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泪黑泪黑 于 2013-10-7 16:21 编辑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原是韩琦门下,宋神宗时进士,后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为人清廉,一生宦海沉浮,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著作甚丰,但流传至今却无多。母亲王氏,为宋神宗宰相王桂女儿,二舅舅王仲山的女儿,嫁给了秦侩。
李清照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18岁嫁给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出嫁后与夫赵明诚感情笃深,爱好相近,且人格相似,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他们都是贵而不骄,富而不奢的人,不爱金银饰物,燕窝鱼翅,一生生活节俭,购买金石古玩收藏花费了一生的财富,还曾靠典当衣物过日子。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了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西南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歌真的是壮志昂扬,字字金石,掷地有声。比起她前期的清丽华美和后期的凄清哀婉,实在是风格迥异。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1129年,便急病而亡。
丈夫死后,李清照再也没有幸福过,她的许多传为绝唱的凄惨词句,大都是后期所写。比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尽了她晚年的孤独和凄凉。
南下逃难时她和赵明诚携带了15车金石古籍,是他们半生心血的凝结。战乱中它们是极大的负担,时刻要担心兵匪水火的侵扰。现在明诚死了,望着堆积如山的收藏品,李清照百感交集。
李清照决定将15车藏品中的绝大部分寄放到洪州的弟弟李沆那里。然而,当年年底,金兵就攻陷了洪州,藏品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李清照带着随身的最后一点珍藏品辗转流离来到绍兴,租了一间房屋居住,暂时安定下来。不料,邻居扮作窃贼挖墙而入,盗走了其中五个箱子,轻易获得了她的高额悬赏。作为独在异乡的寡妇,她的生活漂泊无助,担惊受怕。
46岁的她,在痛苦迷茫中,遇到时任右承奉郎的张汝舟。
没多久,李清照就嫁给了张汝舟。然而,张汝舟追求、迎娶一位46岁的寡妇,是抱着最赤裸龌龊的目的——得到她的收藏品。
张汝舟浅薄、暴虐、恶俗,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想将她打死,除去这个年老色衰的包袱,得到她的财物。
李清照不想坐以待毙,被迫检举上告。按宋律,妻子控告丈夫,即使证据确凿,妻子也要入狱两年。为了摆脱这个恶棍,李清照宁愿忍受牢狱之灾,也不愿苟且忍辱,最终两人双双入狱。
当时,李家和赵家还有很多人在朝为官,据说是在秦侩的帮助下,李清照仅仅坐牢九天就被放了出来。
她终于达到目的,离异成功。 这件事在当时,有些文人对李清照以嘲讽。 至今,人间词话的王国维,据说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收录李清照的任何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