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大家闺秀
查看: 266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闺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3-12 22:2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3-3-12 22:35 编辑

        你心目中的大家闺秀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我们天天说什么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的,小家碧玉,或许我们还真能在身边见到;可真正的大家闺秀,现在还有吗?那种世代承袭了贵族血统的女人,在一种不沾染一丝一毫尘埃的优越环 境里长大,良好的家教,琴棋书画,修饰的从里到外散发着一种不是刻意雕琢的优雅气质……,不是傲慢,或清高,是骨子里散发出的不可亵玩焉;不是着华丽的衣饰,浑身堆金砌银,是衣着得体装扮有品味……     


      记得董桥《白描》集子里有篇文章,有这么一段,读来耐人寻味:“我向来偏心袁荃猷那一代的中国妇女:民国培养出来的闺秀,从头到脚泛起一层典丽的民国气韵,共产党一来……幸好她们的民国味早就化成古玉的沁色,任凭头发剪成清汤挂面,任凭旗袍换了灰暗毛装,多少年的折腾都折腾不掉她们骨子里旧社会幽深的气度,每一次暴风暴雨过后,带着受伤的灵魂她们依然款款走出月亮门,铁了柔弱的心养住“四旧”绝代的风华。”


      我极是折服董老此段精彩的描述。民国时,可真是出了不少让我们现在这些女性看来,都无比羡慕崇拜欣赏的“真正的大家闺秀”。最具有典型代表也是大家都认可的当属宋氏三姐妹,那种骨子里的优雅和贵气,不是后天能弥补的。我尤其崇拜宋庆龄,那即使在灰暗的“文革”后期,即使着暗灰色的列宁装半大风衣,可老人那明净的额头,抿得一丝不乱的“民国”髻,那千帆过尽后依旧从容迷人的微笑,在我上小学,从父亲拿回的一张报纸上看到微微发福的已步入老人行列的她的风姿后,一下就被那种说不上来的气质所倾倒-----也就是被董桥所言的“化成古玉的沁色”所吸引。



       或许是从她的身上,我看到我身边几位特别熟悉的亲人的影子。虽然她们都是女人,可她们的身份和地位是绝不能和宋氏相比,可在她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优雅的韵味,闺秀风范,真得是令我喜欢和欣赏,并潜意默化受之影响,直到现在,我也很庆幸,从小的生长中,得遇她们,才让我今天即使也“沐浴”风霜沧桑,也容颜已衰,也不过落为普通的掉到人堆里既寻不到的中年妇女,可却面对眼前纷拢,面对人情世故,面对凄风苦雨,面对百味人生,怎样保持一颗坚韧淡定的心,从容相对,不失本真,衣着得体,生活亦要有一定的品味,不要亏待自己的生命,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且不可因为生活忙碌困窘就灰头土脸,灰心丧气地生活。而是如董桥上段中所说的,每一次暴风雨后,带着受伤的灵魂,依然款款走来。这才是我心中的大家闺秀。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7
发表于 2013-3-29 11:53 |只看该作者
大家闺秀,每临大事有静气,因为见多识广。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3-29 08:55 |只看该作者
每一次暴风雨后,带着受伤的灵魂,依然款款走来。这才是我心中的大家闺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感。{: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22 23:20 |只看该作者
风池 发表于 2013-3-13 08:19
现在都兴这样的啊?沙发、板凳、地板都自己占着。俺搬个小马扎靠边坐着慢慢仔细读可不行?

