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说春秋
逼阳国传奇
一.
我接受了一个好友的建议,将会把我对春秋战国这段纷纭的历史,用我自己的解读方式,继续下去。
我最初写这个系列的时候,就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东西,但是,随着不断的添加新的文,突然让我有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所以,之前定下的三十篇收手的目标,肯定作废了。我说过,我不是历史学者,所以,我大可不必那么严谨和枯燥,我所以对春秋战国的历史有兴趣,关键还是在于这段历史给了我很多思考,快乐,以及表达的理由。
当然,接下来,你们或许会看到你们真的可能不太了解的一些有关这段历史的典籍的破解或者解读,这完全是属于我自己的兴趣所做,所以,较真者自不必添扰,十分感谢。
我觉得其实我更应当,说一说春秋的国,也就是周天子分封天下之后,其实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大大小小的附属国有一百四五十个,(甚至会更多),毕竟天子说了算,没有了周朝的动荡之后,周天子需要安定,而安定的最好方式就是安抚,安抚的最好方式就是分封。分封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论功请赏。
有势力的,有影响力的,和天子走的近的,或者让天子比较忌惮的,有可能就在这种分封之中占便宜,没啥大能耐的,或者是不足以构成威胁的,或者是可有可无的,在分封的时候,获得的利益自然就少,这看起来天经地义。
所以,一些很小很小的分封国,很快就被岁月的浪花淹没,以至于悄无声息。
所幸的是,在浪花的背后,我们依稀能寻求到一些踪迹,所以,总有一些东西会被有心无意的提起。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春秋时期,一个很小很小的分封国,它叫逼阳国,历史上也有说是傅阳国的,这个小小的分封国究竟是哪一朝周天子赏赐的,已经不可考,但是,它曾经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
逼阳国,在今山东枣庄市南,台儿庄区涧头集西南约2.5公里处张山子村附近。逼阳国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因为其微,史籍资料对其记载很少,只有《左传》等史书,仅有春秋十三国大战逼阳国一事留于青史。
一个弹丸小国,一段历史的烟云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其实,我很期待揭开这一切。
先说说它的来历吧,按照稀少的典籍记载,逼阳国当为祝融的后裔,始封君为祝融之孙(或言第四子)求言。夏商时期有存,周时相沿,后为13国诸侯讨伐。
二.
祝融是何许人想必大家不会陌生,他老先生是传说中的华夏火神,也是上古神话里的帝王之一,作为三皇五帝之一的祝融老先生到底干了些什么,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一笔带过,但是,逼阳国是承袭了他的血脉这大概不用怀疑,当然,你要是有南阳给曹阿瞒大墓骨植做DNA的本事,我不反对。
逼阳国的国君为妘姓,这也是祝融后裔的排行之一。
上面说过,国不大,但是有历史渊源,从夏商时期就有,到了周继续,这就是说,从历史上看,逼阳国不管大小,人家是有传承的。
闲看历史你会发现很多和今天相通的东西,一个国家如何做大做强,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它的一国之君,或者是这个国君手下的团队,这和今天做企业道理差不多。有能耐且有不安分的,总是想做大做强,而在这过程中要么成功,要么死掉都不是意外。
毫无疑问的是,在列强觊觎的春秋时代,小国的命运总是很凄惨的,因为毕竟是实力决定一切,冷兵器时代是这样,热兵器时代更是这样。
为了生存就要有一些生存的手段,最基本常见的就是依附。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找一个能罩着自己的大阿哥,时常给大哥弄点什么新奇的土特产,或者什么稀罕的宝物,换取大哥的欢心,在关键的时候,大哥咳嗽一声都管用啊。
所以,甭看逼阳国小,数百年人家也熬过来了,再说,春秋那会儿和逼阳国这种情况的比比皆是。周天子也是一个吃饱了不饿的主儿,只要诸侯国不造反,不闹事,不动辄扯着旗子讨伐,一切都好商量,管你大国还是小国的,你们各自忙活自己的,碍不着他老人家什么事儿。
话可以这么轻松的说,事实上毫无疑问的是小国的日子不好过。
你想一想,只有弹丸之地的逼阳,要资源没有资源,要人口没有人口,要军事力量那更不值得一说,所以,也可以想象的出来,它们生存的艰难。
但是,请注意,大小也是一个国,既然为一个国,人家就有独立和自主的自由,就有尊严和领土的权利。
作为三皇五帝之一的祝融的子孙们,毕竟没有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满世界宣传:俺们老祖发明了火,有了火,这世界有了热,有了火,人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人家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比较低调的活着,传承着。
但是,世界的事情从来都是这样,那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万一,你不幸进入了贼寇的“法眼”,不敢说就是在劫难逃,起码也是麻烦缠身。
这不,说着说着麻烦就真来了。
三.
