乌镇不由得发现,那些或拿着蒲扇的老人家,或是坐在门槛与邻居闲聊的老大爷们,竟然都是乌镇本地人。
也正如路过的女导游说的那句话——“在乌镇,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居民的生活。但大多都只是老人和孩子了。他们习惯了小镇生活,也习惯了几十年来一直不变的生活。”
如此来,在西塘或许也有吧。




摆放在门铺的烧水的炉子,还在冒着烟气。好像还能听见炉子里的水在咕噜咕噜的翻滚着。边上的门上挂着的艾叶虽说是枯萎的“不能恭维”,但或许正是这种味道,让小镇的清晨生活变得更是亲近原始。这也难怪,在看见一位老人家从屋里出来的时候,拿着镜头的手不由的抖了抖。这并不是我有意等待这么一刻,但偏偏遇上了这么一瞬间。老人脸上的皱纹,还有缓慢的身体节奏,着实觉得生活本是不容易,所幸在这样的一个安静的小镇里生活了一辈子。也算是件好事,但愿每个清晨的小镇生活都是这样的安静的。





离开东栅的时候,我们又在老戏台逗留下。恰好遇上两个老人家淡妆浓抹在上演着一出花鼓戏。虽说听不懂,就像是我们还不并懂得小镇的真正真实的生活。但人生如戏,曲曲折折也过了快是一辈子了。如今,似乎懂与不懂,这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还能不能看到这一出戏。
我问张先生,比起西栅,你更钟情于谁?




张先生没有说话,但他的神色已经告诉了我的答案。是的,比起西栅,我们都是偏爱东栅。尽管,它没有华丽的铺装,夜色时分也没有花灯点发;尽管,它安静的像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姑娘,但这种温文尔雅的恬静,又是十分的令人着迷。也正应了这么一句话——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水乡小镇,它有古旧的美、清净的幽、安详的温和,而且是幽静的轻伤。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但它一直在那里,不曾离去,也不曾远去。而这样的一个地方可能是世界上最适于恋爱和抒情的地方了。




而人们的生活在抒情的柔绵里,小镇的色调里,江南水乡里,显得温馨,古朴,沧旧,而且熟悉。而当年一部《似水年华》也使得乌镇给东栅增添了不少美丽的色彩还有淡淡的忧伤。总觉得,深巷子里头的身影,站在码头的身影,路过古桥的身影,还有一缕烟火的身影,都恍如是来自一段似水年华。而乌镇的生活,用似水年华也颇为贴切——在质朴中漫悠而烂漫,在烂漫中人文而寻思。生活的旋律似乎是不曾变过。
——生活的痕迹恍若也只能从老人的纹理中所能感受了,这是遗憾的;而细腻的抒情也只有在这里才能这般悠长,悠长…直到每个人都寻到属于自己的的一段似水年华,这是幸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4-2-12 17:07 |只看该作者


【47】乌镇之似水年华——东栅



一直都挺喜欢小镇生活的。尤其是那种闲暇的,带点儿幽趣的,还有些味道的小镇生活。这恍如一直是我在文字追求的生活片段。即便是真的到了某个小镇上来,我也得放空自己,让灵魂的脚尖轻触着巷子里的石板路,让周遭的人声鼎沸都滚去云霄之外的地方。
或许是这样吧,小镇的生活一直在我的心里,当我走进真正的小镇生活的时候,我又在小镇生活的心里。这像是鱼和水一般,谁也不能离开谁。所幸的是,我还知道这水是什么。
于是,我深深的爱上了西塘。




这像是中毒了似的,西塘的每个角落,每块瓦片,每块石砖,都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上。当然,西塘是一种浪漫的生活情调。这种诗意般的小镇生活倒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有的人,在需要诗意的同时,还需要一种真实的生活。
像是梦着和醒着的两种生活情调。






于是,似水年华般的书香味道的乌镇让我获得了另一种情感寄托。这是对生活的寄托,也是情感的寄托。当然,乌镇分东栅和西栅。让我富有真实生活情怀的还属是东栅。只是幸运的是之前我遇上了南栅。其实,以真实和质朴来诠释乌镇的小镇生活的话,我觉得南栅更是符合其中的用意。但偏偏,一个藏着太多人文历史的乌镇东栅,在富有原始生活的同时,又带了点儿知书达理,恍如深巷子里还有几段美丽的似水年华。
关于这一点,东栅就足够已吸引一群文艺青年不远此行了。





回到东栅的时候,我和张先生刚从西栅看完夜景回来。其实,早年乌镇西栅我就去过一次了。只是当时时间匆匆,还来不及探探东栅,我便又去了苏州。这事情一直搁在心里,总觉得有些遗憾。因为,西栅实在是倾国倾城,夜色撩人,其景堪若绝色。走在西栅的深巷陋弄里,我是迷糊了眼,什么也没看清,也不敢看得太清。于是,走得时候一身皮囊里竟然没有意外的惊喜,朦胧不清的这般相遇好像故事没有结局似的。这对我而言,并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于是,陪着张先生来到乌镇后,便第一时间先去了西栅看看夜景。




这并不能只说我是迫不及待,而是我想把更多的时间都留在从未见过的东栅。以至于我们从萧山机场赶去乌镇的时候,客栈老板再三寻问,是不是入住两晚。我的态度很明确,也很肯定。后来,客栈老板说:在东栅的游客,一般都是清早来,傍晚或下午后走,若是时间充足,顶多是住一晚。
这样说来,我也算是明白了客栈老板再三寻问的缘由了。






或许是不曾遇过,或许想好好弥补往年的这份缺憾,我总想在东栅多待一日。初见容颜,是晚上十点多了。东栅的灯火关得早,待我们闲晃在巷子的时候,只有几个悬着的,且还是破旧的路灯,风的吹拂,恍如它在夜色下摇曳着光芒。这种宁静到能听到呼吸节奏的巷子,让我忍不住惊喜起来。当然,我不愿打破这种美好的宁静,尽管它让人在兴奋中会有种不安。穿过巷子,我和张先生算是来走到一条主干道上了。





石板路的沧桑在鞋底下的摩擦让人感觉年代的久远,和岁月的风逝。庆幸的是,它没有像黄山下的西递古村那般可怜,千年的石板砖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费解缘由,被换上了劣质的仿古的现代石板路。这无疑是一把冷血的刀子狠狠的扒去了历史的皮肤。所幸的是,我还能又一次的真正的触碰着这岁月的肌肤,千年印痕的人文生活。
夜晚里的东栅是安静的可以清晰的听到耳畔传来的,远远的流水潺潺。只是,不能听到乌篷船在水中那划桨而过的水声,倒有些美中不足。当然,这划桨在水中本就是很细微的声音,即便是在这样安静的深夜里,也是很难听到的。毕竟是隔着一条长长的街,还有一排倚河而枕的老房子。如此想来,美中不足的埋怨也就随风过去了。




街上的行人不多,偶尔会见到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在悠长,幽长的老街上慢慢的,再慢慢的,闲逛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我猜他们是在等凌晨两点多的那一场关于七夕的流星雨。
只是我与张先生似乎是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却没有这样的缘分。在老街上闲逛了一番之后,便回去了客栈。约好一点多的时候,出发去湖畔等着坐看流星雨。或许是真的疲倦了,或许我们的到来并不是为了一场“雨”。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错过了这场难得一见的流星雨。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4-2-12 17:06 |只看该作者


一边胡同转悠着,听着老师傅讲述的那些胡同里的故事的时候,我总在寻思着,哪里可以买到一串糖葫芦。但北京沙客告诉我,这个时候是买不到你想吃的那种糖葫芦,除非说去南锣鼓巷,哪里有的卖的,但又不是老北京的糖葫芦的味儿。
这让我有些死心了。也只好安下心来,听着老师傅的胡同故事了。




依稀记得,老师傅带我们转悠了好几条大大小小的胡同,有的是残破的,有的是被翻新的。但不知是见着胡同里的老人家的生活,还是嗅着小百花的香气,这样的情调让我一直很怀念,哪怕我离开北京还不到半个月。




路过琼瑶老宅的时候,她家还在翻修中,但的确是个地道的四合院,但看朱红色的门窗,还有墙柱,又有些当年紫薇格格入住尔康府中的味道。尽管,院子里尽是沙土,门前尽是钢筋之类的东西,却依旧是令人多么怀念的往事。本想拍下留一张作纪念的,但想着琼瑶家的四合院有些“毁容”,便也作罢。
这也正好也给自己有着下一次来北京的借口了。




老师傅对每个胡同的路线都是那么的娴熟,我在黄包车上是看得混乱,总觉得是被七拐八拐。直到我们在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府上门前下车,才知道准确的地理位置。但此时,这位置也变得不重要了。丰绅殷德的府邸似乎挺派气的。但门槛,以及大门在岁月的磨蚀中也显得几分萧瑟了。若不是有老师傅讲解的所谓门楣,门槛,大门开小门,以及进有财气,出有福气之说辞,还真不知道这古代的达官贵人的生活是这么的讲究,且富足一方啊。
当然,这也得感谢感谢他老爹和珅在人前人后的撑腰了。




只可惜的是,我们也只能在丰绅殷德府上的大门口瞻望瞻望了。想要深入其中,还真不是寻常百姓人家可以随意进出的。这也算是后人给足了和珅这一家的面子了。
这般寻思着,我们又在胡同里转悠转悠了。
听着老师傅给讲的那些故事,这胡同里住着的还真不是一般人物,古今入住的都是各种达官贵人。寻常百姓家却是很少,只能说,当年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在北平租的一间小陋舍至今还在,且主人家的后代子嗣也没有因此搬走。但就这样的一个寻常百姓家也变得不寻常了,能同其他达官贵人入住其中,也算是个贵人了。
当然,这并不是每条巷子都是被特殊化的。




