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晚上,刚上初一的儿子回家讲,学校准备开运动会,凡是报400米以上中长跑项目的,家长要出具一个免责协议。可能准确的叫法不是这个,反正就是让家长书面承诺孩子在比赛中出现什么意外,学校和老师概不负责。
无独有偶,记得儿子上小学时,为了确保学生在校安全,所在小学严禁孩子在校内追逐打闹,甚至连篮球也不让玩,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学生不出事。
喜乎?悲乎?似乎一言难尽。
如果从学校的立场看,消极保安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按照规定,学校有义务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换而言之,如果孩子在校期间出了安全事故,家长有权力追究校方责任,甚至要求合理或离谱的高额经济赔偿。
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基本国策仍然没有大面积松动的国情之下,独生子女就是一切,孩子在学校的安全自然牵动着每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学校在这方面一旦出现闪失,必然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也算是被迫无奈吧,一些学校纷纷采取消极保安全的策略,体育课能不上就不上,有危险性的活动能控制就控制。总而言之:安全第一,不管其它。
这样做倒是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但却必须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体质为代价,以牺牲一代人甚至整个民族强健体魄和国家的发展后劲为代价。
事实上,近些年关于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警报一再响起,但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真正回应了多少?又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几乎为零。
当然,这样讲可能有有失公允。至少在政策层面上,无论是教育部教育厅还是教育局,历来都在强调学生的“德智体劳”全面发展,有些地方甚至做出了中小学生每学年必须累计跑多少公里的硬性规定,可谓用心良苦。
实际效果呢?恐怕难以恭维。大家耳熟能详的“德智体劳”,现如今似乎只剩下以分数和升学率为量化指标的“智”了,“德”关注不多,“体”正被漠视,“劳”难觅踪迹。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是正常的,涌现出大批弱不禁风的学生是必然的,出现读完大学连自己都养不活的“啃老族”更是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少了蓬勃朝气、生生虎气和昂扬锐气,伪娘当道、小绵羊遍地也就成了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
该是全面反思的时候了。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决策者们,还包括整个社会和各位家长。毕竟,教育不是靠某一方面就能搞好的伟大事业。
毕竟,国家的强盛不能指望“啃老族”,民族的复兴更要警惕“小绵羊”,家庭的幸福更要远离“病秧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