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电视故事散文《货郎沟传说》制作与体会
查看: 485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视故事散文《货郎沟传说》制作与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09-11-23 10:3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一 创作经过

创意与拍摄
一个略具风姿的小山村和一个与货郎有关的小村名,便是这部电视散文创作的胚胎。
带上设备和食物,摄制组去孤家子乡核伙沟村拍外景,一路上,我们仍在谈论:一个货郎和一个寡妇会发生什么事儿?
没有情节,只有创意:要找四个演员,分别扮演女画家、房东奶奶、货郎和寡妇。还要具备货郎担、货郎鼓等道具与服装。
核伙沟村确实因为山石肌理美丽而受到省内美术界的青睐,来此写生的画家越来越多。
货郎与寡妇要接触只能是商品交换,以后发展需要一件信物,比如,一把剪刀行不行?如果行,这把剪刀也不能寻常,剪把上缠上彩线就有点寓意了。剪刀可以剪窗花,这样,就与女画家联系上了。中午进沟,下午拍,凌晨三点上山拍,早饭后又拍。编导只能要求摄像拍些农家器具特写及山石面貌,其余就是漫无目的地边走边拍。午饭后,突然醒悟,原来的创意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只是业余玩一把电视艺术片,新闻工作不能耽误且不说,就是选好演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更何况肚子里连腹稿也没有。
对这个题材的迷恋缘于货郎与寡妇的故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浪漫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和人文精神。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文学的原型与母题,具有符号特征和表现力。
女人是月亮,寡妇是半个月亮。
一番议论后,饭后立即改变方案,让摄制组原拟扮演寡妇的演员改演女画家,房东奶奶家的景点也不选了,其他演员也不要了,只拍一个画家进村情节,其余用象征手法表现。下午3点车来接,我们就打点设备回台了。
文学写作
回来看了素材带,构思写作。不想单纯地讲个传说。为了更像一篇散文,先有窗花说起,引出抽象与具象的议论,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一边叙事一边交代背景。既然有个女画家,文章中便引用了一些绘画的术语,如“肌理皴法” “色彩响亮”等。但所谓“满清顺治八年”,“山东登州小云南”的溯源,这是我们当地居民问起来祖籍时的通常说法,真伪难考,写进来,是为了表达历史感,也显得文章煞有介事一些。山民过着封闭生活,与货郎当然实现不了货币交换,这里有经济学的应用。引出一双布鞋,则为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但并不想特别渲染这个古老的故事,点到为止,含而不露,追求一点文章的韵味和历史的模糊感。剪刀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传承下来,意味寡妇与货郎留下了后人,但也不能理解的太靠实,总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因素结构着文章。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所以,生活的艺术存在于具象和抽象、现实和幻想之间。这话的意思也包涵我们今天说的“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定稿。备上剪刀、丝线、窗花、蜡烛、布鞋,还有陶壶、线板等道具,在市内找家“青年点歌厅”,一领铺着草席的炕,补拍镜头。
编辑制作
由于文章立意于对偶两极的概念,所以,编辑中也遵循着对偶两极原则:全景与特写,摇长镜头与固定画面,阳光与烛光,自然风光与人工道具,柔光画面与木刻画面等等,以期与抽象与具象,现实与幻想的立意结合起来。在此系统上,还应该使全片首尾呼应,避免结构单一。
有几个镜头编辑时有点说道:
(1)开篇与终篇的抠像。现实由稿纸而窗花,后是由窗花而稿纸--END。前一剪纸是女人,寓主人公,后一剪纸是满堂红,寓生活美满。
(2)剪烛。套用“剪烛夜雨话当年”的典故。
(3)木栅与石碾,象征封闭生活。
(4)山石路。现实山路坎坷,寓生活之路艰辛。
(5)鞋的叠画。表现远去。
(6)树与树的特写。等待场景。
(7)蜡烛与泥壶。伏笔,迎接货郎。
(8)月牙。浪漫之夜。
(9)女人的眼睛。段落高潮。
(10)蜡烛与剪刀相叠在炕上。遗物犹存,人不在了。
(11)油画棒画与剪刀。实现意念和空间上的转换。
(12)石头墙摇镜头。每个石头上都錾刻着这个古老的传说。
(13)女画家一而三地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饰写生的女画家,有饰剪窗花的寡妇,有饰讲故事的房东奶奶,是为了造成亦真亦幻、若即若离、模棱两可、恍惚迷离的传说效果。
二、创作体会