寻常百姓家也是有入住的,只是说,这条巷子与那条巷子不在同一个胡同里罢了。但以我的性情,我还是比较喜欢一些残旧的,破的,地道老北京人所生活的胡同。看着一棵棵高大粗壮的杨树或柏树的叶子落得满地都是,哪怕是庭院里,街道上,以及屋檐下和瓦檐上。被风卷起的落叶只有那么一些,或者说是当自行车压过叶子的时候,它便在尾后舞动起来。这看起来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令人欢喜。
北京的胡同很多,也是比较相对性的集中。





老师傅带着我们转悠了很久,背后的衣服上都渗了汗,湿了一大块。但他老人家依旧是乐此不疲的说着胡同里的故事,恍如身为北京人,说着北京胡同里的故事,对他而言,是一件骄傲且自豪的事情。当然,我承认,这的确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再路过当年李莲英这个老太监的府邸的时候,不由得感叹一句:实在是奢华过度。比起丰绅殷德的老宅子,这慈禧太后身边的老太监实在是过得富足又奢侈。这也难怪,晚清王朝会毁在慈禧的手里,想必和这个老太监是脱不了干系的。不过,也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个十分能干的大宦官。其拍马屁和小聪明的智慧还真能跟和珅有得一比,只是两人生在不同时代,否则联手谋财的话,当可买下一个江山了。





当然,这纯属我个人的无稽之谈。也正是在李莲英老宅子门前,听到他人琐谈,才会有这么一个滑稽,暗讽的想法。
车子在停下的时候,就听到旁人在议论纷纷了——“李莲英不是皇帝的情人吗?”
“李莲英是慈禧的老情人。”
“听说李莲英和慈禧有一腿…”
这样的琐谈,使得我和北京沙客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这李莲英当年再风光,与慈禧之间的故事再神秘,死后也不过是一方尘土,随风即逝。作为后人,虽不能瞻仰他,但所幸瞻望瞻望这个老宅子还是可以的。就念在,当年他作为一个奴才对主子的忠心吧。
胡同里的故事,似乎很多,一个下午过去,似乎也是听不完的。




不管是有名气的,还是没名气的,老北京的胡同里总藏着太多的京都风云人和事了。哪怕在路过一个名叫妞妞巷的胡同路口,老师傅都说这里的故事也挺多。何谓妞妞巷,顾名思义也就是当年造姑娘的地方。不由得,我联想起了北京八大胡同。当然,是很久以前的八大胡同。
只是,如今的八大胡同,在有限的时间里,并没有都能走过。




遗憾的是,只走了一个南锣鼓巷;所幸的是,还走了一个南锣鼓巷。
于是,当老师傅送我们去南锣鼓巷的时候,我忍不住又怀念了下刚刚所穿过的七七八八的大大小小的各种胡同巷子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4-2-12 17:05 |只看该作者

【57】北京老胡同里的京华烟云


一直很想去北京,倒不是因为它是祖国的心脏,也并非是因为历史的故宫,或者说是闻名历史遗迹。偏偏,让我的灵魂像风一样飞去远外的北京,正是因为北京的老胡同。或许说是老北京的胡同更为贴切吧。
脑海里曾无数次出现着老胡同里的来来往往的北京地道的老爷们儿。或吆喝着冰糖葫芦,或踩着永久牌的自行车摁着车铃,在胡同里叮叮当当的穿梭着。又或者是遇见一个大爷叼着烟斗,坐在梧桐树下,不时的哼着小调儿。这种慢生活的老北京景象在快节奏时代的新北京大都市中,似乎是不多见了。





似乎,也只能真正去寻找还未被“同化”的老胡同,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老北京的慢生活情调。
悠闲,闲趣,便坐着黄包车从大街小巷穿梭到各个胡同里头去。这种幽趣并非是江南的雨巷,徽州的陋弄,而是属于地地道道的老北京风味的胡同味儿。




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去北京不到长城,就等于没有来长城。关于这句话,我并没有多少争议。只是,遗憾的说,此次北京之行,我与擦肩而过,也算是有意为之吧。但又不遗憾的说,坐着黄包车,溜达在老北京的各大胡同里,穿来穿去,听着师傅用着正宗的北京调儿在跟你说着这家故事,那家祖籍,这实在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强有力的享受。




胡同的路口,巷子的街口,道路两旁中一排槐树,杨树,或者是柏树的。当然,从琼瑶老宅的那条胡同里出来,街道两旁种的全是槐树,隐隐约约间,还能嗅到丝丝淡淡的清香。不难揣测,这是落在地上的小百花所风中拂送过来的。朋友说,这是槐花。但我觉得,称呼它是小百花似乎更符合这胡同街口的味道。





停在路边上的一辆私家车似乎是放置了很久,车身上落满了小百花,但看起来又是特别的招人喜欢。我们从什刹海过来的时候,就走过这条长长的落着小百花的街道。街道两旁几乎都是四合院,古老而又新派的感觉让整个灵魂游走在其中,既不觉得沉重又不会缺乏古味。宁静,且人不多的街道上,几乎零零散散就看到三五人的身影。然则,便是小轿车在来往的穿梭中了,但也不多,整体给人的感觉便真的就是宁静,和谐,还有股淡香。




其间,我们又遇着一个蹬着自行车的大爷,车铃叮叮的声音,教人尤其熟悉,尤其亲切。似乎话不必多说,光是看着,便也能感受到这老北京的闲暇生活的乐趣了。
当我们快走到某条胡同路口的时候,我忍不住摸了摸这朱红色高墙。看上去像是新的,但摸上去的触觉又是斑驳的,想着,这必是被刷新了。但仔细瞅瞅,一面墙上,有旧砖,也有新砖。像是新旧交替,从过去到现在,似乎从不曾被遗忘。也难怪,在我们抬头仰望这高墙里探出的一棵高大的绿色的树的时候,不禁惊呼——古老的树干长出了这个时代的叶子。
于是,对老北京的胡同更是膨胀了欲望的探幽。



进去胡同的时候,我跟北京的沙客是坐着黄包车(其实,称是人力车更为贴切。因为北京的老师傅都是脚踩着的,更中国其他许多古镇出现的“黄包车”都是一样的。)进去的。总觉得,以往的北平生活,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总能看到他们坐着黄包车在街道中穿梭的身影。当然,这是荧幕上的返古生活。但这种感觉,又总是给人无尽的怀旧的遐想,也给沉淀的岁月有着无数的雕琢。





踩着黄包车的师傅是个六十多的消瘦的老大爷,他很高大,但因为消瘦而有些驼背。这使得我们一开始都在犹豫要不要坐这老师傅的黄包车。只是,老师傅的嗓门大,一口正宗的北京腔调子,这让我十分欢喜。于是,在最后的纠结下,毫不犹豫的坐上了老师傅的黄包车。在老北京的旧胡同里,坐着黄包车,似乎是特别的有味道。只是,时下季节不对,否则在吃着一串糖葫芦,就真的是不枉此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14-2-12 17:04 |只看该作者



广场上,左边是一帮老太太和老爷子们在拉着二胡,唱着戏曲;右边是一帮大姨大婶们在跳着舞,放着歌…中间的路道并不拥挤。左边与右边也并不互扰,恍若生活的轨迹从岁月的年轮中,在两代人两个时代中,融合而不混乱。我和张先生看了一会儿,总觉得这样的生活在江南水乡显得更是情调。而在绍兴的这座城中,诠释着这种带着书页的飘香,的确是淋漓尽致。






然则,当飘香越过一条人行道,当时代回到百余年前,时空可以交错的话,鲁迅先生还若能远望对街的一对璧人的话,那么,当书香遇上一段刻骨铭心的凄苦爱情时,看似风月无关,却又是风花雪月。我与张先生从鲁迅故居的门前继续沿着路灯,往着沈园走去。





这似乎是一条没有转弯的巷子街道。走过人行道,便离沈园不远了。刚过去,便看见一座雕塑,陆游与唐琬的凄楚情谊在垂柳下显得烂漫,又显得哀伤。当年一首《钗头凤》不仅是陆游的无奈感慨,更是唐琬的愁肠凄楚。一个宋朝的园林,一对璧人的爱情故事,一首题诗,一段夙愿,更是令人潸然泪下。







我与张先生走着河道边上,沿着园子外围的围墙走着。白墙黑瓦,沈园十景的图像被挂在围墙上,沿途的垂柳在街灯下,或倒映在石板路上,或倒影在墙面上。风起,柳动,心似悬念,张先生戏言说是将墙上的十景写成故事。我则戏言,这故事依旧是往日的感伤,还是如今的浪漫呢?是当年陆唐二人,还是今时的你我呢?






张先生笑了,说我的魅力不小。一身红黑复古衣裳,走在江南水乡里,俨然如画。如是有幸成为故事中的人,也算是君子好逑了。相对于鲁迅故居前的老街深巷,沈园这边显得人多些。风在河道旁,柳枝间,撩起裙摆和发丝的时候,张先生说,这就是江南的味道。

有一些浪漫,多一些哀伤;有一些无奈,多一些忧郁。陆唐二人的爱情,在江南的烟雨中,是烂漫的,也是哀痛的。或许正是这样,故事才给后人带了无尽的惋惜与感叹。

我们继续走着,依旧是沿着河道,红色的灯笼高高的挂起。比起鲁迅故居门前的路灯,沈园的魅力更凸显着江南的风情。也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风情街,当然此处非彼处,如此借用也正是风情二字。疑有牵强之意,却也是饱满烂漫。





路过柳岸,从沈园的河道往外走去,便是一条梧桐树街道。也不知是不是天色的缘故,晚上的风有些大,梧桐落了一地的碎叶。我和张先生的身影在落叶中,恍如是越来越靠近。也难怪,今晚的月色相当朦胧,又是撩人。从鲁迅故居到沈园,从书巷子里到爱情园子里,一切像是那个梦中穿越到这个梦中。不可思议的力量让张先生忍不住想起一段爱情,他说,有些时候,一个人的旅行无疑是孤单的,如是还有个人,像是乌镇到绍兴,像是你和我…我想这是幸福的。

因为七夕,张先生欠我一束花,在回去的时候,他买了一条复古的项链赠送于我。

说是超乎一般情感的礼物。





我笑笑,只觉得从鲁迅故居到沈园的这一段路,漫长而所思,所思而情长。本寻思着去沈园里头看看夜景的。只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园子里的夜景在八点四十分就会结束的。而我们去的时候,已是过了八点。

张先生问,是夜场灯色还是娱乐节目?

