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昕 于 2011-10-4 09:12 编辑
亲,如果您来苏州,且来山塘。
苏州山塘街,也不知去过多少次了,那些有名的景点早已烂熟于心,还是喜欢有一茬没一茬地往那儿跑,闲下来的时候总爱去山塘走走。
我喜欢山塘的人文。一到渡僧桥,就见门楼巍峨,器宇轩昂地站在那里,不由让人心存敬畏。随后便见白居易纪念馆,这位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曾在苏州做过刺史,山塘街就是在他主政时修建的。据说那时候的人们从古城到虎丘,只有水路可走,船过半塘只见四野茫茫,贫民百姓到虎丘观景或进香很不方便。爱山乐水且顺应民意的白刺史灵机一动,主持筑建了从半塘到虎丘的山塘,时称“白公堤”,从此普通老百姓去虎丘也很方便了。又因山塘与阊门、虎丘相连,时间长了,山塘也成了街市。河堤水岸,桃柳遍植;街上住家林立,店铺兴盛,竟和阊门一起成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这是山塘的前世。
山塘的今生,目前主要是自渡僧桥至广济路新民桥这一段段,经过精心改造,重现了古山塘的繁华。我喜欢从大清风流皇帝乾隆留下御笔的御碑亭开始,东游西荡,古戏台、老苏州茶馆、明大学士吴一鹏故居、安泰救火会......在这些精雕细琢古色古香的建筑面前,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时能看见厚重的人文沉淀,能听见悠悠的历史回声;我喜欢站在那些摄影爱好者或写生爱好者的身后,蹑手蹑脚,与其说是怕打扰了他们,不如说是怕打扰了他们眼中的山塘;我喜欢站在通贵桥上,看那些来来往往的游船,在山塘河里穿来穿去,留下一道道长长的水痕,我常想:哪一条才是和唐寅当年在山塘“追舟”的水痕是相吻合的呢?(秋香在虎丘“三笑”,迷醉了唐伯虎,雇舟追踪佳人,不惜去无锡委身为奴,评弹《三笑.追舟》一出就发生在山塘河里。)我喜欢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感觉,感觉别人是我眼里的风景,也感觉我是别人眼里的风景,我在桥上拍照,“咔嚓”一声,我却被别人拍进了照片里......
或许你会更喜欢世俗的山塘。一到山塘,就两眼放光。先从街首的小摊开始,看看糖人,试试九连环,专心致志的看人家制作梅花糕;把把小工艺品,摸摸稀奇的物什。东瞧瞧西望望,东头那家生煎馒头香是香得勒,想想都要流口水;上次那家店铺的丝绸裙子又来新花样了,好有特色,真想再买一件;那个店铺的风格又变换了,该不会换老板了吧;桥边上那个店老板娘比上次来又瘦了几斤,像是沾了仙气!走疲了,看累了,买够了,去五芳斋吃碗面,完了再添点玫瑰糕,寻个茶馆吃吃茶,听听余音绕梁的评弹,好不惬意。那里热闹往就哪里钻,总是弄不懂山塘街到底有多少让你感兴趣的事情。
唉!看不够的山塘!时时焕发着更加诱人的光彩!它以姑苏第一街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摩肩接踵,其乐融融。
亲!来苏州---且来山塘!
音乐为具有评弹风味的《太湖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