公元前563年的春天,可以具体到月份四月吧。
这个季节应当是中原大地草木吐绿的季节了。虽然见不到,可以肯定的是,那会儿的山花比此时的会灿烂,那会儿的原野比今天的会葳蕤。
逼阳国此时的国君叫妘豹。这老兄自己的国家虽不大,但是,活的挺有性格,看着纷纭的春秋乱世,拿出一副独自清高,碍不着谁的架势。简单地说,诸侯之间发生战争如同家常便饭,他老小子和他的小逼阳国好像没在这个乱世一般,谁也不尿,谁也不攀,特立独行,好有性格啊。
这性格就算诸侯之间忙活着战争,也不会看不到,看到了心里可就老大不舒服了:你说你一个小B国家,有啥能耐吗?成天牛哄哄的。不行,必须修理你。
出这主意的是晋国时任国君晋悼公同学的手下,总之简单的说:他们突然就看逼阳国不顺眼了,既然不顺眼了,那哪能放过啊。
找个理由修理。
理由嘛,不需要多充分和具体,在中国历史上莫须有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事情太多了。
四月初,晋悼公以霸主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王寿梦于柤(今江苏邳州西北泇口),商讨联盟伐楚等军政大事。原本是商量如何攻打楚国,说着说着晋国大将荀偃、士匄以逼阳国亲楚为由,坚决请求攻占,将其赠给宋国大夫向戎作封邑,以期打开伐楚的通道。
多倒霉啊,逼阳国挨着谁了,就在霸主的会盟之中成为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当然,晋国军中也有不以为然的,晋国主将荀罃则以逼阳“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为由予以反对。但是荀偃等人坚决请战,并立下军令状。真是拿软柿子捏把手真不软啊。
于是,13国诸侯联军金戈铁马杀、旌旗蔽日地杀向逼阳,于四月初九兵临城下实施了包围。
没有正义,没有道理,说的不太客气,就是霸权,就是强权,爱咋地咋地。
逼阳国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也是最后的一次危机。
四.
逼阳国国君妘豹有点发蒙,更有巨大的震怒,我们逼阳碍着你们这些装B犯国家什么了,你们非要处心积虑的灭了我们,好吧,是祸躲不过,干脆和你们拼一把。
为了不战而屈敌之兵,妘豹部署了一个疑兵之计:将城内的土山用金灿灿的小米将其覆盖,远远望去就是一座硕大的米山,让敌军以为城内储备丰足,易于坚守,便涣散斗志,退兵而去。这招数后来被一个勤奋好学的后生加以发扬光大了,以至于为历史留下了一个响当当的典故“空城计”,故事的主人公诸葛亮同学显然是师承了妘豹前辈的这个玩法,只不过,运气和气势更胜一筹,让司马大军腿都软了。
勒马站在城外,看着金灿灿的米山,晋国主将荀罃深为疑惑,不会吧,逼阳国这么富有么?粮草如此充足?半信半疑之间,他拈弓搭箭,对着“米山”连射3箭,结果看到他射出去的箭,箭头全都滑落下来,他由此断定“米山”非米:“此乃石山,是为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13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
这时候被围的水泄不通的逼阳国的百姓们明白了,逃是逃不出去了,国家要亡了。什么能阻挡闻听亡国噩耗带来的震撼和抗争。
起来,不愿做俘虏的人们
用我们血肉保卫逼阳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
轰轰烈烈,玩命的干一场
一面是十三国的围城,一面是拼死的抵抗。
在一鼓作气、一连数日的攻伐战中,守军英勇顽强抗击来犯之敌,联军攻势凌厉但却无法破城。适值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粮草来到前线,逼阳君妘豹大智大勇,以攻为守,果断下令打开城门出兵袭击了鲁军辎重。
真敢啊,在重兵围困之中,还有此举,你方知成语:困兽犹斗的真正含义了吧?