电视片以画面为主,这样,在制作时,排斥先有文字稿,再按文字拍画面和配音;提倡先有画面,后有解说。这是一般常理。
电视散文是个新艺术体裁,应遵循什么样的创作路子呢?
有一些名家散文排成电视散文很成功,如朱自清的《春》。这种方式是“线性的”即散文--分镜头本--拍摄--编辑制作,是散文电视化的范例。
可否“非线性”创作呢?
北京广播电视学院高鑫教授对电视散文规范的定义是:形散神不散。电视画面无序组合,靠神集聚情感,通过特定的声化屏幕形象和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的所见和词思感议的生活情景及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具有浓郁的抒情氛围和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的电视文学样式。
看来电视界专家对电视散文的定义,并非认可先有散文文本后按文本拍景的散文电视化的线性操作方式,倒是十分强调:“形散”,电视画面无序组合;“神聚”,通过声化手段,最终达到“浓郁的抒情氛围”和“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
我们这次尝试是专为观摩研讨而作,所以采用了“非线性”的创作方式,即创意--拍摄—撰稿--编辑制作--分镜头本,非不得已,下意识中也是有意而为之。
画面到文字,文字到画面,有几点相互启迪的灵感。如拍到了山间溪水,写上了“打发日子”一节,再如在山村拍了月牙,才有了“那天的月牙真好”这么非常关键的一句散文语句。反之,因为商品交换才由文字引出布鞋,补拍室内道具的一系列特写。这就是说,电视散文毕竟是画面优先,完全可以有了创意即可拍摄,边拍边形成散文。即使自创的散文已成型,在拍摄时也可以因镜头的因素更改文章内容,在文字与画面之间,有一个互相磨合、互相启迪、全盘考虑、整体构思,“非线性”创作的极大空间,使整篇散文的无序组合之形神更加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美学价值取向上,我们追求了一种哲理与抒情、现代与远古、乡俗与浪漫融为一体的风格特征。除利用文字与画面表达表现外,对播音的要求是,显示场景,议论解说的超脱一些;而历史画面,叙事传说则虚化一些。在音乐选择上,则以空灵徐缓和叙事凝重旋律与之配合。本片中,音乐选择了三种:前后议论部分题为《无知的境界》,使音乐辅助整篇形成回旋美;传说讲述部分题为《装束》,而货郎鼓“渐渐远去,渐渐消失”插入的是题为《深灰色》的音乐片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1
发表于 2014-9-6 20:29 |只看该作者
干死苏力,打倒令箭!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30 20:48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你的文采,欢迎你常回书吧看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29 11:59 |只看该作者
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1-25 00:12 |只看该作者
有音,有画的这种散文,比书本上的散文,就是好看得多。:lol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24 23:15 |只看该作者
电视散文这种表现形式,俺是相当喜欢
以前呢,总看央视的这个节目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24 13:48 |只看该作者
我想,流畅的语言不仅来自于厚重的文学功底,也缘于清晰的思路。学习!敬佩!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1-23 10:52 |只看该作者
专业的东西,看看.如果能看到这电视散文就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1-23 10:51 |只看该作者
10年前的一次尝试而已,旧文贴上。O(∩_∩)O谢谢樱花的评论。
听彝堂 发表于 2009-11-23 10:31

今非昔比,如今该刮目相看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11-23 10:50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交流,长见识了。
《货郎沟传说》的创意有点意思。一直以为是现有了剧本才拍摄电视剧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1-23 10: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听彝堂 于 2009-11-23 10:37 编辑

10年前的一次尝试而已,旧文贴上。O(∩_∩)O谢谢樱花的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