工作人员的回答说是一场戏曲。其实,关于戏曲我不懂。这里面的精髓和精华,更不是我所能悟到的。就像张先生所说的那样——看不懂戏曲,就像是读不懂陆唐的爱情。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所幸的是,我在这个年代里是担任遇见你的角色。





我笑了,与张先生一起远行的感觉,像是重新的体会了一场关于旅行的意义

由于时间不足,我们决定明天一早来沈园看看,我戏言说是晚上回去写一篇《从鲁迅故居到沈园》,且是白天和夜晚各一篇。因为一段路,两个人,的确是颇有感慨。这中间,不仅仅只是鲁迅的时代,陆唐的爱情。

当然,也不只是单单的轻描淡写这一段路的感慨。

在沈园附近溜达了一圈后,我们又沿着河岸往鲁迅故居的方向回去。来的时候,有一些探幽,回去的时候,又有了一些期许。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4-2-12 17:03 |只看该作者



【45】从鲁迅故居到沈园:一段千年的旧梦



夜晚的绍兴,在晚上七八点的时候,似乎已经显得些许安静了。往鲁迅故居的路上,零零散散的就只有两两三三人来来往往的路过。有的是拿着蒲扇闲趣的逛着,走着,有的是领着孙子在路灯下晃悠着…铺子大多都关了门,路灯旁的梧桐树在人声渐离的巷子里,显得有些清冷,孤单了。
但这偏偏又应了一道幽静的景色。





张先生说,这里比乌镇安静。这里,的确是比乌镇安静。人少,幽静,沿河的小道绵长而又曲折,沿河的街灯也有些昏黄,古老的石板路在月色下的倒映中,像是一场小雨后的湿哒哒般的雨巷。穿着白布衣着老先生坐在河边上的椅子上,抽着根烟。今晚的月色比较朦胧,总觉得七夕该属于今夜才是。
我拿着单反,一副很专业的模样。从沿河街道走来的一对中年夫妻冲着我们走来。隐约间,耳畔听来中年男人说道:“这相机好啊~搞艺术的就是不一样。”这样的赞美,已然不是第一次。在乌镇,去往南栅的时候,踩着人力车的师傅也是这么的感叹着,就连张先生都由衷的说是崇拜我。





我们走到桥头的时候,便在河街逗留了许久。一排路灯沿着桥,伸向鲁迅先生的故居。城市的中心是一处幽静的河畔街道,而故居附近的陋弄深巷更是显得僻静。难怪张先生不由得感叹说是这里比乌镇好了。
绍兴水乡,依旧是乘着乌篷船沿河而去。只是,夜幕下来后,这里就有些路灯掠影的味道了。人显得少,偶尔也有一辆两辆自行车路过。当然,电瓶车似乎是多些。安静暗黑的巷子里,我和张先生的身影被拉得许长,就这样沿着幽静的街道,沿着昏黄的路灯,我们一直朝着鲁迅故居的方向走去。



故居是免费开放的。只是傍晚时分就已经关了门。我与张先生路上走得慵懒,闲趣。虽说错过了时间,但一点没觉得遗憾。尽管没去当年鲁迅先生创作的园子走一走,但在门前看一看,想一想,便已觉得知足。先生的故居门前有一盏高高的路灯,也有一道高高的墙,墙里面探出长长的绿藤,夜色下,我当它是爬山虎。不觉,想到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所幸,几个地方都靠得近,也难怪鲁迅先生小时候在读书的时候,显得十分闲趣,翻砖头,找蛐蛐,晃脑袋,读诗书。或许,我若是当年人,必然是比鲁迅先生还要玩趣。当然在百年之后,早就是被遗忘在风中,尘土中了。





故居跟前是一条街道,两旁的铺子并不显得繁华。灭了灯关了铺子,也就有两三家还在张着灯开着门做着生意。当地的绍兴人生活有些老成都的味道。靠着小椅子上,挥着蒲扇,只是不听着录音机里的曲子,不掏耳朵。张先生的情绪有些高昂,他喜欢着这股劲儿,说这是一种意境。他的话,我也认同。江南水乡的这种残破中带着一股书的味道,实在是少。更何况是沿着街灯,两个人身影拉着许长,此番走来的确是一种意境。



路上,还遇着两三个铺着地摊着老人,年轻人。提着灯,坐在街道两旁,或抱着吉他在
“卖唱”。老人家则是一块红色的布铺在石板路上,各种手工编织着的小昆虫在灯色下,显得十分玩趣。不觉,又想到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




张先生拿着手机,路过一个门前,就会取个景,本不会拍摄的他,在我的渲染下,也开始会找角度和光线拍了。或许,在他眼里,鲁迅先生的故居,哪怕是门前的一些路灯,门槛缝里露出的一些小草儿,也不可随意忽视。
也正是他后来所言——“绍兴因为有了鲁迅先生,才显得江南这般书香。”
话再回来,故居前的街道上,依旧是人少得安静。




只是,偶尔耳畔听来的几声自行车的铃声,或是说眼前出现自行车的掠影,不觉又感到一切又回到过去。回到鲁迅的时代,一切在贫困与萧条中又张扬着不灭的生活力量。或许是这样罢,从安静又黑的巷子里到幽静人少的街道上,沿路的街灯在某个转弯处的点亮,像是旧社会的僻静。
说实话,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从鲁迅故居一直沿着街道往前去,便是一道广场,鲁迅的肖像被石刻在一面高墙上,经典的抽着烟的模样让人倍感熟悉又亲切。小时候的课堂上,他的文章再次涌现在脑海里头。不过,墙面上的鲁迅先生目光远望,手里的烟也并非是昔日的愁苦与感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4-2-12 17:02 |只看该作者

【44】乌镇之邻家小妹——南栅


遇见南栅,是偶然,也是一场意外的邂逅。路过乌镇千百回,也只是见了她梳妆后的容颜。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小镇,无疑是倾城倾国的。只是,卸妆后的她似乎从不被世人发觉。或许说,更多的人只愿意见她绝色的一面吧。




一直以来,我总很骄傲的说,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似乎是被我走了个遍。当踩着人力车的师傅跟我说,乌镇除了东西栅,还有个南栅。当年《橘子红了》的部分场景就是取景于南栅内的张家老宅。当然,这个看似骄傲的曾经并没有立即勾起我的欲望。直到师傅说,南栅是个颓败,没有商业化,也没有旅行机构的时候,瞬间的欲望顿时膨胀了。
当人力车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子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里便是我想要来的地方。




傍晚的老街上,没有来往的游人,大多是生活在这个巷子里头的,或者说是老街上的居民。但大多又是些老人和孩子,当然年轻的妇人也是有的。夏天的门槛边上,一个木头的洗澡盆放着一盆充满着香皂味的洗澡水,刚洗完澡的小男孩坐在门槛边,一边闹着,一边被妈妈喂着哄着吃饭。
就在我嗅着洗澡水味儿回想着小时候的刹那间,师傅说,张家老宅到了。





虽说老宅已经是文物级别的了,但依旧是残破的令人有些惋惜。但可惜之余,又觉得格外荣幸。师傅说,南栅再过个两三年就要改建了,就像现在的西栅一样。这话无疑像是给伤口上撒了把盐,我有些不能接受。只是想着,还能在她一番妆容似“毁容”之前,好好看看这份难得的素颜,自然,还有无法复制的平静。




当年周迅饰演的三姨太所居住的绣花楼就在老宅的二楼。以及秀禾提着灯笼从长廊的巷子里走过的情节,依旧可以在老宅里有迹可循。只是,当年风月已去,此时,也只是残痕了了。或许,两三年之后,这里又是胜却当年。




只是,这是自然的规律,有盛自然也是有衰。不管是一个宅子的老去,还是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宅子的庭院里还有一道门,据说张家老宅曾是乌镇最富有的一个人家。门有三道,只可惜外围的高墙与门在文革时期已被摧毁。入第二道门,得穿过一个长长的幽黑的巷子,巷子口处还挂着一个褪色的灯笼,然后便是第三道门,才入得庭院。只是,这第三道门不知何年间已上了一层锁,再也不能随意走动。好在,老宅里生活的还是张家的后代子嗣,我们从侧门进去的,一派残破萧瑟的景象实在是难以想出《橘子红了》。






但所幸的是,南栅并没有“红”。原始的生活原貌依旧在这个小巷子弄堂间穿梭着。恍若不远处的东西栅栏的繁华与她的败落没有丝毫关系。相反,南栅的素颜在败落中又像是一个没落的贵族。
就像此时的张家老宅。



昔日的繁华在太平天国时,毁于一旦,所幸还有些残留下的痕迹。但偏偏,岁月的刀子又太无情。张家老宅在没有任何维修的年月里,渐渐风蚀,渐渐尘封。走进去的时候,老师傅与我们闲聊了一会儿。前后交代了张家的兴衰起落。如今的残破依旧可以在种种蛛丝马迹中寻求到,这里曾是一个大家族。






穿过弄堂,后面是一个大花园。但如今,不是一些老房子,就是一些新房子。张家老宅的大花园早就没了踪影。但看面积,也可揣测出这花园也就只能是有钱人家敢造的了。只是如今,物非人非,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或许说,在两三年后,南栅重新被开发后,张家老宅的大花园没准还能重现人间。





