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养正遗规》今译
查看: 9639|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正遗规》今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12-24 13:5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五十学易 于 2011-12-25 21:44 编辑

养正遗规序


原文: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大都夸记诵,诩词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鲜过而问焉。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繄岂泉之咎哉。汨泥扬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宏谋公馀考昔贤养正遗规,择其简要可通行者,釐为二卷,篇帙无多,本末略备,用以流布乡塾。俾父兄师长,以是教其子弟,毋轻小节,毋鹜速成,循循规矩。虽蒙养之事,而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涂,庶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钦惟圣天子昌明理学,文治日新,备员圻辅,分路扬鑣,循行風俗,与有人材之责焉。故敢勉竭愚忱,具训蒙士,为郡邑先。其或以是为迂为固为琐屑而憗置焉,余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弘谋题于津门官舍


译文:


      天下有真正的教育方法,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教育,是从民间日常生活开始的;人才培养,是从儿童时期启蒙的。《易经》以山脚下清泉流出,做为《蒙》卦的象,而君子用果断的行动培育高尚的德行,就是学习《蒙》卦这种泉水一旦涌出,就义无反顾奔流向前的精神。所以“从童年开始,就培养纯正无邪之心,是造就圣人的方法。”这句话意义非常深远啊。我常常看到,世人称赞一些有才的孩子,大都是夸奖他们记忆背诵能力高,赞美他们辞赋文章好,而对于德行这样的根本问题,却很少有人过问。泉水在山里时,清澈见底,流到山外,就变得浑浊不堪,这难道是泉水的过错吗?浊浪翻滚,是父亲和兄长教育没有事先做好,孩子又轻率而不严格要求自己的结果。宏谋在公务之余,考证了古圣先贤们留下来的养成纯正之心的方法,挑选那些简明扼要又可以普遍实行的,订正成两卷,篇幅不多,但关于启蒙的根本问题和细节问题基本齐备,以此把这些方法流行传播到乡间学校,使父兄和老师们,拿来教育孩子,不轻视小节,不追求速成,完全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虽是启蒙教育这样的事情,但凡使人伦道德趋于敦厚、身心行为得到磨练、道术技艺得以振兴的事业,都从这里有了良好的开端。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上《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差不多可以保证源头洁净,水流清澈了。这对于世俗的教化难道没有一点帮助吗?敬思当今圣明天子提倡理学,用文德治理天下,国家日新月异。官员无论是在京城候补,还是到各地上任,亦或是考察整治民俗,都有选拔培养人才的职责。所以才敢竭尽愚钝之心,详细教导那些文化水平低的人,以此作为治理郡邑的首务。如果有人以为这些方法迂腐顽固琐屑而宁愿置之不理,就会增加我内心的忧伤啊。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弘谋题于津门官舍


养正遗规卷之上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原文:


      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


      宏谋按: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馀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汩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上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上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下:


言忠信,行笃敬。懲忿,窒欲。迁善,改过。


      上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上处事之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上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上,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为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译文:

朱子名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人,谥号为文,是配祀孔子的十个哲人之一。


宏谋按:学问之道就是学着如何做人。天下没有超出人伦范围的人,所以自然也没有超出人伦范围的学问。朱子首先罗列出“五教”,来揭示指明学问的本旨,又进一步涉及到做学问的顺序,从修身到待人接物等的要点。这样做学问的大纲就全部提出来了,上下贯通,再也没有其余的事情了。宏谋编辑《养正规》,特地把这个做为开宗明义第一篇,使做父亲和兄长的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教育孩子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根据他们所知道的爱亲人、敬长辈,告诉他们这是做人的起点,也是做学问的基础。一定不要用世俗读书是为功名利禄这样的说法,来泯灭他们的良知。这样差不多可以使他们耳濡目染,儿时就明白做学问的目的是什么。


父子间要有亲情,君臣间要有道义,夫妻间要内外有别,老少间要长幼有序,朋友间要诚信有德。

以上是“五教”的纲目。尧帝、舜帝时,曾经任命契做司徒(负责教育的官员),让他恭敬地用“五教”教育民众,所指的就是这个,学子要学的也是这个。而其学习的先后次序,也有五个方面,分别如下:

广博地学习,认真地问疑,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老实地践行。

以上就是做学问的次序。学、问、思、辨这四个方面,是用来探究事物的根本道理的。至于老实地践行,在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的各个环节中,也各有要点,分别如下:

言语要忠实诚信,行事要敦厚恭敬,克服自己的忿恨之心,遏制不合理的欲望,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以上是修身的要点。

君子端正其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其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

    以上是处事的要点。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自己做事未达到目的,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上是接物的要点。


