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于安安女士发表了一篇“不捧不贬”的关于1958年的文章,我也来谈几句。不过,我先对安安女士的这篇文章提点小小的意见,你对那位最高领导人的心理描写过于细腻了,这就有失真实感,因为即使你1958年时天天就在那位领导人身边,也未必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对不对?
1958年至1961年,无论是毛泽东还是他领导下的中共党,都遭遇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挫折,这次挫折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也说明,刚刚执政不久的中共党犯了严重的错误,而作为这个党的最高决策者的毛泽东,应该对此错误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如何来认识1958年中共党所犯的错误和遭遇挫折,则要实事求是地来评价。
1.1958年出现的那些事儿很可能与胜利冲昏头脑有关
从我所接触到的有限的资料以及与一些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的交谈中,我发现,当时全党和许多党外群众都处于一种高度的亢奋之中,用正面的词儿来形容,这叫作“高涨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真有一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什么人间奇迹也能造出来”的气概。据过来人说,大跃进那会儿,很多人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生病发高烧也不肯下火线。
当时全党和党外群众的这种亢奋情绪来自何处呢?我发现,中共党在执政的前八年(即1950年至1957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实在是很辉煌的,远远地超过了党的领导人在建国初的预期。
第一件事是新政权的巩固。从1950年到1952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基本肃清了国民党撤退时安排转入地下的数十万军、警、宪、特人员和其他新政权的敌对分子;同时还基本肃清了西南诸省的百余万土匪(大部分是准备长期上山打游击的国民党残余部队);
第二件事是在朝鲜与美国人为首的联合国军狠狠狠地干了一仗。
第三件事是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基本治好了战争创伤,实现了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币制改革,稳定了物价;1956年实行了全国性的工资改革;
第四件事是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156项重点工程,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第五件事是完成了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这五件事,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无论哪一件都是了不起的胜利,很可能包括毛泽东自己在内的党内高层领导都有点飘飘然了。
2.1958年时很多人认为只要中央下个文件就能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这种想法在我们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很自然很自然的想法。共产主义不就是一种制度嘛?而且据说是一种很美好很美好的制度,那末,为什么不马上实行这种制度呢?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被打跑了,现在是共产党说了算,而大多数老百姓都听共产党的话(少数人想反对也不敢),共产党下个令,宣布实行共产主义制度,不就行了吗?当然,大多数人相信,实行共产主义会给他们带来好生活。我听一些过来人(1958年时曾是居委会的积极分子)讲,当时老百姓中经常谣传,中央已经下达了这样的红头文件。
从理论上讲,1949年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制度,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这两种制度之间似乎应该隔着万丈鸿沟,但是,在1957年,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全国所有尚未加入合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一下子参加了合作社,几乎全国所有资本家都把企业献了出来。到处都在敲锣打鼓放鞭炮,到处都在庆祝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到处都在庆祝全乡、全县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共产党取得政权的条件下,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转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竟然如此之容易,万丈鸿沟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跨过去了。那末,从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同样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似乎应该更容易,因为根据当时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身已经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二者是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前者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后者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一字之差、一步之遥而已。
翻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只在一个地方,即在他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谈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但是,马克思既从来没有讲过这个“过渡阶段”的名称叫作“社会主义社会”,也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过渡阶段”延续的时间有多长,三年、五年行不行?十年、八年行不行?在1958年时,苏联已经搞了41年“过渡阶段”,所以,连当时的记者都向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询问:还打算“过渡”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实行共产主义?赫鲁晓夫的回答是:当每个苏联家庭每天晚餐桌上有一盘土豆烧牛肉时,就可以实行共产主义了。
根据毛泽东1958年11月在武昌会议上的讲话记录稿(前几天本论坛的月下独酌兄转贴过),毛泽东在会上讲,“赫鲁晓夫很谨慎”,因为苏联已经搞了41年“过渡阶段”,赫鲁晓夫手里已经有了5500万吨钢、1亿多吨石油,还说要再搞12年,而且只讲“准备”(过渡到共产主义),并没有讲“过渡”(即正式进入共产主义)。所以,毛泽东说:“我们中国人,包括我在内,大概是冒失鬼”。所以,毛泽东提出,“一定要苏联先过渡(不是命令),我们后过渡”,而且要“逼他快些过渡”,“你上半年过,我下半年过,你过我也过,最多比他迟三年”,从毛泽东的这段话里,是不是可以看出,当时党的高层领导(包括毛自己),也都急不可待地想要进入共产主义?
1958年的时候,很多共产党的干部把进入共产主义看得很容易,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干部和军队内部长期实行的是供给制,而供给制是一种战时共产主义制度,实行的也是“按需分配”的原则,在这种制度下,一切收获都要归公,从长官到士兵,除了随身的个人物品以外,不可能积攒起什么重大的私人财产,而个人的一切生活所需,都由组织无偿供给(自然,根据不同的级别,保持适当的差别),中共党干部队伍内的供给制是在1956年才刚刚取消的,所以,对于1958年时的绝大多数干部来说,实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似乎毫无困难,最多是回到供给制去而已。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个论断的是毛泽东,这个论断一出,从此打消了中共党(以及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在现阶段实现共产主义的企图;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个论断,就是因为接受了1958年至1961年的惨痛教训。很多事情,是要有人做过了,成功了或失败了,人们才能知道行不行的。从这个角度说,1958年中国的共产主义尝试失败,也是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有益的教训的。
3.关于人民公社
在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著作中,“公社”二字的真实含义,是指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自治联合体。因为据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了,国与国的界限不存在了,与国家相关联的各种行政区划,如省、区、县、乡等都不存在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别也不存在了,这时候的地球上,存在的就是一个个叫作“公社”的劳动者自治联合体。在早期共产主义者中,这种劳动者的自治联合体有不同的名称,例如,法国的傅立叶将其称为“法朗吉”(phalanxes),英国的欧文则将其称为community。我们知道,“公社”在英文中的名称就是commun或community,而共产主义在英文中是Communism,二者出于同一语源。
1958年中国搞的人民公社,当时提出的设想是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在这“五位一体”中,既有“商”(而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商品货币制度的),又有“兵”(而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是不需要兵的),所以,说明这个组织还不是共产主义性质的,而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准共产主义组织形式。不过,这种“公社”里,既有“工”又有“农”,体现了消灭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的意思。据我所知,某些农村地区的公社在1958年确办起了一些服装厂、修配厂、亚麻厂等工厂,成为六十年代后大办“社队企业”的先河。
1958年时不仅在农村地区办人民公社,城市也办。据某亲历者介绍,当时她们居委会借用了某小学的一处埸地,插上许多彩旗,敲锣打鼓,号召居民们都来报名参加城市人民公社。不过,据说后来不知为何没有办起来,不了了之了。
我曾在某地图书馆发现了一本195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或是社会幻想小说),书名叫《东风共产主义公社旅行记》,小说写的是在1973年(恰好是小说出版以后的15年),一位名叫“小明”的小朋友到东风共产主义公社去看在那儿工作的妈妈,通过“小明”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东风共产主义公社中高度发达的科学、生产、文化、体育,以及人们所过的共产主义幸福生活。在这部小说中,“小明”的妈妈和其他长辈还向“小明”等小朋友讲述了她(他)们在1958年艰苦创业和忘我劳动的故事。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