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尊重”
有一件事让我颇为关注,那就是“钱钟书杨绛信件及手稿将首次大规模面世并将于6月22日拍卖”。按理说,这样的事情大概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拍卖受到了当事人之一的杨绛先生强烈的抵制,为此,这个102岁的高龄老人,严正发声:
一. 此事让我很受伤害,极为震惊。我不明白,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私人书信,本是最为私密的个人交往,怎么可以公开拍卖?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年逾百岁的我,思想上完全无法接受。
二. 对于我们私人书信被拍卖一事,在此明确表态,我坚决反对!希望有关人士和拍卖公司尊重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立即停止侵权,不得举行有关研讨会和拍卖。否则我会亲自走向法庭,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利。
三.现代社会大讲法治,但法治不是口号,我希望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维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这一基本人权。我作为普通公民,对公民良心、社会正义和国家法治,充满期待。
看了老先生的声明之后,心中有丝丝悲凉。这个鬼催的社会,几乎没有了基本的善良和操守。
这些钱钟书与杨绛夫妇以及他们的爱女钱瑗的私人信函,还有部分上世纪80年代与时任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的书信往来。钱钟书的书信中涉及不少对历史和学人的批判,有不少钱钟书认为“不能公开说的话”。却因拍卖公司前期寄出的大量影印件宣传资料被公之于众。
不能不说,这个时代真的缺乏基本的善良。私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肯定属于隐私,而这种隐私都成为一些利欲熏心的商人们不放过的发财机会。
如今,拍卖行方面放言,尽管杨绛先生“叫停拍卖”的态度如此明确,该负责人仍表示“他们前后花了3-5年的时间才征集到这些作品,拍卖仍然会如期举行。”
这种把当事人甩在一边的“拍卖”。本身是充满着侵权的无法无天。可是在杨老先生的抗议声中,居然还能“如期举行”,就有些逆天而动,太不是东西。
活在一个良心和操守都可以摆上秤盘被出卖的时代,或许这样的事情不算意外。问题在于,私人还有什么隐秘可言?未经当事人同意,把私人之间的信函公之于众,而且还打着“文学价值”“文献意义”诸多旗号,未免过于下三滥且无耻了。
杨绛先生是一个大雅之人,也是一个看破之人,无论是先生的《干校六记》还是她的《我们仨》等著作,都透着一种大智慧,一种恬淡,一种波澜不惊,现如今,钱钟书先生,以及他们的爱女钱瑗已经辞世,只有老先生依然健在,可是,在老先生坚决的反对声中,被铜臭熏的不能自拔的一些人和这次拍卖的机构,居然敢冒这样的大不违,甭管打出什么旗号,都透着卑鄙和无耻。
真的不愿意看到一个102岁的老人,为了维护自己和已故家人的权益而走上法庭,因为人的尊严不可以这样被无情的践踏。
到底是谁委托了这样一场有悖公序良俗的拍卖,或许这才是重点。而毫无疑问,当年和钱钟书先生有过书信往来的前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是最大的嫌疑人。这位李先生这样做事,未免太过缺乏人格与操守。
不管拍卖者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不争的事实摆在那里,如果这场拍卖会如期举行,就是对个人隐私的拍卖,对个人尊严的亵渎,也是对我们现有法律的嘲讽和超越。
一个社会,如果连底线都没有了,还会有什么?
拭目以待。
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