被逼阳国的军队打了一个冷不防,而这个秦堇父也不是个泛泛之辈,率狄虒弥等将士顺势攻入城内。守军急落内城悬门,意欲困住入城鲁军分而歼之。鲁军识破,急令撤兵。刚刚攻至门下的鲁国陬邑大夫叔梁纥情急之中力挺千钧,一双臂腕死死托住了急速下落的巨大闸门,为鲁军将士撑起了一条逃生通道。
请注意,这个叔梁纥可不是一般的人,当然他儿子比他更不一般,时至今日还被人们供奉在庙堂之上,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你明白了这人是谁了吧?没错,孔子的亲爹啊。
遭此一劫,鲁军恼羞成怒。狄虒弥将一只车轮蒙甲作盾,左手执盾,右手握戟,独自上阵挑战,人赞“有力如虎”。逼阳城守军见城下敌军空有武勇却无技可施,遂拿来一匹布,沿城墙放下,戏引鲁军登城,半途断布摔之。秦堇父毫不畏惧牵布攀城,及至城堞,守军挥刀斩布,秦堇父便从空中重重地坠落城下;守军再次悬布相戏,秦堇父再次奋勇攀登,守军再次断布,秦堇父再次坠落。如此“苏而复上者三”,不屈不挠。守军厌倦了,秦堇父才退下阵来,将3截断布做成旌带在军中巡展3日,以示其勇。
这有点阿Q的意思,明明被对手戏耍了,还以为自己如何孔武。
五.
十三国诸侯之师对围困逼阳城久攻不下,搞的攻城部队人心涣散啊,于是找了一个理由:“水潦将至,惧不能归,请班师”,当初力主兴兵的荀偃、士匄二将以此为由请求退兵。主将荀罃闻之大怒,抄起面前的几案(又说为弩机)砸向他们:“我问候你们娘的,当初你们说要打逼阳我说了不打你们不听,如今你们打了这么些天,打不下来还想撤军?娘的,我啥也不说就说最后一句:七天之内不能攻克逼阳城,就要你们的脑袋!”
于是,诸侯之师五月四日再度组织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虽然城上矢石如雨,亦全然不顾。逼阳城中,虽将士人人奋勇,但终因寡不敌众,于五月八日城破国亡。
从四月初九到五月初八,逼阳国以小小弹丸之地,力敌13国重兵,前后鏖战29天,谱写了古代战史上的一幕壮举。
历史就是这样,该来的你躲不过去,我相信,如果可以穿越时空,这一刻我愿意穿越到逼阳城破的那一刻,遍地都是战死的人们,骁勇的逼阳百姓在他们的国君妘豹的带领之下,在一个弹丸之地,愣是和十三国的联军打了二十九天,可谓悲壮和不屈不挠啊。
城,破了,国,亡了。
看着满城的狼烟,看着国家的支离破碎,妘豹一定心如刀绞:
对不起先祖,这份家业败在了我的手里,对不起列宗,逼阳国就此不再。
逼阳战后,晋悼公把逼阳送给了宋国大夫向戎,向戎坚辞不受,遂送与宋公,并将逼阳子妘豹贬为庶人,妘氏君臣宫妃族人以及佣人全部迁到晋国的霍城。逼阳古国就此灭亡。属地由宋及楚,改称傅阳。傅氏一支即是源于古逼阳君的后裔。秦汉魏晋均以傅阳县治,最终归置于明清时的峄县,今为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属地。
在叹息中合上书卷:
长河漫漫寻逼阳,烟云过眼几人望;
国破家亡山河泪,血肉不屈化苍凉。
(又记:历史挡不住,小国之亡是历史进程的必然,古往今来,莫不如斯。)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