能恢复昔日旧貌,这是一件好事。
但内心深处,依旧还是觉得有不少令人可惜的个人情感。
从老宅子里出来,已是黄昏近晚霞了。





当地的老百姓开始收着铺子,都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铺子了。而门口卖着的东西,除了饮料和冰棒兴许你还能张望外,其他的并不能勾起你的欲望的购物心理。铺子都是自个儿家的,做买卖的也大都是一些老人家。同西栅的繁华与热闹堪比,这里简直就像是一块没有人烟的荒凉之处。





沿河的水脏兮兮的,各种漂浮物在水面上仰望着天空,仰望着夕阳。偶尔一只在打捞漂浮物的小船只,会在水面上缓缓而来。穿过桥洞,在色如梦幻的夕阳下,颇有些乌篷的味道。人们住的老房子就在河边上,往河面上延伸出去。这便是乌镇的典型的“枕水人家”。
但与东栅或者说是西栅不同的是,南栅这边的老房子更是具有生活气息。





残破低调的江南水乡的生活原貌似乎在城市的中心,繁华的景区附近,从不被渲染。哪怕同是开张的铺子,你也很难感受到这里的商业气息。无疑,只能说是小巷子里开的几家小而简陋的小店铺。
店铺门前挂着已是枯萎的艾叶,还有褪色的联子。站在门口,朝门前门里随意的看个几眼,便也觉得是自己家难得闲趣,开门做点小生意。如此来,南栅的小商货是廉价得连腰包都懒得掏了。





我们继续走着。我的步伐更是慢悠悠的。为了迎合如此简陋清逸的生活,我似乎是连呼吸都不愿急促。上午从北京出发到杭州萧山机场,等待下午一点多又出发到乌镇,时间已是四点多了。带着疲倦身子,无疑间在去往客栈的路上,遇见了南栅栏,我总觉得这是七夕前送给我的最好一份礼物。





所以,我的情绪在疲倦中是兴奋的。看着夕阳的景色落在水面上,老宅里,屋顶上,瓦片上,就连高高的树梢里也能看到丝丝夕阳的温柔。人们的生活在这样的色调中,暖暖的,蓝蓝的,又带点儿梦幻的,一直生活着。简单,大方,安静,幽雅,我想老人们之所以还没有搬离这里,或许正是如此吧。




站在五六百年前的石桥上,看着被打捞上的石狮子又重新在桥头的时候,看着老太太拿着蒲扇坐在桥墩上吹着河风的时候,看着夕阳晚景绚丽无比的时候,我的灵魂与身体已然不是只有一个在路上了。曾经,初见乌镇,枕水人家的最美并没有令我难离。或许,正是西栅太多繁华,太多喧嚣,古老的东西在人为的举止下变得刻意古老的瞬间,我的心是凉着的。





后来在见到东栅,才只能说是凉着的心在真正的古老文化面前,有了一丝或一些的安慰。但如今,一次偶遇,一种相识,与南栅之间的美好感觉更多是觉得一场邂逅。




宛若邻家小妹的清丽脱俗感,在东西红颜前,南栅的素颜更具有江南魅力。还真是“南家有女初长成”。但愿,两三年后,再来时,南家小女依旧是昔日素颜。哪怕眉宇间是多了一些浓妆淡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4-1-17 15:51 |只看该作者
柔软的时光,年轻的字眼。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4-1-15 12: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苏丹卿 于 2014-1-15 12:35 编辑




【43】古城旧事:关于风雨边城的那一页旧章



这里不是江南,尽管也是流水人家;这里不是徽州,尽管也是深巷陋弄。但却因为是一江沱水,一排吊脚楼的那书中的风雨边城,向往着任何一个人不远千里的远赴这边,只为了担任书中的某一个角色,书中的某一章节,然后续一段故事,或刻骨铭心,或终身难忘。






四月份,我因凤凰与成都这两个古城,而纠结了很久。但人生的曲折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的。一张关于凤凰的摄影作品,一张关于成都的明信片,闲来无趣,竟摆在了阳台上,本想着拿一朵花,一片花瓣一片花瓣的作出最后选择,可奈何这漫漫天涯,竟是一场风帮我选了这一段路程——凤凰的摄影作品被风不知吹去了哪儿,只留下一张明信片独自守在冰冷的阳台的水泥地上。
斟酌了半天,才明白这是一场被命运所导演的戏。







便在第二天,背着包带着相机,果断飞去了长沙。
有些时候,有些事和有些人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会在你行走的途中,遇上或碰上。不敢说就是所谓的邂逅,此时回想我只能说是一次意外的相遇。
凤凰,顾名思义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或许正是沈从文笔下的描绘,一本《边城》从此让这里名声大噪,也让这个不曾被瞩目的古城,刹那间像是突然被发掘出的一件意外的千年古宝。当然,我去凤凰,并不是因为一本书,或者说是为了沈老笔下的美丽边城,准确的说,没有一个确定的理由——就像是爱情,爱上了就爱上了,若是问我为何就这样爱上了,其理由可千万个,也可没有一个…
正是如此,才是真正令人向往,神往。







说来也巧,一路颠簸赶到凤凰的时候,天下起了雨,这与时节或许能摊上几分关系——正是清明前后。
一直以来所不变的观念始终就是那一句话——小镇或是古城,如是一场雨,便是朦胧万千。浪漫的故事或是浪漫的人,总会在雨中,湿哒哒的石板路上,或是某个路口,就这么悄然的发生了。






意外的碰上的一场雨,这令我的神经在疲倦的匮乏中突然兴奋起来。淋着雨,踩着连着沱江两岸的石磴,这恍如是一件再奢侈不过的事情了。自然的力量在人生的命途中,抒写了一段令人心动的瞬间,难以掩饰的笑容毫不保留的在脸上就这么的绽放了。早在往凤凰的长沙大巴上,被莫名“搭讪”的两兄弟一直跟在身后,他们说我,激动的神色还有谈吐的风情像是遇见了一段人间仙境,难以控制的情感就这么的在雨中泛滥了。







有人说,凤凰古城的那排吊脚楼实为令人向往,有人说,趁着晨雾,泛一竹排漂流在沱江之上,如临梦境,恍若世外人间。其实这话说得倒也实在,但令我纠结半天,然则奋不顾身,并不是因为一排沧海般的吊脚楼,也非是一江清雾缭绕的沱水,如我说,是因为一个女人,或许你们还会有些质疑——但毋庸置疑,的确是因为一个女人。
曾经觉得,若我是个男人,必然会忍不住的去爱上一个已逝去的女人。






她与这座城的渊源并无几分,甚至是毫无牵连,但因为沈老曾笔墨关于这个女人的叹惜,尽管那时已是悲剧。却依旧向往着我带着对这个女人的爱恋而开始准备这一生的步伐,强烈的情感促使着我妄想带着她,甚至是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的带着她,去走一段未去过的地方,或是一段过往的旧地。
而凤凰,因为某些意外,或是悄然,她与这里总有些未遇的缘分,或深或浅。
因此,当我来到这里,总觉得是一个身体,两个灵魂。





因为来得时机太巧,人来人往的爆满让整个凤凰看起来显得十分的极其饱满,以至于连找一个客栈都成了一个问题。还真是“红肥绿瘦”中挤不出一点儿空间来,所幸在路上的时候,便电话朋友帮忙订了房间,才算显得处境没那么尴尬。跟随着两兄弟倒是在城里转了不少时间,找到客栈的时候,似乎已经是晚上七点之后的事情了。
西下朦胧,下了一场雨后,显得更是撩人。沱江两岸的故事,在雨后的朦胧中,似乎注定是浪漫的。换了一身复古的衣裙之后,便穿着木屐鞋咯吱咯吱的走在石板路上。两岸灯火通明,江水如溪流潺潺,来往的人群中大多都是年轻人,大多都是成双成对的,像我这样孤身一人的独旅实在是少。








但一个人的旅行却也有一个人的浪漫,即便是故事却也是胜却他人。
忍不住或低着脑袋,转动着相机上的按钮;或远看夕阳映红一帆沱江。一排吊脚楼在古河的对岸,杨柳依依,风中柳枝嫩发着绿叶,像是水边垂洗青丝的苗家阿妹。几只乌篷船,还有那空韵的竹排承载着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他们或持着纸伞,倒影在江上,或坐在船头,听着阿姐在古桥上高歌清唱。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毫无保留的被记录在镜头里。尤其当时沱江柳岸的一对年轻画家,让我不禁觉得,爱情在流浪的旅途中竟是这般美好——当两个身体带着一对灵魂,在行走的路上,不为名利,不为奢华,只为两个人共有的一个梦想。他们的故事令我期待,看着来往的行人陆续坐在画板跟前的时候,他们总是心领神会的对视一笑,长长的一支笔在各自的指间竟是那样充满了力量。这样的默契令我羡慕。
我从不会轻易的去羡慕一个人活或者是一段事,因为我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这次,年轻画家的爱情却意外的令我羡慕了。放下相机,我坐在了画板跟前,因为有了羡慕,所以总是好奇——在他们认真的工作中,我们不禁闲聊起来。







年轻的男画家有些腼腆,他告诉我,与女朋友的相遇是在丽江。当时,并不相识的两人在古城里也是像这样的在街头,为人画画。相遇,总是意外的,第一次的遇见彼此的他们,并不知道甚至是没有想过,爱情早已在两人之间系上红线。





第二次相遇仍是丽江,那个时候的男画家再去丽江,并非为了谋生,因为离开时不慎将一行李落在了客栈。然而,这一次,他们依旧相遇了。短暂的相处便生出了好感,于是两人结伴了去香格里拉——爱的宣言,便在那里,开了花。






