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昊哥 于 2013-3-15 19:48 编辑
站在大众的角度精选案例,笔调柔和生动,分析到位,可读性强。引领你探寻内心的病根,找到自己的心灵能量地图,学会疗愈、修复受伤的心。在这本书里,你会读懂自己,疗愈自己,也读懂他人心中的伤痛。
序言
曾经有心理学家说过:在这个世间,心理问题是导致心智不成熟的最直接原因。多年来我做心理工作,在和来访者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的同时,内心里总会不自觉地生发出一种关切来。尽管对于一个心理咨询者来说,需要的是客观和冷静,甚至不能有一点主观的投射。但在面对那一个个生命的鲜活,那一颗颗心灵的黑洞,还有那被涂抹得过于混乱的心灵地图,说实在的,我想说的很多,感慨的也很多。
对于生命中那些彷徨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心理困扰其实并不全在于外在的压力。决定生命质量的绝非环境,全在个体本身,也就是说,只有自己才可以影响自己,只有自己才可以选择自己。正如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妮娜》中所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安娜想要的并不是爱本身,而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对自己的一种接纳和认同,可惜的是,她并不明了这一点。她更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她只是想要一个具体的映像,在这种具体的映像中,她能感受到一种新鲜的不同于之前压抑的生活。
于是安娜找到了这条路——她试图通过反叛婚姻,寻求所谓的爱情来拯救自己。说深刻点,她不是平庸者,她不想庸碌而活,她想要生命的意义。她是个生命价值的求索者。她要来寻找另一条光明的生命通道,找到真我成长的幸福之路。这和列文的追求异曲同工,但叫人震撼的是,她选择了投射,即将自己对现实和婚姻的不满,投射在爱情之中,试图将自己对人生的全新追求锁定在另一个个体身上。而弗伦斯基显然担当不了这个重担。他的个人成长之路尚在探索阶段,即便他们可以相爱,但两个人的探索和成长需要时间来磨合。就这样还没有来得及磨合,安娜的人生阴影显现了出来。在潦草无助的心灵地图的指引之下,她只有选择毁灭。与此相反的是,列文却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安娜的心灵之路。他在对自我的接纳和欣赏中,看到生命的亮色,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最终脱离抑郁状态。我们姑且不论当时的时代背景,单就这个人物的心灵之路来说,列文是健康的,他也是幸福的。他脱离了内心的苦海,勇敢地走上了自我探索之路。
列文的那种彷徨和无助,其实正是托尔斯泰的心路历程。在这里,我姑且不论其社会性,单从心理上来分析,列文是一个能够勇敢走出内心阴影,并且启用心灵的力量,整合内心阴影的心理自助者。他的勇敢在于,突破了自我的生命困咒,解除了隐形的催眠,独立而自由地走在光明的大道上。而这个心理中之路,正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人人向往人人欣喜的胜景。
那么,那些生命的困咒到底藏在哪里呢?在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些隐形的善意催眠?回答是肯定的。无论你身处何种时代,无论你身在哪个国家,人类心灵的相通,欲望的因循和沿袭,似乎成为根深蒂固的烙印,打在了任何一个生命的底部,成为人类成长的绳索,更是我们活在世上那些看见看不见的生命困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