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平凡的乡村
查看: 243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乡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11-28 11:3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南宫柳 于 2010-11-28 14:24 编辑

记忆中的老家,是一个平凡而贫穷的乡村。道路永远是崎岖而泥泞的,一下雨,就只能踩一脚泥在水里走。最宽阔的路是东面的一条,北行经过村里的学校,走七华里到镇上去。南面的一条,西行右拐两次,行十二华里,可以到邻乡的集上。两集镇相距不远,逢集却都是单数,镇长曾经试图改一改,希望两个相邻的集镇把日子错开,让临近的人每天都有集可赶,但做买卖的和赶集的都拗不过弯来,总在单日里去集上,后来只好作罢。南路东行五里,是一条小河,从县城东流的小潢河,和镇旁的淮河在这里交汇,成就了一个“狗叫听三县”的奇怪的地方,这地方就叫做“两河”。58年发过一次大水后,小河的堤岸就逐年增高了,乡亲们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是如何举着红旗担着竹篓打河坝的壮观场面我没有见过,只记得小时候在夜里,父亲从工地回来,布袋里倒出只有工地上的大锅里才做得出的厚厚的锅巴时,那一种幸福,是怎么也无法形容得出的。

      村子里的房子,都错落无致的挤在大宅子里。大宅子只有一条出路,村民们管它叫路坝。路坝很宽,两旁都栽着杨柳,杨柳的根脚上常会拴着几条水牛,一会岸上,一会水里,舞着长长的尾巴,不时驱赶身上的牛虻。夏天的夜晚,村民们常会盛一碗饭,走来路坝上,蹬掉脚上的鞋子垫在屁股下,边乘凉边吃饭,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偶尔也会有邻村的说书人走来,打着牛皮鼓,敲着铁板莲,说上几回《杨家将》或《包公案》什么的,村民们就脚旁放着饭碗,搓着身上的油泥,闭眼竖耳很享受的听。听到紧要处,说书人停下来喝口水,村民们才纷纷回家再装一碗饭,顺便拿些米呀麦呀的什么塞给说书人,然后再闭眼竖耳的听书。

     宅子地势很高,立在宅里,远远的就可见邻村的人家和大路上的行人。据说高宅是58年以后才有的习惯,村民们希望洪水再来的时候,高宅可以将洪水拒在脚下,再也不用跑到城里去躲水。只是村民们这般简单的想法没有人能够用事实来加以验证,因为58年以后,这里就再也没有发过水。宅子的四周,是很深的水塘,水塘里一根杂草也没有,塘水清清纯纯的很干净,村民们就在塘水里洗菜洗衣,看脚下的小鱼争抢新鲜的菜叶。夏天的时候,孩子们不分男女,一律光着屁股泡在水塘里,比谁一猛子扎得更远。村里的新国是游泳的好手,用手在水里拍得山响,看准水面上冒几个气泡,仰头一猛子扎下去,再出水时,手里已经抠着一只两、三斤重的王八。

     在宅子四周深挖水塘,据说是解放以前就留下的习惯,用于抵挡土匪的侵入。现在的作用,怕就只能挡一挡夜里小偷来偷鸡摸鸭了。但是水塘可以养鱼,水塘的所有权是公家的,水塘里的鱼当然也是。小年二十三以前,常会捕鱼上来。本村的、邻村的木船和鱼网都被放下水,还有把用荻子和芦苇织成的笆子平放水面,站在岸上吆喝,或丢些土坯块到水里,惊得鱼就四处乱窜,撞进了网里或跳落到笆子上。鱼很多,白鲢,鲇鱼,鲤鱼,鲫鱼,草雨,腰花,什么都有。分鱼是按人头分的,还出口气的就算。把鱼称好,分成小堆,编号,几口人就抓几个阄,对照领回就是。那时肉贵,把鱼拌上面一炸,春节放到水里一煮,盛到碗里,就可以待客了。

     村里只有一口井,在路坝的尽头。井深30米,青砖砌的井壁,井台是一块中间圆孔的大青石,高高的,可以避免人或家禽家畜掉下去。村民们家家都有一个大水缸,从井里挑回的水就放到水缸里备用,水缸里的水只用来做饭,洗衣、洗菜、淘米则一律去水塘里。挑水用的水桶并不家家都有,常是几家互相借来使用。奶奶家的水,先是父亲来挑,后来改成了大哥,村民们常以挑水来尽孝道。可是也有例外,比如锁柱也常帮村里的姑娘国英家挑水,就不算是尽孝了。

