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昊哥 于 2013-8-4 21:59 编辑
北京图书馆
现在的北京图书馆在西二环路,首都体育馆的北侧。宽敞的院落,宏伟的建筑,我却没有进去过。
三十年前的北京图书馆,是我常去的地方。
那时我在北京工作,很清闲,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我又爱动,是个闲不住的人。开始就满大街转,以至于我比许多北京当地人还熟悉北京。找到北京图书馆也是好奇,溜进去看书更是好奇,可万没想到,这好奇一转竟使我和北京图书馆结下了几年的深交。没事的时候我就去北京图书馆看书,那时候在阅览室借书非常简单,把工作证押在借阅台,每次可以借几本书,看完了还回去,还可以再借,就是一天借上一百本也不限制。那时进阅览室看书的人很少,常能看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翻阅资料,记笔记,当时还没有复印业务,全靠自己手抄。他们认真、执著、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深深的影响了我。我和上班一样准时,每天早早的来北京图书馆阅览室报到。开始我中午回去吃饭,后来见别人带了面包和水杯,我也照搬,阅览室免费供应热水,只是自带的食品不能带进阅览室,要放在进门的柜子上,怕引来老鼠。
北京图书馆不愧是中国最好的图书馆,藏书极多。我有幸看了很多外面看不到的书,也许还是孤本。那里有世界各国的图书;有台、港、澳的图书;有古文善本,还有带些反动色彩的书籍(要知道,那还是没有拨乱反正的年代,刚刚粉碎了四人帮)。我象一个贪吃的孩童,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的囫囵吞枣了,每天看到闭馆的铃声响起,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抱着滚圆的肚子乘公共汽车回去,慢慢地消化。
看得多了,也激起我写作的激情,我也雄心勃勃的想写一本书。有了目标,看书查资料的热情更高了。几年的时间里,我翻看了大量的图书,记下了几本笔录,其中仅登录的需查阅书名目录就有一小本。后来书并未写好,我又被调回基地工作,可几年的读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直到今天,我的很多知识还是那时看书学来的。
后来大力提倡科技救国,鼓励青年学习,到图书馆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我如果去晚了都没有座位,学习风气日渐浓烈,真是国家的幸事呀,一个文盲的国家最后只有挨打!
三十年的叶青叶黄,花开花落,当年风华正茂的小青年已是双鬓斑白了,那些相识的阅览室管理员们早就退休了,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学者都已仙逝了。可我们的国家乘驭着几千年的文化双翼腾飞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天来到了。
书是前人知识的浓缩,中华的书是世界唯一承传有序的史书,我们都该珍重它。哪一天有机会,还能坐在北京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安安静静地看一天书,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