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儒家提倡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处界因素的干预,完全可以决定自己行为且无须承担后果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做到自律,依据自己内心的道德操守,保持行为上的合乎规范。所谓“诚于内,形于外,君子必慎独”。
如果单独从个人修为的层面上说,慎独的确是一种高卓的品行。我也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这种道德目标孜孜以求,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但近些年对一些知识吸纳的更多,对一些问题思考的更深入之后,又有了一些更多的想法。
儒家所说的修齐治平,其实慎独只适应于前二者,至于治国平天下,用慎独已很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也就是说,慎独是向内的,所谓君子一日三省,他可以使得个体获得道德上的提升。但是当把这种原则用到群体中的时候,它就演化成了荒唐可笑的以德治国。
因为群体整体利益的保证是通过这个群体中的所有个体之间的互相博弈所得到的规则才能够达到的。在这个群体之中道德水平必然是不平等的。这就使得我们称之为“小人”的群体得到了寻租的机会。慎独的群体利益必然受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实人吃亏。
记得好像是《聊斋志异》还是《山海经》中说到有一个君子国。国人衣冠佩剑,彬彬有礼。互相礼让。买东西的时候两个人还价。买的人要求价格再高一些,而卖的人则一定要低价卖。实在是美好而令人向往。
但这种美好的场景只能存在于文字和想像之中,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达到,在物理学中,有一个测不准原理,经济学中也有一个追求次优的概念。即那个最准确的最好的东西,我们只能无限逼近它,却不可能达到它。现实而明智的办法是想办法达到次一级的目的。
也就是说,制定一整套清晰的,现实的,规范的,可执行的规则,采取强力措施使得人人必须遵守。首先保证好人(也就是能够保持慎独的人们)的利益不受侵害。使坏人不能够生存。有了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好人就会越来越多,这个社会自然道德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胡适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说过一段话: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的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提升。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谈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