这使得我再次羡慕——后来,年轻的女画家告诉我,她说,他们决定当走完两万里的旅程之后,便出一本画册。然而,此时已结婚的他们,又告诉我,会一直在路上,因为这是梦想。在流浪的旅途中,一边旅行,一边画画,这是他们最幸福的守候。这样的人生,无非是浪漫的,烂漫的,像是梦一般的令人憧憬。
画画不太内行的我,没事也会提笔在家里陶陶情趣,但比眼前的这对年轻的画家,我的梦想似乎显得有些孤单了。想必这一生,也不会遇上一个喜欢画画的,然后一起结伴在路上的那个人。但却依旧会憧憬着:终有那么一天,会遇到一个可以陪着我一起旅行,一起流浪的那个人。



【事后,左看右看都不太像 我,男画家戏言:光和你闲聊了,忘记在画画了】


因此,在这个浪漫的古城里,遇上这对年轻的画家,也算是一种缘分。也不知是三人聊得比较活跃,还是梦想比较接近,男画家为我画的肖像并没有收钱,这令我有些过意不去,但女画家倒是热情,说是相遇是缘,并祝福——我的远行路上早点脱离孤单的影子。这又令我感动,想必此时的他们,又一起相守在路上,一起在某个古城的街边,一起实现两人共同的梦想与目标吧。
当然,我不敢想,我的旅途中会遇上什么人,什么事情,但凡是遇上,都会选择珍惜,不管是擦肩而过,还是结伴同行,不管这其中是参着怎样的情感。






古城的神秘,往往是有着神秘的背景,湘西的故事总藏着太多的神秘。但走在夜色的城中,忍不住想起一段话——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的现实世界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即心中的圣地。我不敢说,凤凰是我的圣地,也不会轻易的就说某个地方就是我是圣地,因为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执着,一种坚持。此时,走在古城,看着现实中的凤凰,再想想那书中的边城,一切是那么的吻合,又是那么的具有距离。
书中的爱情,是悲剧的。
但现实的爱情,我想,更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不管是这里的质朴的人,还是充满魅力的风情,一旦灵魂走到了这里,总想停歇那么一会儿,时间不长不短,正好是读完一本书,读完一座城 。里面的故事或许也是“再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的初夏,但此时,我想它是属于“雨梦连连落个不停,清雾升烟一片江水”的初春。
但却是不关风月,无关爱情。






后来,在凤凰路口的花开的树下,我结识了吴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相遇凤凰,邂逅张家界的一段的陈年旧事呢?但我只能说这是一段是相遇,相识,却没有相爱般的守候。如我书中所描——“天空之城孤寂的恍如一座废都。没有人烟,没有掠影,也没有憧憬,还有坚持。
唯一能想念的,也就只是回忆了。”





这又让我想起那个女人,尽管我的故事与她无关,但总是不经意间总会默默想起。从张家界飞回南京的时候,我又看了一遍在来的路上看得那本书《三毛》。
她说——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话——人之所以悲伤, 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 而更无法面对的是有一日, 青春, 就这样消逝过去 。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4-1-15 12:30 |只看该作者



一抹香艳的春色羞涩的藏匿在被子里,唐姑娘还在梦中。香炉里的烟轻飘得直射人心,这也怪在来的时候,廊桥上的灯是红得那样惊艳。原来,善良的她似乎早就知道我要归来,或者说是始终还要归来。老先生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我没敢说是闯入了姑娘的闺房内,只是告诉他,我在唐小姐的梦里,寻一段前世不修的旧缘。






我的步伐始终是安静的,主要还是怕惊扰了小姐的梦。人们的生活显得惬意,没有压抑的慢节奏生活在小姐的梦里。生着炉子,点着柴火,哪怕是廊棚下卖着石头饼,也觉得是一幅好看的画。妇人的日子过得本分,还算老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旧社会风气似乎也渐渐离去,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抛头露面的现象在唐姑娘的府邸里,似乎还不是那般的随意,肆意。但依旧有着属于自己可以主张的生活。






来到唐姑娘府上的不止我一人,老先生也在宅子里头,当然,还有更多随行的人。但大家似乎只沉醉在宅子中,倒没有注意到唐姑娘所在。难道姑娘之所以藏匿在梦中,只为等我这个曾经离她而去的负心郎吗?如此来,在感动之余倒是添了许多无奈的愁苦,不由得想起易安的那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或许,当年的唐小姐也是这般心情吧。她翻了翻身,睡意朦胧的神色退去淡淡的红妆,如此真实的小娘子,恍如清河的倒影里的那一抹红色的灯。浅浅的,淡淡的,看不清的容颜正如唐小姐此时的模样。

在宅子里走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唯有唐小姐此处显得幽静的很。






也难得在喧嚣的人群中还有这么一处僻静的地方。随行的几乎都是一些老爷子和老太太们,长枪短炮齐唰唰的在唐小姐的宅子里,寻找着各种人烟各种美色。唯有见到老先生一个人在廊桥下坐着,看着桥梁上悬着的那排高高的红色的灯笼。

老先生说,第一次在我的镜头里看到唐小姐的时候,他也想去欣赏一番,甚至是触碰。这样的想法跟我初见小娘子的时候,是一样的心情。






虽说是一样的粉墙黛瓦,一样的马头墙,甚至是一样的容颜,但却因为不一样的梳妆,不一样的气质,还有不一样的人生,唐小姐的魅力始终是独一无二的,始终是倾国倾城的,这跟宏村的阿菊是一样的道理。当然,唐小姐和阿菊又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风华绝代。






唐小姐的宅子里最美的一处就像是唐小姐的声音那般美妙,这便就是顺着廊桥的清河,一个人走走停停,或两个人擦肩而过,然后放慢脚步,再放慢脚步,慢慢的寻着,看着...几乎四周所有颓败的古老房子都倒映在了水面上。凭栏临水,漫步古街,恍如穿越过去的时空错觉,让人不忍醒来。不管是看到一枝桃花探出墙外,还是一朵幽莲睡在水上,唐小姐的美和魅力始终是无法诠释的。

我不敢扬言后无来者,但至少是前无古人。






然而,当年与唐小姐品茗浅谈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这位温文尔雅的小姐竟是饱览诗书,精通天下史书。其家族更是渊源,或许正是如此,才生得唐小姐今天这般大家闺秀,又不失雍容华贵的魅力气质。也或许正是如此,才使得当年的我动了色心。



但再见红颜,这色心竟然依旧,只是不同往年的是,我不再只是一个“登徒浪子”而已。或许说,关于唐小姐的美,垂怜的人不止我一人,甚至说心生爱慕的人更是诸多。但有幸的是,我与唐小姐之间至少有过一段往事,一些故事。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会爱上一座城。

但我对唐小姐,却是爱了这个人,忘了整座城。

正如那句老话——“系马唐模温旧梦,水心开遍白莲花”。

当你走进唐小姐的城,你会毫不犹豫的爱上唐小姐的人。但还是忍不住要奉劝一句,唐小姐毕竟是我的人,至于关于她的这座城,你要是来看看也无妨…毕竟唐小姐的善良是不会拒绝任何一个人来此欣赏她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4-1-15 12:29 |只看该作者



【42】往事怎堪梦,我与唐小姐之间的一段爱恨情愁



这个地方我来了两趟,一趟是去年初春,残雪未消的时候,一趟在今年六月份,荷花清风的时候。但始终没有给她一个像样的名分,这事便一直搁在心里,让我有些难受。

总觉得该为她写点儿什么,歌颂点儿什么,才能让她不在我的心里渐渐的离去…







初见红颜,像是刚刚掀开她头上的喜帕似的,但只能说她遇见了个不负责的夫君,十年夫妻九年空,更何况我只是匆匆来了这么一个上午。放着性子,跟这唐小姐就这么的调情了一把,人家便就以身相许了。





再见红颜,不知算是旧人还是内人,一切似乎不是我就可以去定夺的了。但令我着实意外的是,残雪未消的初春,唐姑娘恍如刚从花轿里出来一般,这凝脂般的红颜倒是增添了不少春色。然而,别了一年多,再见时,倒显得有些生疏了。唐姑娘不再是往日般的倾城,却因风花雪月般的韵色造就了今时今日的倾国。

不由得,我这个离他而去的负心郎,忍不住掏出纸墨,替这个昔日委屈的小娘子“书状”一番。








有人说,徽州建筑尽管是一笔不朽的财富,但是轻触了具有魅力代表的宏村西递,就像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实,这句话在很多时候,严重的抨击了一些无辜的人,比如初见时候的唐姑娘——唐模古镇。





说句心里话,走近徽州,我还真算是“五岳归来”,但所幸并不是“黄山归来”。几乎凡事接触过的古村古镇,在我而言,都是一位善良的,古色古香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但却只有对唐模,我心里充满了愧疚。从第一次轻触这个姑娘的时候,我竟是因为美色而亵渎了她内心的纯粹和善良。导致我潇洒一回,却害她瘦了一生。当然,这是一个严重的说法,但其实的确是没有走进她的内心,匆匆来匆匆去,跟一个登徒浪子毫无区别了。






因此,当随着老先生一道故地重游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与唐姑娘之间其实都是注定的。一个人依旧犹如当年,即便今天身边是跟着了个老先生,但还是抛下了他。事后,老先生并没有怪罪我的“不懂事”,反而他能理解我对唐姑娘的这种心情。一切如故,廊桥似梦,所幸的是一切并没有因为我的离去而生出一幅“往事如梦烟花,一鳞半爪,拼不出一句当年”的悲剧。






所幸的是,唐姑娘一如当年的安静,淡雅,只是岁月之余,多了一些难以抹去的风痕,却因这不经意间的梳妆增添了一些令人窒息的风韵。不变的廊桥上多了一些故事,多了一些人烟...







唐姑娘的善良似乎是永远都不会变的,这个温柔似水的小女子,在一抹青烟里,显得几分羞涩了。她见到我,依旧当年初遇,莞尔一笑,低吟浅唱的容颜依旧恍如当年铜镜前,贴花黄,抹胭脂。我再次被惊艳了一回,但这次却再也无法离她而去,或者说再也无法就这么的离她而去...





