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贾岛有一诗,其中有两句: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因为传说中贾岛作此诗时是坐在驴背上边走边吟,而且一直在琢磨是“僧推”还是“僧敲”。人走神,坐下的驴也不懂事,竟被锣声惊了,冲撞了时任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而韩愈一问究竟,不仅未加责怪,沉吟片刻,还给了贾岛一个建议,认为还是要“敲”,“敲”字,既是动作的描述,又有声音的传达,它衬托出了当时环境的清幽。贾、韩两人因此成为好友,推敲二字也留传至今,成为一段佳话。
今有好事者,竟从这两句诗中考证出“僧敲月下门”乃和尚出轨的隐语,并百度了若干材料于我,嘱我完成之。勉为其难,歪解一二,以博方家一笑。
历史记载,贾岛此诗是当晚从朋友李款处归来所吟。李款其人,历史没有记载。如果没有这次交通事故,可能连这个名字也不会留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据说唐代洛阳有一规定,禁止和尚午后外出。佛门中人,不让午后出门本没什么大不了的,清修即是。别人均无异议,可贾岛,对了,当时叫无本和尚,就直接发牢骚说“不如牛与羊,但得日暮归”。可见其不守清规戒律,外出是常有的事。所以,虽然做此诗时,贾岛是从李款处回来,但回来晚了,或推或敲门也是常有的事。诗人本浪漫,做得好诗一须显摆,二须交流,而唐代懂诗的,除了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就是歌楼瓦肆中的妓女了,因此难说贾岛外出不是和妓女唱和去了。介事吧,虽不可考,但可以想象。如果贾岛生在当代,落入某地警察手中,估计能招出多个郭美美来也不新鲜。
其实,自古以来,僧、尼受不了寺院孤寂,熬不得青灯古佛的大有人在。印象中三言二拍中这类的故事就不少。所以有尼姑思凡一说。清朝的郑板桥,也就是画竹有名,写“难得糊涂”也挺有名的那个画家,为官时就曾断了件著名的案子。郑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期间,曾发生了一件僧尼私通案件:当地崇仁寺和大悲庵门对门,崇仁寺内的一名和尚,与大悲庵内的一名尼姑对门相望,日久生情,私下通奸。这事让附近邻居发现了,邻居知道僧尼心虚,便欲敲诈他们。但僧尼不买帐,于是邻居将此风流事告了官。僧尼被传唤到了县衙,郑板桥见他们年龄差不多大小,是天生的一对,文人郑板桥不忍心“煮鹤焚琴”,拆散他们,于是责令他们还俗,结为夫妻。郑板桥提笔写下了这样的另类判词: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规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
这里郑板桥的“从今入定风规寂,此后敲门月影遥”,说得也是敲门。还俗了,就不必敲门了,可以大大方方地爱。郑板桥真正清官也。说清官,当然是案子断得清。
不知贾岛若闻知此段轶事,是喜是悲?夜半归来,敲门否?推门否?
|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