     过年当然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同时也是忌讳最多的日子。年前的两、三天里,家家都要开油锅炸东西,把肉或鱼拌上面放在油里炸,叫做炸“稣肉稣鱼”,当然还要再炸些油条、油糕、麻花、麻叶什么的。开油锅的时候,是一律不准孩子靠前的,怕孩子乱说话。除夕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贴上春联,春联一贴,就有了过年的气氛,要债的,至少在一个正月里不会登门。中午的时候,都要蒸上很多的馒头或包子,正月里来了客人,通常不做米饭,包子馒头和面条就是主食了。 所有的东西,一定要先在院里供了天地和祖先,孩子们才能入口。除夕的夜晚,才算是正餐。男人们去祖坟上烧上一卷纸钱,放上一挂鞭炮,趴地上磕几个头回来,女人们通常也把除夕的晚餐准备好热在了蒸笼里。男人在供桌上点上长明灯,点亮几支红红的蜡烛,燃上一把香,供上给家神和祖先的供品,在供桌前烧卷草纸,磕几个响头,默默许个全家平安的愿,爬起身,到院里放一通鞭炮,回屋拉开方桌,端上菜肴,插上门来,就安心吃起年夜饭来。

     内亲的拜年,通常在除夕夜就开始了,比如儿子给父亲,孙子给爷爷,侄子给伯父叔叔,弟弟给哥哥等。拜年的时候,晚辈要给长辈磕头,通常都有红包可拿。完了大家围坐在火炉旁,吃着花生,嗑着瓜子,说些闲话,通通都是开心愉快的话题。孩子们瞌睡大,大人们却一定要“守皮袄”,至凌晨一点以后。初一早上吃过饺子,村里邻里的互拜才算正式开始。虽然是互拜,辈份却是分得很清的,长辈绝不会先走到晚辈的家里去。互拜的时候,几个同辈的兄弟结成了队,一家家的一路拜去,这时,男人们的手指缝里就夹满了各家各样的香烟,孩子们的口袋或手里的塑料袋里,也塞满了各家各户不同的花生瓜子和糖果,整个一天,村子里都是热闹和快乐着的。初二的时候,亲戚间的拜年才算开始,“初二大爷初三舅,初四丈母娘家凑”,说的就是亲戚间拜年的顺序了。

     现在的人,把红白喜事看得淡了,但能否同喜同悲,却是最能在这两件事情上体现,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怀念乡村的地方。村里哪家有了喜事,比如要娶媳妇,村子里的人通常是家家都到的,随礼倒不重要,要的是有人的喜庆,人多的热闹。村里有几个闹房的高手,嘴皮子呱呱叫,看见什么,都能编出一段“顺口溜”来,闹房有很多花招,新郎新娘要经过很多的考验才入得了洞房。喜事往往要做两三天,整个村子都被喜庆洋溢着;如果碰上谁家老了人,村民们也决不退后,听到儿女们第一声哭声起,不管是白天黑夜,酷暑严寒,农忙农闲,都会及时赶到,即使是昨天刚打完架的冤家,也忙前忙后的张罗,从选地,挖坑,打棺木,上材,抬杠,填土,到知客招待,一应大小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决不用孝子孝女们操心,只管呼天唤地地哭爹喊娘就是。那时,整个村子都是沉默和哀痛的。

     记忆中的乡村,就是这样的平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8
发表于 2010-11-29 08:14 |只看该作者
岁月把乡愁酿成了一杯醇厚的美酒。
问好南宫!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11-29 08:11 |只看该作者
“比如锁柱也常帮村里的姑娘国英家挑水,就不算是尽孝了”。嘿嘿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1-28 18:40 |只看该作者
不远,再往南边走一点
_________________
如此保密,确实有道理啊啊,若告诉我,就去蹭饭吃。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1-28 15:18 |只看该作者
我们永远的乡村,永远的故乡,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城里向过去,向故乡遥望。。。。。。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0-11-28 14:54