一早来到唐姑娘的府邸前,轻轻的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个老者。老者似乎认得我,也猜到了我的心思,他领着我走到唐姑娘闺房前,一句话都没有提就离开了。我屏住了呼吸,生怕是惊动了屋子里的人。几番挣扎,我还是厚着脸皮去了敲了姑娘的房门。只见门是半关半掩着的,我有些不安,轻轻的推开门,不由得愣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4-1-15 12:28 |只看该作者


也许说,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完全的凸显出老成都的生活状态,但人们还是努力的在寻找,关于看不到的,或者是开始消失的生活迹象。似乎不管是在宽窄巷子,还是在锦里,一些简单的小买卖商铺,总能让人回到小时候,回忆起童年。






有一种糖,我始终叫不来名字。只是从小时候就觉得它是个神奇的玩意儿,能变得五花八门,不管是燕子还是公鸡,不管是蜻蜓还是蝴蝶,它总能如你所愿的被你拿在手上,却舍不得含在嘴里。我以为它早已随着时间而流逝得无影无踪,除了偶尔还能见到的棉花糖外,就再也没有看到它了。

但当有一天,它突然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想我会是不知所措的。







所以,当它还在成都的生活轨迹里的时候,当它从小时候的记忆里跑出来的时候,我激动的无非抓稳手里的相机。以至于后来,看到皮影戏的瞬间,恍如觉得时间不仅仅只是逗留在了往年。深深的感受到,这玩意儿已经是个稀罕物了。就像许多年前,一百多年,还是几百年前,当它刚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的时候,也是个稀罕物。

这种好奇又新奇的心理,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一样令人激动的。





只是这种古老的艺术品总觉得终有一天会彻底灭迹似的。想想,有些难过。就像是当年,我们一起玩的铁圈圈。有些地方叫做铁环,但我总是喜欢叫它铁圈圈。说实话,这个小玩意儿在我的童年里,就已经开始很少见了。只是有幸的是,玩过一次两次…记得还是苦苦哀求堂兄给玩的…

但如今,回忆真的就只是回忆了。





当巷子的墙砖上出现这一幕的时候,便忍不住让人回想起小时候。想必,在成都生活的老人们看到这些,是更加的亲切,甚至是触景伤情吧。记得当时在宽窄巷子里头的时候,一个漂亮的女主持拿着话筒,在寻问路人关于成都印象的时候,我停顿了脚步,在边上随意的听了听——年轻的人们,似乎还不懂什么是成都生活?回答的话总是离不开“不错”“挺喜欢的”“很安逸”“是个度假的好地方”…





边上的我,无奈的笑了笑。偏偏被那扛着摄影机的男人给看见了。他看着我,那眼神似乎在暗示——我就是下个出现在他镜头里的目标。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临时发话”,我转身,走得匆匆…

继续寻着属于我镜头里的老成都生活。

不过不得说一句实话,除了路边的小街铺,宽窄子和锦里显得有些奢华了。若不是还有些相对廉价的小茶馆,小吃店,掏耳朵,街头艺术品外,还真的很难说,这里就完全的恢复了老成都印象。

不过,我没有去埋怨的意思。

毕竟,它还是让我有过憧憬和向往的。

只是,那年明信片上的成都生活毕竟也是二十多年前的生活轨迹了。






所以,当我离开宽窄巷子和锦里的时候,特地去这个城市的中心或边缘,寻找了一些真正还没有失去味道的老成都生活。尤其当巷子里的老人叼着烟斗,穿着发白的背心,靠着藤椅上的时候,他的神色恍如还没有从属于他的年代里走出来…年轻的我,感触颇多,即使是一块砖,一片瓦,一片树叶,都能教人回想起过去…

成都的生活的确是安逸的,哪怕是现在。





它始终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也始终是令人憧憬或向往的。而今,回到小城的我,还是不时的怀念着那段在成都的小日子,虽说只有几天的光阴,但因为一张明信片的力量,让我很想再去一次…在摸索着这座城市的生活,去轻触着这个城市的生活轨迹。





因为心里有着害怕,害怕再过二十多年,我就再也没有这种憧憬或向往了,而明信片的力量再也无法勾起那个时候的我,在二十多年前的憧憬或向往了。即便是坐在巷子的小茶馆里,或是靠在树下的藤椅上,扇着小蒲扇,也无法回到属于老成都的生活印象了。一切,都被毫无保留的埋在了时间里,埋在了过去…

像是一首歌,一首被岁月抹去红颜的老歌——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在梦里 梦里梦里见过你——关于我与老成都的甜蜜蜜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4-1-15 12:28 |只看该作者


【41】古城旧事:成都印象



生活的轨迹似乎从来没有因为发展而有所消失。这里,我说的是老成都生活。

一直很想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小角落里,或者是不太繁华的巷子里,喝喝街摊摆的茶,靠在破的藤椅上,挥着一把蒲扇,然后听听小曲儿,或是一首小调子。当然,口袋的腰包要是勒得不紧的话,顺便再掏掏耳朵…

这种再闲趣不过的清逸生活,一直是我想追求的。






哪怕这一生只在黄昏阶段才能享受的话,我倒是希望岁月过得快点。之所以对于成都如此向往的,说句老实话,生活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曾经让我难忘的那张明信片上是因为有一个女人的身影——

那便是我深爱了四年的女人,三毛!

明信片上,散落着头发的三毛,显得百感沧桑,与画面的背景相得益彰。这个光着脚丫的女人,就这样慵懒的坐在街铺前的石板上。边上一把靠着的椅子成了点睛之笔。正是这张明信片,让我对成都有了更深切的向往。黑白色调的诠释,让我对这座生活闲暇的城市,有了别样的印象。





计划着有一天,我也要像这样的活在街头,不管别人眼光,慵懒的毫不犹豫的瘫坐在街边,看着人来人往,享受着安静安逸的老成都生活。总觉得,命运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总能与一些奇妙的东西相遇。不过,我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像水像空气,总之无形无色,难以诠释。但偏偏,奇妙的东西就让我遇上了。

滇藏之后,再返川藏,到达成都,毫不犹豫的就留了下来。





一切恍如当初我的所想。深深的巷子里,不管是一条宽的还是一条窄的,人们总是贪恋的过着闲趣的生活。因此,我的镜头也就毫不犹豫的开始记录,关于老成都的生活轨迹。当然,也在试图妄想的寻找着当年,三毛路过这里的足迹。只是,时间过得太快,岁月太匆匆,曾经的痕迹似乎也是被风逝雨刷得一干二净了。而我,也只能是妄想,妄想在某个旧的巷子里头,旧的墙砖缝里,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当沉重的背包被毫不犹豫的扔在客房的木板上的时候,我有种像是野马脱缰的错觉。换上在街铺上随便买来了一套粗布麻衣,便再也无法把时间浪费在客房,逗留在没有意义的地方。习惯性的挎着相机,便窜进巷子里头,开始摸索。走进宽窄巷子,我便不再想出来了。当墙砖上刻画着当年老成都的生活印象,当生活印象里的老成都再次浮现现代人的眼前时,一切好像都不再是现代,人们的思绪会回到过去,会缅怀过去,甚至是遐想过去的社会里,自己若在,又将是是怎样的角色?






是街头拉黄包车的,还是叼着烟斗,坐在门槛等着爷们来掏耳朵的?不过,有些资本的,倒也可以是开茶馆,茶楼的。或者听戏曲儿,斗蛐蛐的。

只是我一直觉得,我若不是那教书的穷酸样儿,就是街头卖报的流浪汉子了。不过,这倒也是生趣,生活的无奈也能是增添许多色彩。那个时候的成都,不知道生活是否就是这般景象?但看着墙砖上的生活轨迹,再看看这努力复原老成都生活的宽窄巷子,想必这离真实的老成都也是不远了。

只是,唯一变了得是这个时代的“老成都”生活有些昂贵了。





不过,惬意的生活还是有些味道的。关于这一点,倒显得有些人情味了。巷子里有一个不大的小茶馆。茶馆的老板是个中年男人,比较好客,穿着的一身粗布麻衣引起我的注意。因此,也就毫不犹豫的坐在门槛的小椅子上,沏上一杯茶,慢慢的享受着这慢慢的生活情调了。

老板问我要不要来碟兔头?