熹私下揣摩古圣先贤教人为学的目的,莫不是教他们讲明经典义理,进而修身养性,然后再推广到他人。不仅是要他们博闻强记,赋诗为文,以沽名钓誉,谋取利禄。当今做学问,已经跟古人的目的相反了。圣贤用来教人的方法,已全部存在于经典之中了,有志于此道之人,本当熟练诵读、深入思考并探讨辩明。明白了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就必然会用它来严格要求自己,哪里还会等别人设定好了规矩和禁止防范的措施,再去遵守和执行呢?近世对做学问也有一些规范,但对学者而言已经很浅显了;就其作为规范而言,又未必符合古人的意思,所以现在本学堂不再采用。特地选取了圣贤用来教人做学问的重大原则,一条条列出,贴在门楣上,请诸位相互讲明,共同遵守,自我约束。那些在思想、考虑、说话、办事的时候,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一定是严守纪律而心存敬畏的人。不能这样做的,有的是因为放弃了这些原则,那他们自以为是的东西,就一定会取而代之。因此这些原则是一定不能忽视的。希望大家牢牢记住。

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

原文:



宏谋按:学莫先于立志,固人尽知之。但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每子弟发蒙,即便以此相诱。故所夸材雋,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弟忠信为何事。朱子谕学者,所云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教后生,须将此路头先与他指点明白,方得迤逦向圣贤一路上去。故是编既示以学之纲,即不可不正其志所向。否则志非其志,学亦非其学矣。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只如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直须反复思量,究见病痛起处,勇猛奋跃,不伏作此等人。一跃跃出,见得圣贤所说千言万语,都无一事不是实语,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积累工夫,迤逦向上去,大有事在。诸君勉旃,不是小事。


译文:

宏谋按:做学问没有比立志更重要的(事情),这本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世人所谓的立志,志在考取功名而已,志在获得利禄而已。每每儿童启蒙时,就用这些来诱导(他们努力学习)。所以(世人)所夸赞的才俊之士,(只)不过(能)广泛地记忆背诵辞赋文章,却不再知道孝、悌、忠、信是什么东西。朱子晓喻做学问的人,所说的志向不能确立的毛病,在于贪图利禄,不贪图道义;想做富贵人,不想做好人。教育年轻人(之前),必须将这个“路头”,先给他指点明白,才能(使他)得以沿着这个方向渐次走上圣贤的道路。所以本编已经揭示了做学问的大纲,就不能不端正他立志的方向。否则,(所立)志向不是正确的志向,学习也(就)不能达到正确的目的。

书,记不住,熟读可以记住;义理,不精通,仔细思考就会精通。唯有不立志,就真的没有着力点了。就像现在,贪图利禄不贪图道义,想做富贵之人不想做好人,都是志向没有确立起来的弊病。这就需要反复思量,最终发现弊病的根源,勇猛地(朝着目标)奋力跨跃。不再伏着身子做这种人。一跃跃出,(就会)看到圣贤所说的千言万语,没有哪一件事上说的不是大实话,这才开始立下这种志向。在这方面积累工夫,逐渐上进,有很多事情在那(等待我们去做)。诸位(一定要)努力啊,(这决)不是小事情。


朱子《童蒙须知》(有序)

原文: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宏谋按:前二篇,为学者定其纲宗,端所祈向。而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故朱子既尝编次小学,尤择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著为《童蒙须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即此而在矣。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



译文

儿童启蒙的学问,从衣服鞋帽(的穿戴)开始,次及说话走路,次及洒扫清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到那些繁杂琐碎的事情,都是应当知道的。现逐条列出,名为《童蒙须知》。至于那些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以及那些推究义理、穷尽人性的要领,自有圣贤的经典和训示,明白浅显可以参考,应当依次知晓通达,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宏谋按:前二篇,是为学者制定做学问的纲领和宗旨,端正所引导的方向。而启蒙修养的入门之处,则一定要从容易知道并且容易遵从的地方开始。所以朱子按次序编写了启蒙教育的课程后,又进一步选择那些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的内容,编著成《童蒙须知》,使孩子们从这儿开始而循序渐进。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然至为细致至为详尽,但都是用来防范他们放纵的心,培养其道德品性的,作为它日进一步修养德性、通达仁义的阶梯,就在这里了。我但愿做父亲和兄长的人,不要(因为)看起来浅显易懂,就不拿来严格教导孩子;做为孩子,更不要认为不值得了解,而忽视它们,而轻视它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 踩0

86
发表于 2012-4-8 18:49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楼主辛苦喽,谢谢分享,加油啊,顶一个 bjbdf466zgl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1-12-29 05:55 |只看该作者
不学了,光看看,我那古文底子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1-12-29 05:55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累人的,一律45度角仰视之。
王三麻子 发表于 2011-12-27 10:26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1-12-28 11:17 |只看该作者
本来想进来学习学习,结果把脑袋整疼了。还是不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1-12-27 22: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11-12-27 22:38 编辑
这项工作就交给企鹅兄做吧。到时候白话版五种遗规,三字经版,加上你的网络语言版的, ...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11-12-25 19:32