我的乡村,我的故土,怕是只能存在于我的笔下,我的梦中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11-28 15:16 |只看该作者
可是也有例外,比如锁柱也常帮村里的姑娘国英家挑水,就不算是尽孝了。

------------------------------ ...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0-11-28 14:52


哈,烟云好厉害。此类言语不敢多用,怕影响了行文的基调,也被你揪了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1-28 14:54 |只看该作者
我们永远的乡村,永远的故乡,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城里向过去,向故乡遥望。。。。。。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1-28 14:52 |只看该作者
可是也有例外,比如锁柱也常帮村里的姑娘国英家挑水,就不算是尽孝了。

------------------------------------------
  冷幽默!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11-28 14:21 |只看该作者
谢飞燕斧正,马上去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1-28 12:22 |只看该作者
快过新年了,南宫想家了吗?你的两篇文章惹得燕子也想老家了呢,有故乡,有乡邻可想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会不会有这种福气呢?
“杨柳的根脚上,常会拴着几条水牛”,中间的逗号是否可去掉?“清请纯纯的”第二个“请”字去改一下?“站的岸上吆喝”?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1-28 12:04 |只看该作者
我的老家,是在一个不算北方也不算南方的地方,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其实老家的一些风俗,也在渐渐发生一些 ...
淡淡一片云 发表于 2010-11-28 12:01



不远,再往南边走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28 12:03 |只看该作者
做米饭时,饭不是猛的一下就熟的,水有一定的比例,要不多不少,水多太软,少些就比较硬,村人是比较爱吃硬 ...
淡淡一片云 发表于 2010-11-28 11:59


哈,饭饭去!
很久没有吃到锅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1-28 12:01 |只看该作者
我的老家,是在一个不算北方也不算南方的地方,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其实老家的一些风俗,也在渐渐发生一些变化了,只是那些依稀的记忆仍在,权且记下,留待回忆吧!
————————————————
老实交代,你与我是老乡吗?我预备好了两眼泪汪汪。
我是山东济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1-28 11:59 |只看该作者
做米饭时,饭不是猛的一下就熟的,水有一定的比例,要不多不少,水多太软,少些就比较硬,村人是比较爱吃硬的。待水渐渐被米吸干,常常会暂时熄了灶下的火,过一会儿,在把火生起,小火慢慢的燎上一会儿,如此一两次。因大锅很厚,加上是小火,锅底的米不会焦糊,但是会渐渐结成一层厚厚的东西,就是锅巴了。通常在米饭吃完,才拿锅铲铲起锅巴,每人一块,咬着很脆很香。
——————————————————
我口水都快掉出来,肚子咕咕叫,呀,南宫,我们饭去。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1-28 11:59 |只看该作者
很多场景太熟悉了,南宫一定是北方人。
我十二岁农转非来到小城,关于故乡的回忆零碎暧昧;如今,这些记忆 ...
淡淡一片云 发表于 2010-11-28 11:50



我的老家,是在一个不算北方也不算南方的地方,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其实老家的一些风俗,也在渐渐发生一些变化了,只是那些依稀的记忆仍在,权且记下,留待回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11-28 11:55 |只看该作者
做米饭时,饭不是猛的一下就熟的,水有一定的比例,要不多不少,水多太软,少些就比较硬,村人是比较爱吃硬的。待水渐渐被米吸干,常常会暂时熄了灶下的火,过一会儿,在把火生起,小火慢慢的燎上一会儿,如此一两次。因大锅很厚,加上是小火,锅底的米不会焦糊,但是会渐渐结成一层厚厚的东西,就是锅巴了。通常在米饭吃完,才拿锅铲铲起锅巴,每人一块,咬着很脆很香。
现在用电饭煲做米饭,锅巴是形成不了的,要饭做的很硬,很长久的用电烧着,才有薄薄的一层,但是味道就差远了,算不上锅巴。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11-28 11:50 |只看该作者
很多场景太熟悉了,南宫一定是北方人。
我十二岁农转非来到小城,关于故乡的回忆零碎暧昧;如今,这些记忆纷纷苏醒,清晰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8 11:45 |只看该作者
父亲从工地回来,布袋里倒出只有工地上的大锅里才做得出的厚厚的锅巴时
————————————————————————
这个锅巴是用什么做的?铁锅熬汤时有一层锅巴很香,是它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