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术管理体制的行政化,由于学术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在偏差,当科研创新成为实现个人物质目标的唯一手段,当名利成为衡量个人成就的唯一标杆,科学精神似乎已经伴随着清苦和纯真的氛围驾鹤西去。备受推崇的科学精神已经 处于危机状态,应该积极拯救了!科研人员座谈会承认自己已经没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推心置腹的述说由于社会环境的利诱,由于科研管理机制的导向已经使得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由于做官对于争取项目和解决职称均有利,科研人员表示希望自己有机会也可以走仕途。科研人员哀叹会搞的会来事的人根本不需要象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但最后是条条大路都畅通,荣誉光环铺天盖地,媒体宣传,上级表扬,职称职务理想,经济收入丰厚。那些不懂世事的“书呆子”终日忙碌辛苦,埋头苦干,由于和上级不会联络感情,职称职务上不去,项目经费批准难上加难,生活刻苦清贫,不仅不能赢得周围人的尊敬,相反,人们却暗笑自己傻,情商缺乏,。。。。。。试想在这样的科研氛围和导向下,最终会走到什么状态?!
一个急功近利气息笼罩的环境容易滋生人的急功近利思想意识。而真正有品位有学识的道德高士学者却是淡泊名利的,是恬淡虚无的。在何兆武先生八十大寿时,清华大学历史系准备为他举办庆祝会,邀请北师大,社科院一些学人座谈。学生去接他时,他已经锁门飘然离开。谈到他自己时,他经常用“不配”,他觉得自己不配开祝寿会,也不配出纪念集。他认为自己是个很普通平凡的人,他欣赏诗人济慈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老子《道德经》中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如果能够洞察世事,才能做到心中明了,不被滚滚红尘富贵荣华所蒙蔽,以至利令智昏;就会淡泊名利,醒悟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一面书写就一面消失了。还是在有生之年多为人民做点好事吧!又何必对沽名钓誉过于孜孜以求之呢?!
山野散人于养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