    先弄个开场白:小二郎上学堂这种事吧,多在胡同里弄里溜达,最好多用戒尺敲打几下小手,不打不成才嘛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1-12-27 21:45 |只看该作者
不对了,不是通用,是古时”汨“也读”汩“,但”汩“不读”汨“
     受不了了。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2-27 13:12



    这下子,我也搞明白了。我一直读作MI.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1-12-27 21: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十学易 于 2011-12-27 21:18 编辑
如果有人以为这些方法迂腐顽固琐屑而宁愿置之不理,就会增加我内心的忧伤啊。
-------------------------- ...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2-27 06:44



    醉笑兄,我仔细考虑了一下你提的这个建议,感觉还是我那种译法比较好。因为统观这一小节,说的全是学习方法。所以我才译为"如果有人以为这些方法迂腐顽固琐屑而宁愿置之不理,就会增加我内心的忧伤啊。"按照醉笑兄所译,“也许有人因为我所编辑的这些,是对古圣先贤的歪曲,浅陋、琐碎和片面而置之不理,(对此)我心生忧愁哇”,一是感觉突兀,二是如果真是对古圣先贤的歪曲浅陋琐碎和片面而置之不理的话,就不该心生忧愁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作者还是认为自己的这些学习方法很正确,不参照学习很可惜。戚在此,感觉译成遗憾或许更好一些?您再认真考虑一下,哪个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1-12-27 14:10 |只看该作者
不对了,不是通用,是古时”汨“也读”汩“,但”汩“不读”汨“
     受不了了。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发表于 2011-12-27 13:12



    NND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1-12-27 13:3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8# 夜夜秋雨孤灯下


    做学问真是太不容易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1-12-27 13:1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原来是这样!我还真不知道古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嘿嘿。又学到新知 ...
竹林静听 发表于 2011-12-27 12:59



     不对了,不是通用,是古时”汨“也读”汩“,但”汩“不读”汨“
     受不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1-12-27 13:0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原来是这样!我还真不知道古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嘿嘿。又学到新知 ...
竹林静听 发表于 2011-12-27 12:59



   我也不知道啊,古文太艰深了。
   这件事激起了我的斗志,钻坚研微,才能高瞻远瞩。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1-12-27 12:5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4# 夜夜秋雨孤灯下


    原来是这样!我还真不知道古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嘿嘿。又学到新知识了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1-12-27 12:5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汩和汨让那老师弄错了,呵呵!
竹林静听 发表于 2011-12-27 10:57


   康熙字典: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忽切,音骨。治也。《傳》汨,治。作,興也。言治民之功興,故爲汨作之篇。 又水聲。《木華·海賦》浤浤汨汨。《註》波浪聲也。 又通也。《周語》决汨九川。《又》汨越九原。《韋昭註》汨,通,越,揚也。 又亂也。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1-12-27 12: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2-27 13:11 编辑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汩和汨让那老师弄错了,呵呵!
竹林静听 发表于 2011-12-27 10:57



   这个字有点说法,我那个注释也有问题。
   原文是“汨”,mi。影印版也是”汨“字。经五十学易指出后,又反复查阅资料,最后在康熙字典里找到说法:古时这两个字通用。

   MMD.给古文做注释太费劲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1-12-27 10:5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4# 夜夜秋雨孤灯下


    汩和汨让那老师弄错了,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1-12-27 10:4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古文其实真的可美,只是今人懒惰不愿静心学习罢了。哥哥的注释比字典看着更 ...
老笑人 发表于 2011-12-27 10:25



     那你也来参加啊?我们组织编译组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1-12-27 10: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哥哥,俺错了,俺奏是想说你弄地铁子老笑人,木别的意思
老笑人 发表于 2011-12-26 23:02



   恩,我才看明白,你是说如果把这个帖子写成盖楼贴,看的人会很累,是吧?
   是你嘴笨,还是我脑子笨?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1-12-27 10:3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哥哥俺针的木有恶意呀俺将和哥哥一起学习《五种遗规》地俺不捣乱俺也可好学 ...
老笑人 发表于 2011-12-27 10:20



   那种盖楼贴吧?不是我发明滴。是小拽发明的。我叫它《仿拽体》,读来别有味道。
   小拽就是不老拽。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1-12-27 10:28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累人的,一律45度角仰视之。
王三麻子 发表于 2011-12-27 10:26



   王三麻子,久仰了。
   我在琢磨你这ID.王三麻子,是姓王,行三,脸上有些许麻子,还是姓王,脸上有三颗麻子?呢?呢呢?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1-12-27 10:2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哥哥俺针的木有恶意呀俺将和哥哥一起学习《五种遗规》地俺不捣乱俺也可好学 ...
老笑人 发表于 2011-12-27 10:20