{:soso_e113:}哈哈,问好风池!最近是不是又到处拍威海的春天啊?有好地方喊一声啊!{: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3-13 08:19 |只看该作者
现在都兴这样的啊?沙发、板凳、地板都自己占着。俺搬个小马扎靠边坐着慢慢仔细读可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3-12 22:29 |只看该作者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12 22: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3-3-22 23:19 编辑

第二位亲人,是我德高望重的二伯母。二伯母是书香人家供出来的知识女性。那份骨子里透出的优雅气质,到现在近八十高龄,言谈举止中不经意闪现的韵味,也还是令我们这些后辈敬佩赞叹。

二伯母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学生时代受爱国热潮影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参军当了一名军医,转战南北,到北方时,得遇战绩赫赫战斗勇猛高大魁梧的二伯父,一见衷情,自此便相伴追随从无分开。

我小时体弱多病,此时二伯父二伯母分为某荣军医院领导,得知我的情况,便电话父母,把我送去他们那医疗。于是,我便有了一段跟随慈爱可亲的伯父伯母生活的经历。

那时,八九岁,休学,跟在伯父伯母身后,像个跟屁虫,除去一天中特定的理疗时间,就是混迹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像个小大人一样,满医院“视察”,满家属院“巡查”--伯父语。但最喜欢的还是去医院的图书室翻看图画书,在此喜欢上了蒙纸描画;还有他们为我借来的儿童读物,在此读到了第一本《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并写出了第一首诗,还得到了他们非常热烈的赞扬,并且为此得到奖赏,一只笔帽是小白兔的水笔。从此写诗的兴趣一直持续到高中。可惜终是愚瓜,并无因此而成名成才。这让我后来每每见到二伯父二伯母,总是心下有愧。

因为,在他们身边的日子,得他们最深厚的抚爱最美好的寄托。我去时,家中最小的三姐也已会计学校毕业上班了。我的出现,按说是给终于摆脱抚育孩子辛苦的伯父伯母,凭又添一份负担。但,完全相反,伯父和伯母抢着带我。我记得每每晚上,在饭桌上,伯父给我挟一块肉后,伯母立马就给我挟块鸡蛋。当我听从母亲的叮嘱,总是挟靠自己最近的那盘菜,而且沿着盘沿规规矩矩地吃着那一小块地方的菜时,伯母就啧啧赞叹,瞧这丫头,有个会教育孩子的妈,这么小就比咱家那两丫头都懂事。吃完饭,我抢着去刷碗,把伯父乐得,刮着我的鼻子说:鬼丫头,咱爷俩一块干!伯母就会在外屋喊:老家伙,自己干,宝啊,跟伯母去广场玩去。伯父就抗议:我们爷俩刷完碗,一块去,你先走你的!伯母就扔上一句“老顽童!”

早饭后,伯父伯母就为了谁带我而开战了,伯母说:宝啊,跟我去上班,一会我领你去理疗。然后带你去图书室看书。

伯父不愿意了:“你上班还查房啥的,那么多事,宝跟我带,我带她去找老伙计们给她讲打仗的故事。这个她最爱听!

伯母有时就不跟伯父抢了,有时不行,因为,她有更好的理由,她得辅导我学习,那时我刚上三年级,不能耽搁功课啊。后来,一年后回来,重新从三年级学起,直到小学毕业,我基本是班里的前三名。因为所学课程,伯母都在那一年的治病之余,给我通讲了一遍。不但学习,衣着卫生,待人接物,都受伯母熏染教导:不要穿浑身折皱或脏了的衣服,晚上脱下的衣服一定要挂起或叠整齐;来客人一定要有礼貌,上前问好,递水让座;在外面见了认识的长辈一定先打招呼,喊尊称;平时在外面走路,脸上要始终微笑,不要让人家以为欠这孩子钱似的……,或许这些,也曾在母亲那被教诲过,可印象最深的,还是伯母的言传身教,伯母说话柔柔的特别好听,白净秀丽的脸上始终是让人看了特别温暖的和蔼可亲的笑容。身材不胖不瘦,中等个,白大褂在她身上那么合体。身上有她最喜爱的来苏水的味道,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听他们讲打仗的故事。抚摸着二伯父一锦盒的各式各样的奖章,每一枚都带着一段真是不堪回首的惨烈的战斗故事。从现在的战争片中,我完全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同时因为得他们亲身经历的讲述,我也一眼就会看出现在拍的战争片有多假。我最不敢看的是,二伯父身上的伤,最不能避而不见的就是二伯父和鬼子拚刺刀而被砍去一半的左手两根手指。

