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影含心 于 2013-10-28 19:59 编辑
我来评诗
文/梦影含心
一直对诗有着别样情感,由衷的喜欢。
接到创意论坛评诗的任务,我正在家病休。意外又欣喜王老师让我参与评诗任务。然,欣喜之余应如何评?直接考验着我对诗的理解。这35首入围的诗都是作者精心孕育出来的。怎样从中选出精良之诗,用什么样的尺度去衡量呢?我不得不仔细认真的做一个学习总结。
喜诗却难有佳作,一直对诗是爱恨交织。爱诗的香,恨自己的笔拙。通过这三四年的学习,从中得到一点浅显的感悟。想在此记录下来并以此做一个标准去评赏那些入围的诗吧。错与对权作一次学习。
一首诗在手,我主要是看以下几点:
一.读诗之立意。从历代的诗看来,诗的主题是最关健的,也就是说诗的立意是决定诗之优良的标准。忧百姓叹社会的诗是最经得起岁月考验,说人生谈生命的诗也是难能可贵的。但这必须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没有对国家对社会对百姓的真情实感是写不出泛着诗香的诗行的,没有对人生对生命有透彻的感悟也不可能写出冲击人心、震动读者的思想与感情的作品的。这里就会有“大我”与“小我”的问题。我国诗人艾青的一句话阐明了这个问题:“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时代的痛苦与欢乐也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中。”所以说,真正的诗人不只是囿于自我的小天地,而是能从小我中看到更广更大的空间,在小我与大我间感悟生命,热爱生命。并将这种对生命的体验传达给读者,引起共鸣。如果没有我的主观感受何来真我真情之抒发。所以要在真情实感上立意。
诗的立意,就是要看诗立意的高低、深浅。立意,即是写诗时的命意,诗的主题。也就是诗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反映的问题。宋代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清代王夫之也说:“诗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明人黄子肃《诗法》也祖述了这种观点云:“大凡作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之主也。”故,立意是做诗的第一要素。首先要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对所抒发的情感要有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有个识美丑,别善恶,辨是非的能力。故,诗首先是看诗的立意,大我与小我的统一。
二.读诗的内容。我读诗喜欢诗的身量小但含金量大。也就是说诗的内容是否有给人新鲜感的事物,是否有自己的真性情,是否有或优美或壮美之景,是否有或深厚或宽远之意境。根据这个标准来读诗,可看到那些无病呻吟之作是枯燥无味的。还有那些所谓意义浅薄,思想混乱的口语诗是不敢恭维的。
纵观我国古代的诗歌,短小隽永。尤其五绝,七绝,廖廖四句,或二十个字,或二十八个字表达出的内容令人叫绝。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是一首山水小诗,却写出了水光月色、湖面的开阔与平静,山水的色彩。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高旷清超,不得不佩服刘梦得的妙笔了。故而,我将想象好又新,意境优美的诗做第一选择。
三.读诗的语言。读一首诗,我喜欢看诗的语言是否凝炼。如果第一句可有可无,那后面的内容再美也受到诗意美的限制。说到诗的语言凝炼的问题,就想到有些诗作者喜欢什么都说,生怕别人不知他要表达的情感,看似细腻,结果感情过于浓烈,语言就容易杂芜冗长。写了好多却是一句也没说,因为完全没有了诗意,更谈不上诗的意境。对于诗的语言是否凝炼,我们都应该向我国古代的优秀诗人们学习,如杜甫曾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写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在《题诗后》中也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亦在《苦吟》中叹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都说明了语言凝炼的重要性。诗的语言凝炼不仅可以看出诗作者遗词造句之功夫,锤字炼句之技术,更见诗作者对诗意,诗境的理解和表现。
诗的语言除了凝炼还要形象生动,音韵和谐。似一幅画在读者面前,如见其形,如一首音乐在耳畔,如闻其声。更重的是还在于创新,运用。中国的语言丰富多彩,一词多意可以表达情之多味,抑扬节奏可以表现情之短长。我们的情感和思想都是借着丰富的语言来表现,那么如何组织丰富内蕴的语言,如何运用充满情思的语言就成为诗人们不得不遇到和思考的问题。如“我不来怎与你梦境相遇/一如当年蔷薇般的微笑”(现代诗《月光水岸》)这诗句很朴素,却充满亲切与温情。它运用反问和贴切的比喻达到想要表现的情思。一个“怎”字即深动又多情,相遇不是在某天某地,而是在梦境,就更显其情思深厚。“蔷薇般的微笑”比喻独特,在诗人的心目中这个“蔷薇般的”的笑容是有特定情思的。情感与语言达到恰到的融合便是表现,也是艺术。诗的语言可以直白,但过于直白就不是诗了。诗的语言是凝炼的语言,精致的语言,可以呈现出音乐、建筑、画面上的美感,散发出迷人的色泽。
四.读诗之新意。一首诗如果总是在老路上徘徊,总在一个圈子里转,是不会有新意的。任何文字都贵在出新。散文要有新意,小说要有新意,诗更离不开新意。诗的新意有如作画,画面不断翻新的作者必定想象丰富,也更受人喜爱。所以,新意离不开想象。不断的运用想象,发挥想象,才能创出新意,才有诗的意趣。
诗的新意,是写作者的灵魂。没有创新何来进步?比如同是写柳,历代诗人都写柳之依依,柳的情丝之长。如白居易的《杨柳枝》里“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薛能的《新柳》中“柔性定用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王维的《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但是唐代有位杨氏却另辟蹊径,在《赠人》中写道:“扬子江边送玉郎,柳丝牵挽柳条长。柳丝挽得吾郎住,再向江头种两行。”她别出新裁,不讲日常之理,却愈无理愈妙。因此,有新意的诗给人新颖靓丽之感,并且更能打动人心。有新意的诗固然给人新的享受,但要清晰,让人看得懂。看不懂的诗就失去了诗的意义。
故,学会重视立意、创造意境,发挥想象,将诗的思想艺术境界提高,才能写出优美并在岁月里泛香的诗行。
鉴于此种读诗之观点,我做出了对《中秋诗会》的粗浅诗评。评选结果有七首榜上有名。我写此评的目的意在交流,看出自己的不足。子曰:“温故而知新”,故我再三学习与修改,希望自己能提高的同时也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希望朋友们指教!
2013年10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