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色的流苏 于 2013-8-25 15:24 编辑
蚕女
蜀是中国古代的蚕桑之地,蜀地的开国君主名叫蚕丛,他最大的功业就是教民养蚕织丝。但他不是当地人至今仍供奉的 “蚕神”。“蚕神”是位民女,名叫蚕女。
传说高辛为帝时,蜀地没有归化,人们无官长统摄,都是聚族而居的,因而族与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位美丽的,年方及笄的养蚕女,她的父亲在一次战争中被人掳去,已经一年多了,仍无音讯,只有她父亲所乘的马还在家里。这位养蚕女十分想念父亲,竟久思成病。她的母亲为了救女儿,也为了救丈夫,就对族人发誓说:“有谁能把她的父亲救回来的,我就把这女儿嫁给他!”族人中的青年虽然人人都爱慕这位姑娘,纷纷出去寻找她父亲,但是却没有一个能找到下落。一天,那匹马突然挣脱绊绳,跑得无影无踪。几天后,这位蚕女的父亲乘坐着那匹马安然归家。
原来,马儿是跑去找主人去了。人们都盛赞这匹马有灵性,主人更是厚加刍养,不料,马儿不肯进食,每当蚕女经过,它就骚动不已。父亲觉得可疑,责问其女,女儿就将前情具陈。父亲听后大怒,道:“哪里有人去嫁畜生的!”话音才落,马就逃跑,父亲立即咬牙切齿地把马射杀了,把马皮剥下,放在门口曝晒。一日,蚕女行经其侧,马皮兀地卷住她,飞升上天。她父亲到处寻觅,十天后,在一棵大树上才发现,一走近,那姑娘化作蚕,那马皮化作蚕茧,竟织在树上。那就是桑树。
以后,常常见有一位姑娘乘马徜徉于蜀地,教人们植桑养蚕。她说“上天感我心不忘义,授以此任。”她就是蚕女。
息夫人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山盟海誓之词,对天下的有情人都不陌生。
据史载,最早发出这誓词的,不是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也不是在怀春求偶之时,最先以此言志的是一位有着两个孩子的中年妇人——临终前的息夫人。
息夫人是春秋时代息侯的妻子。楚文王灭了息国,俘虏了息侯,把美貌动人的息夫人抢回楚宫,逼娶为妾。息夫人与文王生了二子,堵敖和成王。文王十分宠爱息夫人,她的地位也贵不可攀,生活也奢华至极。但息夫人入楚宫八年之久,从未开口说话,如同哑人。文王多次逼她开口,始终不遂。
有一日,趁文王外出,息夫人终于寻找到久违了的息侯。衣衫褴褛,沦为奴隶的息侯看着贵为王妃的息夫人,百感交集,竟无言以对。息夫人却开口了,她以诗言志,并决绝地对息侯说:“生不同时,死愿同穴!”
说罢,息夫人拔剑自刎,息侯也随之自杀了。
文王知晓后,他感慨道:“我知道她为何始终都一言不发了。”感其坚贞,文王便将二人合葬。
后人亦感其贞烈,为息夫人立庙祭祠,名为桃花庙。因为息夫人生前最喜欢桃花,也美艳如桃花,息夫人又称为桃花夫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宓妃
伏羲帝有一个女儿,从小就体弱多病,纤丽如玉树临风,谁都可以看出她是个美人胚子。伏羲帝对这个女儿不甚喜欢,因为一则他的儿女太多了,二则他赞美的是丰腴壮健的女子,好像他的妹妹、妻子女娲那样的女子。
没有家庭的羁束,女儿整日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徜徉,潜移默化地感受自然的毓秀钟灵,渐渐地长大了。她多愁善感,心仪姣美,可无人怜惜。一天,她来到黄河的支流洛水畔,洛水慑服于她的魅力,倾倒于她的神采,向她求爱了。粼粼波光幻化出无数绚丽的景象,霭霭水雾又为之盖上隐约的轻纱,那河岸花树,那水潭崖影,那涓涓细流,那汹涌巨浪,那险峻的峡谷,那广阔的滩口。。。
她为洛水倾倒,就投身洛水的怀抱,沉没了。
伏羲帝许久不见她的踪影,才焦急地四处寻找。有一天,他来到洛水畔,只见碧波漾漾,一位绝色佳人从水中冉冉浮起,向他凝眸微笑——她不正是他要找的女儿吗?他这才发现他的女儿中,她是最楚楚动人的,他这才懊悔先前对这个女儿不够疼爱。伏羲帝知道他再也不能把这个女儿与洛水分开了,为了不失去她,为了对过去作补偿,他就封她为洛水的神祗——洛神。
黄河的河神巡视他的疆域,在洛水与洛神一见钟情,遂娶她为妃,封号洛妃,又因伏羲帝亦名宓羲,所以也称洛妃为宓妃。
宓妃是中国文学里形象最美的女子,无数大文豪都为她写下最美的辞章,以寄寓他们倾慕的情思: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的《沉妃赋》、李纲的《莲花赋》、宋之问的《秋莲赋》、李商隐的《东阿王》、温庭筠的《莲花诗》、汪道昆的《洛水悲》。。。
让我们信手撷取其中一两段仰慕宓妃的文字,以见她的神姿罢: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若束素。延颈秀项, 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曹植《洛神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