二伯父每每在讲述这些的时候,都会无比深情的看着二伯母,并对我说,二伯母救了他一次又一次,二伯母是他的贴身医生,一直是,一直到现在,若没有二伯母精心的护理,一个月至少也要犯一次病住进医院抢救的八十多高龄的二伯父,不可能一次次从死神那里挣脱回来,继续和二伯母相守相伴,笑对残年。

早晚一次给二伯父量血压,三时看着吃药,随时调氧气瓶给伯们吸氧;有保姆不用,亲自料理伯父的一日三餐,一天也不间断,一直到现在,眼内已得老年白内障,看不清楚,还是会监督着保姆,无时无刻不按时按点,进行着她的相当称职的即使妻子又是医生的职责。二伯母受我们家族的敬重,不单是对二伯父的精心服侍和她的辈份。

二伯母有一颗宽容仁慈的博爱之心。

对二伯父这边的亲人贡献也特别大,因为他们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在那些特殊时期,可以说,他们俩的工资和吃穿用度,都节省到了最低限度,而把省下来的一切,都帮衬到了老家最需要的亲人身上,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他们听说有得病有遭灾的,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一直到现在还是。虽然都生活好了,可是,他们还是只要听说老家人有了啥困难,必定是要多多少少帮衬上一些,二伯母说,这样,他们心里才舒坦。并且最为难得的是,出钱出物不说,老家有得病的,能接到他们那里的,或扑他们而去的,他们从没有慢待不说,在那里吃住花销,他们一律自己出,不让来者负担一分。即使不是亲人,扑着去的村里或县里的老家人,待遇也是一样的。

父亲他们弟兄们的感情,一直是感情至深,互帮互助,亲情浓郁,给我们子孙辈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家族也因此在老家中是最为团结和欣欣向荣的,这一切无不缘于贤淑仁爱的二伯母帮二伯父用心调理的结果。大伯父走得早,二伯父就是他们弟兄仨的主心骨,家里或心里有啥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跟远在千里之处的二伯父二伯母唠叨唠叨,尤其二伯母,最是他们这些都已七十左右弟兄们最贴心最敬重的比母长嫂,一有个风吹草动,立马就会电话打到。

记得,他们听说我母亲走了的消息,立马电召我父亲去他们那里小住。陪伴我父亲渡过最难过的一段时光。而在过后一年的春节,我去看他们,伯母还单独跟我谈心,从工作到家庭从老公到孩子一一关切到,并开导我在家庭变故中遇到的一些郁结在心中的感情纠葛,而且一再叮嘱我有事就给他们电话。伯父,已天天氧气瓶侍候的伯父,还像我小时候那样,捧着我的脸,亲着我的额头喊着我的乳名,叫我快乐开心,那刻是我在母亲走后,感受到的最温暖的来自亲人的贴心关怀!

待续

使用道具 举报

主楼
发表于 2013-3-12 22: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紫陌 于 2013-3-12 22:34 编辑

       第一位,永远在我心中,影像像冰心奶奶的我的姥姥。她留给我的相片,是一张黑白照,银盘脸,乌黑的头发也是那样一丝不乱地抿到脑后挽着籫。着一件青色大襟褂,虽已是中年,虽解放前随抗战的姥爷,东奔西窜,东藏西躲,担惊受怕,忍饥挨饿,可面色依旧沉静柔和,内敛恬静。很配站一旁着一身灰色粗布休闲装,身材魁梧,粗眉大眼勇武英气的姥爷。那像照在五十年代,抗联军姥爷已解甲归田。
       姥姥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识文断字,描摹女红,样样在行。姥爷年轻出外闯荡江湖,给她们家当打手,两人日久生情,瞒了父母,离家出走,从此,姥姥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再没享过清福,直到”文革“后期,受迫害的姥爷平反后,才一病不起,惊吓至劳累过度,我们家日子刚要好转,她却离我们而去。这是姥爷一生的痛!