   呵呵,没标点也是一种文体。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1-12-27 10:26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累人的,一律45度角仰视之。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1-12-27 10:2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2# 夜夜秋雨孤灯下


    古文其实真的可美,只是今人懒惰不愿静心学习罢了。哥哥的注释比字典看着更美,努力学习中~~~~~~~~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1-12-27 10:2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1# 夜夜秋雨孤灯下


    哥哥俺针的木有恶意呀俺将和哥哥一起学习《五种遗规》地俺不捣乱俺也可好学习其实我仿过你的方式发铁效果不错不过不是在六星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1-12-27 10:05 |只看该作者
网上有个别篇章对这篇《养正遗规序》做了注释和翻译,但谬误百出。
比如:有位教师注释

⑶  繄,yī ,文言助词,惟:“尔有母遗,~我独无”。
⑷  汨,mì,汨罗江,屈原沉水之江,波浪声。~泥扬波,随波逐流的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1-12-27 09:44 |只看该作者
注释这十个词句,我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11-12-27 09:36 |只看该作者
关于注释:一
我试着注释了几个词句,大家给点意见,这样整可行?

养正遗规序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1]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2]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3]者,于是乎在[4]。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大者夸记诵,诩词章[5],而德行根本之地,鲜[6]过而问焉。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繄[7]岂泉之咎哉。汨[8]泥扬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宏谋公馀[9]考昔贤养正遗规,择其简要可通行者,釐[10]为二卷,篇帙无多,本末略备,用以流布乡塾。俾父兄师长,以是教其子弟,毋[11]轻小节,毋鹜[12]速成,循循规矩。虽蒙养之事,而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13]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14]之涂[15]庶几[16]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钦惟圣天子昌明理学,文治日新,备员圻辅[17],分路扬鑣,循行風俗,与有人材之责焉。故敢勉竭愚忱[18],具训蒙士[19],为郡邑[20]先。其或以是为迂为固为琐屑而憗置[21]焉,余心滋戚[22]矣。


注释:
   
[1]闾巷:小的街道,即里巷。泛指乡里民间。闾:音lǘ,原意为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古代以二十五户为一闾。
[2]大易:即《周易》,汉以后称《易经》。晋•左思 《魏都赋》:览《大易》与《春秋》,判殊隐而一致。
[3]果行育德: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语出《易经•蒙》:“象曰:山下有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宋•叶适 《送戴许蔡仍王汶序》:得其所当行,决而不疑,故谓之“果行”; 信其所自有,养而不丧,故谓之“育德”。
[4]于是乎在:就在于此吧。“于是乎在”是宾语前置。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就是“在于是乎”。
[5] 夸记诵,诩词章: 以默记背诵(经史典籍)(写作)诗词文章为夸耀。夸、诩:皆为夸耀之意,互文。在此处为意动用法:以。。。为夸诩。
[6]鲜:少。
[7]繄: 音 yī。相当于古文的“是”,指示代词:这。
[8]汩:音gǔ。原意为水流的声音(或样子),引申为动词:扰乱。文中“汩泥”指搅浑泥沙。
[9]公馀:公务之余。馀:今简化为:余。
[10]釐:音lí,同“厘”:治理,整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12-27 06:4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夜夜秋雨孤灯下


    哥哥,俺错了,俺奏是想说你弄地铁子老笑人,木别的意思
老笑人 发表于 2011-12-26 23:02



   呵呵,醉笑迂腐顽劣,想通过学习《五种遗规》受受教育,故而参与其事,望哥们多给点鼓励,别老打击我幼小滴心灵。我很脆弱。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1-12-27 06: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12-27 07:04 编辑

如果有人以为这些方法迂腐顽固琐屑而宁愿置之不理,就会增加我内心的忧伤啊。
------------------------------------------------------------------------
这句直译,在达意上有偏差乎?

“其或以是为迂为固为琐屑而憗置焉,余心滋戚矣。”是一句谦辞,大概相当于现在编书者在序言中说: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为此内心惶恐不安。。。。。。“云云。

如果译作:
    也许有人因为我所编辑的这些,是对古圣先贤的歪曲,浅陋、琐碎和片面而置之不理,(对此)我心生忧愁哇。
    更接近作者原意乎?
  
    个见。仅供批判。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1-12-26 23:0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 夜夜秋雨孤灯下


    哥哥,俺错了,俺奏是想说你弄地铁子老笑人,木别的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1-12-26 16:30 |只看该作者
这章节要让喝醉就笑哥哥,一楼一楼地整下来,能累憨个银的呀!
老笑人 发表于 2011-12-26 11:15



   我巴不得你说服五十学易,别让我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