兔头?这听得有些慎得慌,自然是不敢了。笑着摇摇头,能喝点茶已经算是奢侈的了。尽管茶水是免费的,但这茶叶却是有些贵了。不由得想起,往年的成都生活里,像这样普通的一杯茶,也就得一毛两毛钱吧。可如今,却是翻了几十倍上去。不能说这是一件可悲的事,只能怪自己没能生在那个年代里。







但转念一想,生活在这个年代里,还有幸寻迹到那个年代的生活印象,却也是件幸运的事情。如此想,倒也不会再去埋怨什么了。老板亲自泡的茶水,味道不错,闻得挺香,喝得喉咙里也觉得舒服。看着来往的游人穿梭在大街小巷,不是坐在路边的小摊子上吃着小吃,就是靠着藤椅上,闭着眼睛,享受着掏耳朵的快感。或者是坐在当地的老爷子的边上,一起听着录音机里的戏曲儿…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4-1-11 14: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羡慕!
年纪轻轻,就能如此肆意悠闲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14-1-11 14:12 |只看该作者



我们很激动,笑着差点扔掉了背包。坐在山腰上,双脚凌空的感觉,有种坐在云端上的烂漫。从包里掏出记事本,还有一支笔,我开始在等待一场夕阳西下,等待日落黄昏的时刻,记录一点心情,一些事情。摄影师是个痴迷的家伙,我在随意创作的时候,他在偷拍着我,说是我的样子有种流浪汉的味道…

  我戏言,比起三毛,我还是微不足道的。





  后来,他没有再“打搅”我,让我一个凌空在山腰上,吹着风,看着美景。等我写好一切,回过头的时候,只见他们已经在搭帐篷了。这让我很兴奋。第一次在野外露宿,第一次在山上夜宿,第一次在遥远的云南亲吻大地,第一次睡在帐篷里头,第一次躺在草地上睡在帐篷里看星星听曲儿…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美妙瞬间,我开始按耐不住,放下记事本,跑过去,跟他们一起搭起了帐篷。

  时间总是匆匆,人的念想在期待的时候,总是过得很快。帐篷搭好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山底下的石鼓镇上已经点亮了所有灯火,只是隔得远,看得有些星星的味道。






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瞬间。当夜色在单反和手机之间穿越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也在这醉人的夜色沉沦了。山腰上很静,尤其是晚上的时候。当夜风拂过发梢,耳畔听来的竟是草丛里那不知名的昆虫的叫声。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写得《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中就有一段写听蛐蛐的文字。

不过此时这里与百草园无关,更与三味书屋扯不上任何关系。

只是有那么一瞬间的感触,让我想起了这段文字。不过,记忆有些模糊了,并不深刻的印象没一会儿就从脑海里散去。坐在帐篷边上,我开始享受这样美妙的夜晚。突然,摄影师心血来潮,竟然让我口说一段文字,关于此时,关于这里。





当时,印象还是比较深刻。但记下的记事本,在后来到芒康的时候,不慎落在了车上。此时想起,竟是这般模糊。不过,隐约记得那段文字的中心是安静的,平静的。像是一阵和风,带着淡淡的山野气味流淌在呼吸间。湛蓝色的夜空并没有完全黑去,好像越高处走,天空的色彩就越蓝,即便是到了夜里,还是一阵深深的湛蓝。

所以,满天的星星恍如伸手可及。并不遥远的蓝天,就这样的近在眼前。伸出手,我有些胆怯了。星星太美,同一个天空下,竟与内地的星星有着天地之别。老爷子问我,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星空,这样的夜色?我摇头,表示惭愧。

他说,等到了西藏,就完全可以摘下一颗星星了。





这话说得太具有诱惑力,又太令人神往。我不禁有些迫不及待了。摄影师表现的几分淡定,他没有我这么激动。拿着相机正在拍山底下那个静谧的小镇。石鼓镇在夜色下,笼罩着一股神秘感。或许是从未见过的缘由吧,俯瞰一个万家灯火的壮观和温馨,实在令人不觉惊艳。

镇上的人们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入梦乡,但门口栓的狗,或到处跑的流浪狗,却不时得发出几声嚎叫。住在山腰上的我们,听着几声断断续续的狗吠声,却觉得格外具有意蕴。不时想起一些乡土小说中描写的那些经典又熟悉的场景。





狗吠声在巷子里流动,每家每户的灯或亮着或关了,静谧的小镇在美丽的月色下,安静的睡去,安静的进入梦乡。此时,狗也不叫了…伏在自家门口,慵懒的睡上了一觉,像是屋顶上的猫,还在漫步着…但睡去之后,竟是比人的梦还有美好。

当然,这是我遐想。但石鼓镇在夜色下睡去后,几乎也就是这个样子了。或许是夜太安静了,竟然还能听到镇上的人们说话的声音…这令我们出奇的意外…但四周的寂静,在风中,倒是显得平和。老爷子说,他先睡了…他要比我们先感受下山上的美梦。

当然,我们睡得比较晚。





只因夜色太醉人,我不忍就这样的睡着,错过一场美丽的风景。摄影师本来是要睡的,但见我还在兴致勃勃抱着双膝,如痴如醉的看着山下,山上,还有头上的那片天。他说,他想陪陪我,聊聊心事。

摄影师跟我说了许多话,我们也交流了许多。但令我意外的是,这竟然是他第一次一个人出门远行。第一次的旅行就是去西塘。这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尽管他是个男人。但依旧令人敬佩。至少看起来,比较老练。





后来,他也睡去了。安静的山腰上,似乎不管是花还是草,或者是昆虫,几乎都睡去了。如此寂静美妙的夜晚,我仍是不想就这样的任时光流去。但却已经躺在了帐篷里,安静的听一场从未聆听过的安静。只是,这样的夜,让我很好奇,老爷子和摄影师的梦里到底是怎样的天马行空?




当然,我没有入梦。只是单纯的睡着了。不过,在往西藏的路上,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4-1-11 14:11 |只看该作者


【一路向西的邂逅】
【40】绝色长江第一湾:伸出凡尘的手,轻触脱尘的灯火




 一路向西的路上,遇见太多人,发生太多事。有浅薄,不值一提的;也有难忘,一言难尽的;当然,最令我难以忘记的还是睡躺在自己搭的帐篷里,枕着手臂,然后聆听来自半山腰的曲子,看一场闪烁在万家灯火之上的的星星。

  这似乎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丽江,具体位置不慎清楚。只知道边上还有一个石鼓镇。安静的镇子上人似乎不多,还有一个简陋的破的理发店。歇下沉重的背包,我先去了理发店。

  同行的老爷子还有摄影师则是坐一个小超市的门口边上。





  走进理发店,不禁有些发愣。我想,这里算是石鼓镇装饰最气派的一个店了。但在我们的眼里,它始终是一个不起眼的破理发店。从洗头到吹头,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没有城里的那套繁琐…当然,能在这里遇上一个理发店,已经算是不错了。毕竟离丽江还远得很,我们走到这里,也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给我洗头发的是一个小姑娘,这其间,我们闲聊了会儿。






  姑娘一点也不羞涩,很大方的告诉她家住在山里面。到这石鼓镇上来打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每个月的工资对她而来,很丰厚——800块钱。听到这里,我没有多发意见,如此薄弱的薪水对于她而言,并不是一件悲观的事情。所幸,她很乐观。所以,从进理发店,到我离开,她的脸上一直都是挂着笑的。

  我们本打算晚上就住在镇上的。只是,又想爬到附近的半山腰上,拍拍对面的长江湾。于是,我们离开了小镇,也离开了那个理发店。临走前,我跟小姑娘打了声招呼,目的纯粹只是为了礼貌,因为她给了我一个漫长又难忘的笑容。





  小姑娘很热情,说是明天下山到镇上来,她要请我们吃饭。

  我们答应了,因为不好拒绝这样纯粹的邀请。

  然后背着沉重的包,我们又上路了。虽说,眼前的山并不高,但毕竟背上还有个负重,拄着登山棒,往山腰上走,我发现这种登山是在考验我的心脏受力问题。摄影师比较照顾我,总想着背着我的包,他在感慨一个女生的背影,让他看起来像是个男人。

  老爷子虽说步伐慢,但他呼吸均匀,不像我喘得有点类似哈巴狗了。这是一个很狼狈的形象,但却被他敬佩着,我也就觉得没什么好尴尬的了。




  快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遇见了一个架着三脚架正在拍摄长江湾全景的一个中年男子。他见到我们,有些意外。惊呼说是一家人,后来路上我们就真的成了一家人。当别人问起的时候,我们只是很默契的笑笑,然后挽着老爷子的胳膊,说是叔叔带侄女侄子一起去西藏。

  到了半山腰的时候,我们便大声惊呼长江湾上的对面的那座山竟然有富士山印象。不可思议的景色与壮观瞬间俘虏了我们的心。激动的灵魂在蠢蠢欲动,老爷子说晚上就在这里扎营,看一座山,看一座城,再看一片触手可及的星星。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4-1-11 14:10 |只看该作者


再出发的时候,就开始翻山越岭了,所幸的是,在桥头(入口)就把沉重的背包给寄存了,否则就是千斤重了。但走这样的路,即便背上空空的,也是叫人吃不消。一下子崎岖上坡,一下子陡峭下坡,然后坡的边上就是万丈悬崖,汹涌的金沙江正怒吼着,敲打着碎石,溅起来的浪花既是厚重而且巨大。即便身在高处,但还是能看到浪涛翻涌,惊涛骇浪的声音。峡谷的风声呼呼的,从左耳传到右耳,海拔高的山风吹得脑袋发昏不说,站在崖口的时候,甚至觉得身体就要掉下去的似的。



人在悬崖上,站在峡谷的峰腰口上,背面却是更高的山脉,积雪在山顶上,云雾缭绕,却是草木不生。山色黑黑的,灰灰的,看起来壮观却又是渗人,有种人间地狱的味道,但又是仙境天堂的映像。在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又饱受着饥渴的折磨。尽管,随身带了些干粮,只是口渴的煎熬的让身体的水分变得匮乏,以至于看着对面的雪山,我们只能望梅止渴了。




只是,想不通的是,走了很久很久,再回头看,像是打转转似的,根本没有走出原来的山头。水分的匮乏并没有让心情变得颓废,我们一路笑着,唱着,大声呐喊。摄影师还拿出相机录影一路行走,结果我成了户外主持,一边赶路,一边介绍路边风景山色。这样的调节,让彼此暂忘了口渴和疲乏,老爷子成了户外体验者,兴奋极了。

但令大家真正兴奋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了水源——从山上流下的小瀑流,哗啦哗啦的,冲刷的石头不是平平的,就是滑滑的,路面上滚落下来的白色小石子瘫在水面中,显得山泉干净透彻,清凉无比。此时,顾不上形象和举止了,或跪着或蹲着,捧着山水,咕噜咕噜的往嘴里灌,一股清凉还有些甜甜的味道让我们欲罢不能。老爷子拿出一个空的瓶子,对着流水灌满了整个空的矿水瓶,然后仰着脖子,咕噜咕噜,只见凸显的喉咙一上一下,咕噜咕噜。




就在我们灌满整个胃的山水后,无意间发现水流的方向竟然还插着许多根短短的佛香,我们愣了下,只听老爷子说了句这是“圣水”。

果不其然,再往前没走多远,便只见山腰的上方有着一座小寺庙,下方的一块大石头上刻着“观音峡”三个大字。所以,刚刚的山泉果真就是“圣水”了。


且路上,又遇到一块大的瀑布,飞流直下,还真有三千尺的味道。流水的声音拍打的石块空大绝响,溅落的水花气势磅礴。仰望,像是瀑布从云层来,急刷刷的直冲下来,毫不犹豫,也不留情。流水顺着狭窄的路面又流下崖去,小心翼翼的跪趴在路边,再小小翼翼的伸着身子,探着脑袋,瀑布就这样又在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中飞流着。顿时,恐高症的畏惧在心里掀起一阵阴影。




只是,不知道的是,摄影师踩着水从边上小心过去的时候,不经意间碰到了我,吓得我忍不住大声叫起来。这感觉,像是头重脚轻,一不小心就会这样的一头“嘞”下去。

好不容易从“险情”中“救”回自己。算是上帝保佑,前面的一段大弯路道平坦的还真是善解人意。瀑布的雾气从风中流动来,吹拂在干燥滚烫的脸颊上,还真是爽快。也就此时,我们看到了迎面气喘吁吁走来的几个驴友,但十分强悍的是,竟然驮着重重的,沉沉的大小背包。后面像是一座大山,前面像是一座小山,不由得感叹,还是外国的徒步者牛逼!



