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浮生散记•观影记史】解读贾樟柯《站台》(2)
查看: 30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散记•观影记史】解读贾樟柯《站台》(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10-2 00:0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10-2 06:54 编辑

      
        
镜头3:冬雪天。屋内。二勇与张军谈小道消息“剃须刀割女娃大腿”。母亲踩缝纫机为崔明亮修改喇叭裤。张军说姑姑在广州,不愿意待在这个地方。 崔明亮说应该解放思想。母亲说不要被人当流氓抓起来。外景。父亲让崔明亮蹲下,试其喇叭裤的宽窄。指斥刚刚给你们点自由就搞资产阶级那一套。崔明亮说与父亲有沟,代沟。


       这里,一条新闻:剃须刀割女娃大腿;一个道具,喇叭裤;五个名词,广州,解放思想,流氓,资产阶级自由化,代沟。可以唤起我们多少温故如新的回忆。毛泽东逝世,四人帮被抓,邓小平复出,改革+开放。好比打开潘多拉的盒子,重估尼采的“一切价值”。
       割大腿的小道新闻,也听说了,破案后的解释好像是因为什么关于脚的心理变态崇拜。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我认为还是当时周扬给出的条件充分必要:改革,因为历史阶段不能超越;开放,因为中国不能离开世界。这些常识,在中国人理论研究看来都是高深莫测的。难怪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说是左派幼稚病,现在也是不改。
      思想解放,耐人寻味的是总是从身体叛逆开始,从头发开始,从奇装异服开始,从外国电影输入开始。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追捕》《阿西门的街》《望乡》《人证》《生死恋》《绝唱》《沙器》《远山在呼唤》《啊,野麦岭》络绎进来。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引进美国电视剧“科幻人物”《大西洋底下来的人》与“垃圾英雄”《加里森敢死队》。以后,又引进苏联影片“厂长搞破鞋”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生活作风问题”的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矢村发型、蛤蟆镜、风衣、喇叭裤、吉他等成为新款潮流。我那时与几个混混,留着一头长发,用一根直管、一半弧管的火剪子,烫成羽毛状,自以为洋洋得意,学校党务领导没少找我谈话。1982年春天回到企业,领导还说,烫发、化妆、穿高跟鞋的不能评先进生产者。花5元钱,我买了技术科一块中长纤维明暗条纹的布料,找同学的母亲做了件西服,在企业第一次亮相,厂长却不以为然。其实,在文革时期,我们学生就流行吊腿裤与跑裤,就是里面穿红色或者其他颜色的薄秋裤或者丝绸内裤,外面穿腿口很瘦的吊脚裤,这样,里面的跑裤就露出外面几公分皱褶,并且呈放射状分布在脚面上。再穿上“回力”牌白色运动鞋或者黑胶绿帆布军鞋,那是相当的牛X了。
        广州,因地域条件,得开放风气之先,什么流行歌曲,流行服装,真是令人无限向往。我去广州参加交易会,在路边,买过裸体扑克牌;在居民家,买过流行歌曲磁带;在大桥下面,买过旧西服等等。当然,也是没少上当受骗。我是小巫,大巫的是到东莞倒腾水货录像机与A片录像带。那时警察扫黄,要先在门外拉下电闸,再进屋搜查,怕你听见敲门声换了录像带。
       几年前,我到广州深圳中英街一看,那个萧条劲儿,真是今非昔比了。
       改革开放,今天仍然在继续,到什么程度?至今谁也不知道,就是白猫黄猫抓老鼠,就是摸着石头慢慢过河。一些普世价值,有没有阶级性特色,仍然在争论不休。


       镜头4:俱乐部门前。大扩音喇叭里唱着电影《小花》的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大家拥挤买电影票。尹瑞娟、钟萍在等待,二勇骑自行车前后带崔明亮、张军来了。海报是印度电影《流浪者》。银幕。拉兹出狱一场戏,正唱着《阿巴蝲蛄》。

       电影《小花》,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导演:张铮;演员唐国强、陈冲、刘晓庆。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作曲:王酩。
       这部电影给人印象深刻的不是电影故事情节,而是打造了三个电影明星。唐国强真是演技型好演员,可以演赵永生,也可以演诸葛亮;可以演毛泽东,也可以演蒋介石。陈冲成名后到美国,舆论当时是沸沸扬扬,闹得姥姥出来为其辩解。近年回到国内,出演了《茉莉花开》《色•戒》,还有《理发师》吧。刘晓庆,更是不甘寂寞。当初与陈国军闹婚变,与姜文闹绯闻。又大胆开创演员出书,写了自传《我的路》,大谈“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上加难”。而今是人老珠黄了。
       至于印度电影《流浪者》,真是刻骨铭心记忆犹新。前年,我还淘到了这部电影的DVD。
       1978年初,我们从农村广阔天地里刚刚回来城里,原以为抽调回城当工人的优越感瞬间破灭,有一种被社会欺骗抛弃了的感觉。一天,我的知青战友小邱约我去白塔俱乐部看电视。他原来是公社的党委副书记,后来也被免为普通知青了,我们是一起骑着自行车蹬了60华里回城的。那时,电视机还是稀罕物,俱乐部卖票观看。小邱的父亲就在俱乐部工作,我们免票就遛了进去,放映的就是印度电影《流浪者》。当然,那个电视机也是黑白的,像一个大盒子放在地中央,一群人在昏暗的阴影里看的如醉如痴。电影画面是黑白的,充满了表现力。而拉兹的那首《我是流浪儿》,其后更是流浪在古城的街头小巷。
     《流浪者》,与其说是表现流浪汉拉兹与见习律师丽达的爱情故事,不如说是批判“血统论”的主题。提到“血统论”,虽然现在说是反动的,当年可是天经地义啊!革命口号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流浪者》里的法官的理论是“贼的儿子一定是贼。”提起《流浪者》,难免使我想起那个因为批判“血统论”而饮弹于文革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枪口的年轻人,他是遇罗克。我还记得他的那首诗:“千里雪原泛夜光,诗情人意两茫茫;前村无路凭君踏,路亦迢迢夜亦长。”我读大学时,其妹妹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看得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这个人后来可能以“持不同政见者”身份流亡西德了。今年暑假,在古城书吧看见一本书《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写的就是当年受反动的血统论歧视迫害的一大批年轻当事人。历史已经翻过去了,耽误了不知多少人,这些旧伤疤,其痛其悔难以忘却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5
发表于 2010-10-2 07:06 |只看该作者
真过瘾,重温了那么多好电影。温故而知新,人生如戏。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10-2 07:01 |只看该作者
我那时与几个混混,留着一头长发,用一根直管、一半弧管的火剪子,烫成羽毛状,自以为洋洋得意,学校党务领导没少找我谈话
——————————————————
大概老虢老师当时迷上了舞台剧?可惜啊,居然没有保留住一张照片。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10-2 06:52 |只看该作者
香水做链接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 00: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真水无香 于 2010-10-2 00:17 编辑

【浮生散记•观影记史】

【浮生散记•观影记史】解读贾樟柯《站台》(1)


【浮生散记•观影记史】解读贾樟柯《站台》(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