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不可触碰的记忆
查看: 192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可触碰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1-21 18:3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孤鸿野鹤 于 2013-11-21 19:25 编辑

    当年被称作知青的那一代人,如今很多都已步入花甲之年了。生活中,与这些该称作大哥大姐的知青们偶尔的一次邂逅,或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都能勾起他们记忆的涟漪。

  就在前几天,去一个生态园里跟一个朋友谈业务,又见到了一个老知青。他是那个园子的主人,有着过亿的资产。他是上海知青,当年曾在黑龙江插队。在他的园子里,有一个东北农家风格布局的大院是专门用来作土特产礼品展示的。其中有一个50多平方的草顶土坯房间,是一个空荡荡的展厅,墙上挂着一些放大的知青照片,每有客人来餐饮,他都会引导客人来参观,还特地指着他的照片,述说他当年的插队生活,缅怀曾经的知青岁月。

  记得是九几年的时候,在哈尔滨到上海的列车上,一位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邻座男子与我闲聊。告诉我他是当年的上海知青,是回沪探亲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回上海了,他说觉得东北更像自己的家了,回上海生活已经不适应了。记得好像是塔山林场的,他已经做了场长。他跟我聊了一路的插队生活。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4
发表于 2013-11-22 12:02 |只看该作者
纤纤小妖 发表于 2013-11-22 11:55
问好孤鸿大哥,看起来还那么幽默。


小妖去哪了?怎么好久见不到你。{: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1-22 11:55 |只看该作者
问好孤鸿大哥,看起来还那么幽默。{: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1-22 11:55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老知青的文字,那段岁月留给他们的有苦也有甜,人有过那么一段岁月,以后多久回忆起来,都魂萦梦牵。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1-21 20: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舞婆娑 发表于 2013-11-21 19:29
内乱,摧毁了一代青年的美好年华,堵塞了绝大多数人成才的道路了。
除了极少数人在逆境中自学成才和侥幸接 ...

我们这里的许多领导,是做过知青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1-21 20: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孤鸿野鹤 发表于 2013-11-21 20:03
在东北插队的北京知青比上海的要多,上海知青去贵州的比较多。
在东北有个有趣的现象,农村人讲东北话 ...

上海知青去新疆的也不少,也有很多去了三线工厂。他们带去的文化影响了不少年轻人。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1-21 20: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孤鸿野鹤 于 2013-11-21 20:08 编辑

知青,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知青之间的感情,类似于战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21 20:03 |只看该作者
笑流沙 发表于 2013-11-21 19:41
我觉得东北文化和上海文化的融合是有一定难度的,也许知青年代这种碰撞要小一些


在东北插队的北京知青比上海的要多,上海知青去贵州的比较多。
在东北有个有趣的现象,农村人讲东北话,但到了农场,很多人说北京话。
他们是扎根的当年北京知青。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21 19: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东北文化和上海文化的融合是有一定难度的,也许知青年代这种碰撞要小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21 19:33 |只看该作者
舞婆娑 发表于 2013-11-21 19:29
内乱,摧毁了一代青年的美好年华,堵塞了绝大多数人成才的道路了。
除了极少数人在逆境中自学成才和侥幸接 ...


是的,一点没错。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21 19:29 |只看该作者
内乱,摧毁了一代青年的美好年华,堵塞了绝大多数人成才的道路了。
除了极少数人在逆境中自学成才和侥幸接受了高等教育,多数人在科技迅速进步的现代社会成了没有科学文化技能的半文盲,后来的下岗、内退的主力军。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21 19:08 |只看该作者
很多老知青返城之后,
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年龄也大,
工作都不是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21 18: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孤鸿野鹤 于 2013-11-21 19:30 编辑

  
   印象更深刻的一次是大约06年的时候吧,那时我做一家德国厨具。一次,一位同事的售后服务没做好,客户很不满意,她让我帮忙去做售后服务。
  巧的是,主人夫妇又是一对插队东北的老知青。闲聊间,我说I欢迎他们方便的时候再回东北去看看第二故乡,现在的农场已经很富裕了。还告诉他们杭州的一些老知青曾经组织过回乡探访活动,当时的情景很感人。

  可能是勾起了两位老人难忘的记忆吧,有一段时间他们竟沉默起来。

  临走的时候,主人竟留我吃晚饭。我谢绝了老人。后来,女主人怕我路线不熟,让他先生送我到公交站点。老先生送我走出小区,在站点一直陪着我,直到公交车开过来。

  也许,我再也记不起两位老人的容颜,只能祝愿他们,祝愿那一代人都有幸福的晚年!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1 18:46 |只看该作者

  也是九几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做图书。又一次去了上海检察院征订一部法律工具书。接待我的办公室主任听我说话的口音,问我是说是东北人吧,我说我家离北大荒不远了。不想竟受到了意外的款待。那位主任说咱们是半个老乡啊,他当年也曾在东北插队。给我泡了热茶,聊了好一阵子,感慨地说他们这一代人不容易,该上大学的时候,却下乡了;该成家的时候,又大龄了;该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又下岗了,他自己算是努力奋斗混得不错的了。
  后来他很热情地帮忙把事办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