夜**临,旁晚五六点的时分让人焦急又期待,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客栈,可偏偏这山腰上那么多户人家,竟然就只有这一家客栈,气人的是条件不好,房价还不便宜。但想,总比露宿的强悍。

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三个人挤在了一个房间里(三人标间房),睡得潦倒,半夜冷得发慌,但所幸,一早起来,精神还不错。正对面的哈巴雪山的雪色更是迷人,早晨的清雾缭绕山头,恍如驾临仙境。

一天的好天色带着好心情,我们又出发了。




第二天的路程,相对于第一天显得比较给力,只是站在二十八拐前,我们就有些胆怯了。在路上遇到的那些过来的驴友都声称,二十八拐就像是的来自地狱的恶灵,相当的折磨人,走着走着感觉就要魂断虎跳峡了。路上,灰沙厚重的就像是女人脸上抹的浓妆,看得吓人。一脚一个印,又深又重。看着曲曲折折的天险二十八拐,双腿忍不住开始发软。




不由得想起昨晚在客栈的时候,一个驴友十分抓狂的说,路过二十八拐,等于在水深火热的人间炼狱中。走不过三个拐,气喘的心脏都要喷出来,腿酸的筋脉都要爆血管,人的意志力在这一刻就能体验到什么是传说中的“一念之差”。驴友的话在我的脑海里扎了根,所以,当路人告诉我们的时候,前面就是二十八拐的时候,腿不由得颤抖就像是抽筋。

三个人互相望了一眼,便一鼓作气,撑着登山棒,开始考验自己。

不过,还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上山容易下山难。




再说,乱石密布的下坡闲得没事就左拐右拐,七拐八拐的,折磨着每个来挑战的驴友,游人。路面尘沙厚重的一点也不温柔,山风只要一点不高兴,白色的尘沙便开始在风中肆意的挑衅的它的脾气,害的我们身上,头上,鞋子里外都是灰沙。下二十八拐的体验像是比上二十八拐来的稍稍轻松点,但腿脚发软的难堪又十分的折磨人。一旦了下了这魔鬼般的“拐”,腿脚就不受控制的一直往下,有点“冲冲”的惊险。

身体停不下来的错觉,让人恐慌。

其间,又遇到几个外国年轻人,他们的背上也是驮着重重的背包,在二十八拐中,显得十分的吃力,有种走一步,休息一段时间的匮乏感。他们穿着短裤,体恤衫,任太阳毫不保留的暴晒皮肤,甚至是连遮阳帽都没有,强悍的一塌糊涂。但见到我们,总是笑着打声招呼,气喘吁吁的声色中,这声招呼显得尤其清脆。




互相鼓励后,我们背道而驰,继续加油。

在极度劳累,疲倦,饥渴的困扰下,我们虽说是成功的战胜了二十八拐,但前面的路,离始发站的桥头还有一段好长好远的距离…

只是,有时候人生就像是二十八拐,七拐八拐,累的半死之后,发现前途依旧茫茫,前面的路上还是很远很远…看不到终点,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只知道路一直在延伸,没有尽头的延伸着…却依旧要拖着疲倦的身子和快要泄气的意志力继续往前走。




但所幸,我们一路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遇到那些折回,选择放弃的驴友们,或者是坐着驴背上,享受着一路风光,笑看他人苦逼的游人们,顿时觉得自己很伟大。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4-1-11 14:09 |只看该作者


【一路向西的邂逅】

【39】探秘险峡中虎跳


     虎跳峡,以“险”名天下,“山路不寻常,寻常不险峡”。其主峰海拔高达5596米,站在对面山腰仰望,恍如身在峡谷底下,而脚下踩的那段窄窄的又崎岖的小道,更显得力不从心,山风汹涌,吹的人心胆颤,像是身子稍不稳重,双脚就会发软。


且西岸山峰高出金沙江面3000米以上,比美国地狱峡谷还高出600米。不管是走在上虎跳,还是中虎跳,站在任何角度,都觉得地狱不远了,天堂更近了。低头看下面,树木灌丛变得渺小,弯弯曲曲的公路像是一条正挣扎的白色蚯蚓,只有那江,恍如一条正愤怒的金龙,欲欲腾飞的气势让人惊心,又意外。

身入谷中,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千奇百怪,看天是条缝,看江一条龙;头顶绝壁险峰,脚临激流涌波,不由得心惊胆颤。但由于山岩的断层塌陷,造成无数石梁跌坎,形成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错,险滩密布,飞瀑荟萃。



使得穿越几座山,险窄的路变得更加艰难,其中中虎跳这条路线最令人向往,激发人的斗志,谁都想去探险,挑战自我。那道传说中最坑爹,最叫人抓狂的二十八拐,不仅尘沙翻涌,山石密布,还有种英雄气短的折磨。此二十八拐,可不是所谓的山路平坦的弯道,而是呈上坡,跨度极其具有距离,没两个石阶就开始拐,没两个拐走过去,就是气喘吁吁,腿脚酸的叫人恨不得转身放弃。

可谓,中虎跳是一条经典的不寻常路。

     进入自虐主题之前,真想借用这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词——不走寻常路。



的确,我们一行人走得的确是条不寻常的路。逆着方向翻山越岭,观雪山,看云海,崎岖路,飞瀑流,更抓狂的是,山林密布,各种虫子在身上亲密,紫外线的强势毫不留情。即便是穿着浅色薄薄的冲锋衣,还是不能阻止能飞的蚂蚁啃咬着已经晒伤的皮肤。

从张老师客栈出发的时候,徒步了很久,缺水暴晒,还走山路,从美国回来的高富帅老爷子一点也不比我们逊色。他几乎走的都是常人不会走的路,我们这两个屌丝女文青和酷毙摄影师只好硬着头皮跟在他后面。


在看到一条公路的时候,我几乎是傻眼了——上中虎跳,必须爬到公路上,然后爬一段很长很荒只有草没有树荫的山坡。远眺的时候,误以为爬公路是件简单的事情,可当公路就在眼前的时候,发现它的高度达到我的胸前。当胳膊攀附在公路上的时候,瞬间条件反射——此时,丢一个鸡蛋上去,没准是会烤熟。



随行的摄影师倒是手脚麻利,身体跳跃性挺强悍的,本就皮肤晒得脱皮的他,好像对地面温度一点都没有反应。他先上了去,然后我中间,老爷子在下面托着我,他在上面拉着我,即便是这样,这样攀爬还是很困难,差点就败阵了。

顺利上公路后,不由得又讶语,弯弯曲曲,绵绵延延,缓缓呈上的公路就这样赤裸裸的暴晒在太阳下,前不着村,又不着店,一路上就只有我们三个人的影子,看似累的潦倒,但还是坚持下去…偶尔看到一辆车飞速过去…然后留下长长的尾气像是云雾似的,在我们眼前晃过…走了段公里后,就开始爬山了…可奈何,走了没几步,就累得瘫在了地上,任紫外线在皮肤上漫游,在高温在身上不断的洗桑拿…


后来想想,从张老师客栈往桥头走,逆着方向徒步,还真是自找苦吃。走了两三天的路,才到始出发的桥头。一路上遇到的驴友都是顺着方向,从桥头出发的,相比较开始的路是比较舒坦的,至少有公路,有树荫,路上还有小店铺。可是我们走的路,别说是水,就连山泉都没有看到。山面干干涩涩的,就连草都显得没气色。

老爷子戏称不走寻常路。


可是这路不寻常路走得确实很坑爹,也很疲倦。但其实,选择中虎跳,不管顺着方向,还是逆着方向,都是一条不容易的路线。爬了很久的山坡,好不容易才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扭扭捏捏的小土路,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路还真是窄的可怜。虽说,环境有些恶劣,但在山坡上看到是黑的,白的羊群让心情顿时好了很多。还有几棵零零散散的小树,一支独立的伫立在山腰上,看着对面高高的雪山,气势的云海。




路上,遇到了一个牧羊的老大叔,他蹲坐在一棵没我高的小树旁,叼着根烟,告诉我们前面的路还很远,只要一直顺着这条小路走,就能看到客栈的。听到客栈二字,便松了口气,还以外晚上会在山里露宿呢。但老大叔又告诉我们,以我们的速度,走到客栈的话,至少得下午五六点了。

顿时,又丧了气志。

摄影师递了根烟过去,坐在边上和他闲聊了一会儿,老爷子则是杵着登山棒在看着广阔的山色,而我,就是瘫在斜坡上,奄奄一息的表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