     姥姥走时,我刚好六岁。在我六岁之前的模糊记忆里,全是姥姥陪伴的身影。妈妈也说,我才真是被姥姥背大的。六岁之前的学识启蒙,真是全来自姥姥,姥姥那躺在病榻上的约摸两年时光,就是以给我们兄妹讲故事渡过的,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特别吸引小孩子的鬼故事,有关一些传统节日 的神化传说,还有古代名人留下来的关于”仁孝“故事。

     后来,读了红楼,读了聊斋,里面有些故事情节,竟那么熟悉,一回味,似乎有姥姥讲的故事的影 子。

     再就是,病中的姥姥,过年过节还给我们缝制新衣,绣香包,挂囊,给母亲描绘鞋垫图案,鸳鸯蝴蝶荷花牡丹,栩栩如生。这手艺,心灵手巧的母亲,得以继承,可惜,我却手拙又不喜女红,后悔没有跟母亲把这一手艺学到家。

       妈妈说,受过封建传统教育的姥姥从来是温言细语,面对粗狂和性情暴躁的姥爷,从不生气上火,真是做到了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典型的旧社会家教出来的女人。后来对长大成人的自己的四个女儿的教育也是如此。母亲性格倔强,常不服于父亲的绵软性格,和父母亲住一起的姥姥,就时常劝说自己的女儿,男人是天,跟了男人就要一切听从于男人,女人就只做女人份内的事情,千万不要过于干涉男人,这样才会家庭和眭,夫妻和谐。而且她还把家庭中的女人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泔水桶!-----意思是,无论好的坏的东西,女人都得装下。

     我真不知道,这样说的姥姥,当年是如何一股勇气,抛弃优越的小姐生活,而跟一个啥也没有的男人出逃的呢?但,我明白,外表柔弱的姥姥,其实内心很钢强,因为,要不这样,她不可能面对敌人的搜捕,炮火的硝烟,拖儿带女不离不弃,一直追随着自己的男人。

      妈妈说,别看姥姥跟了姥爷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可姥姥穿衣得体,即使灰布大褂到姥姥的身上,也别有一番韵味;即使住的是灰土土的破屋子,也每日晨洒清水,抹擦收拾得整洁有序;大人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姥姥亲手缝制,虽然旧的改,破的补,可总是干干净净,从不邋遢,就像孩子的脸一样,每天,妈妈说,一睁眼,姥姥就会用个湿布给每个孩子把脸擦得干干净净的,饭前一定要让孩子们把手洗净了才吃饭。这一点,妈妈是真随,而且尤过之。在我们兄妹小的时候,晚上也要洗脸洗脚才能上床。

      不过妈妈说,姥姥也有过“灰头土脸”的时候,那便是在日本鬼子突袭驻地的时候,放哨的一声大喊“鬼子来了快钻山洞!”小脚姥姥麻利地从锅底下摸把灰,把自己和孩子们脸上,各都抹得像小鬼似的,然后背一个抱一个牵一个的,拨腿就跑,别看小脚跑得比谁都快!那时候,姥爷还不知在哪打游击呢。因此,姥姥夭折了四个儿子。但姥姥从没有为之垮掉。

     妈妈说,姥姥临走时,从一个旧布包袱里,颤微微拿出一套红绸绣牡丹花的斜对襟上衣,一个百折齐裸绿萝裙,抚摸了半天,眼含热泪,对家人说,让她穿这一身衣服上路,那样在那边她母亲会认得她。母亲说,自姥姥嫁给姥爷,颠沛流离,再没见过父母亲。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