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昊哥 于 2012-10-6 13:35 编辑
【按】 双节长假,高速免费,料必各地十分拥堵。与其长途奔赴外地景点去参加拥挤,倒不如在家中对着电视收看《走遍中国》,来个“坐地日行八万里”,岂不更省心省钱么?哈哈。
不料,近日的《走遍中国》播的是专辑-----《中国古镇》,分一百集,专门介绍各地的古镇。我恰巧看到的是介绍邻省安徽三河古镇的那一集!从武汉去合肥,走高速只需5小时,咱驾车三号去,五号回,应该不会被堵在路上吧?嘿嘿,心痒了,于是,查地图,发现三河距合肥仅45公里,且相距不远的安庆桐城另有一古镇----孔城,哈哈,值得一遛!于是,出发!先逛了合肥,又去了三河,最后由安庆返汉,沿途顺畅。
安徽省安庆市是黄梅戏的故乡(一说是湖北省的黄梅县,我去过黄梅县,没看到有黄梅戏会馆等,但在安庆,我找到了黄梅戏会馆,并搜集到了许多新旧黄梅戏的视听资料,待以后介绍),其辖下,有个桐城市,保留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全长2.2公里,沿途分为十甲,有一条主街和一条横街,另有七巷十三弄,路面皆由长条麻石铺成。老街现有古建筑118幢,沿街商铺三百间(幸亏俺带了双球鞋哟),基本保持了清末民初徽派皖系建筑向江北延伸的特点,周边山环水绕,风景如画(可惜俺没带广角单反,行车记录仪又不能离开车上的电源)。在明清到民国时期,这条老街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的水路商埠,商品贸易辐射赣、鄂、苏。
交了门票,进了老街,按照顺序,从一甲的第一个店铺开始,信步沿街游去,最先看到的是卖“捶糖”的。这个买卖,我在江西婺源、四川都江堰等地都见到过,就是把些花生、饴糖、芝麻等,拿大木槌猛砸成糖饼,再切块包装,不稀罕了。倒是后来的几家店铺还蛮新颖:有家卖鱼皮画的,仔细一看,觉得应该是东北赫哲人的手艺;有家卖彩砂画的----玻璃瓶里装着彩砂组成的画,估计是西北人的玩意儿;引起我兴趣的,是一位当地工匠开的秤铺。
老街街面到处是不许抽烟的警示牌,我憋不得,便走进这卖秤的铺子,边和那老板寒暄,边掏出香烟,递上一根,替他点了,然后,我自己也点了一根(哈哈,我的盘算是:万一罚款的来了,我有个当地的同案,估计会一起得到宽大处理的),老板见我和善,便拖了条长凳让我在铺子里坐下抽烟,并告诉我,老街曾失过火,因此不许游客抽烟,但进了他的铺子,就不用怕有人管了。
我问老板:“秤卖得如何?”
他摇摇头道:“不行,现在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秤是干啥用的了!”
我笑道:“呵呵,是呀,如今用的都是电子秤,连买菜的婆婆都揣的是弹簧秤了,你这杆子秤,确实少见了。我建议你呀,不要再把它当秤来做了,应该把它当成工艺品、纪念品来做,包装呢,也搞精美点儿,专门对年纪大的游客或外国人销售。”
他摇摇头,说:“我年纪大了,没那份精力了,儿子又不肯学这个手艺,万一做了一大堆,卖不出去,那就亏大了。”
我笑道:“我看您眼神还挺好呀,手艺也不错,这铜钉铆的定盘星还蛮规整的噻!”
他摘掉眼镜,打量了我一番,道:“哟呵!哈哈,看不出,你还知道定盘星呀?”
我指着秤杆头端说:“我小时候,曾学着做过秤的,当时,没有砝码,定盘是拿一斤一筒的面条当的砝码。为了做秤砣,我去偷拿了印刷厂的铅字来融化浇铸,泥巴模具里有水,倒进去的铅水迸了起来,差点把我烫成大花脸呢!”
“哈哈哈哈”,老工匠笑着说:“哎呀!要是我儿子能像你这样喜欢手艺就好了呀!其实,不要小看这个秤呀,过去,说媒定亲,都要用它呢!”
“啊?为什么用它?”
“那才叫‘定千斤(金)’呀!哈哈,不光红喜,白喜也用!老人去世后,圈坟地,也要用秤去画圈的。秤的定盘星呀,过去我们这行称为‘福禄寿’,意思是要准,不能短斤少两,你短别人的斤两,就短自己的福寿......”
“喂,喂!这里不好抽烟的咧!”一个戴红袖箍的汉子在门口指着我嚷。
我赶紧灭了烟,谢过老工匠,出门了。
走了几步,回头再看了看那卖秤的铺子,看了看那些静静摆放在铺面的杆秤,我不由感叹:“唉!如今认得杆秤的人真是不多了,能把做短斤少两的缺德事看成会折自己‘福禄寿’的人,更是不多了哦!”
(2012年10月5日晚草就)
图1:安徽省安庆市辖桐城市孔城镇老街 图2:经营者们将桐乡书院、李鸿章钱庄和白果厅作为老街的重要景点。 图3:这座白墙黛瓦雕花门窗的典型徽派建筑,是我喜欢的风格,它反映了老街昔日的繁华。 图4:虽是后院供厨娘、车夫等下人出入的后门,却也十分素雅。 图5:手工精制的钩秤、盘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