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凤鸣在枝 于 2011-1-29 13:46 编辑
书中写道,杨靖宇中数弹后,站立着死去。死时三十五岁。日本人解剖了他的遗体,胃里只有树皮和棉絮。 杨靖宇烈士的头颅被日本人割下,用药水浸泡,存放了很长时间。一个见过杨靖宇遗首的日本兵回忆,他脸上冻伤的黑疤新鲜如初。这个日本人给杨靖宇烈士的遗首敬礼,因为他站着死去,为了他死去时脸上的表情。 我的目光从书页里抬起,望着洁白的天花板,努力想象一个三十五岁的男子的身姿和面容。 无从想象。 到处是三十多岁的男子。这个年龄的男人正在或即将驾驭社会。他们羽翼丰满,精力充沛,具备成功竞争的所有要素。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熟悉的不熟悉的,保养得当器宇轩昂的汗渍斑斑卑微畏缩的……各种各样的面容各行各业的中青年男子的形象中,我找不出一个能用“精神的站立”来形容的身姿,站着死去的身躯里,究竟应该贮藏着怎样的不屈的意志和毅力? 莽莽雪海中的杨靖宇骨瘦如柴形如刀削,这样的形象,生活中也有。走在大街上的这样瘦削的男人,只会让人们产生共同的担忧:一阵风过,即使不飘起来,总要东倒西歪。生活中那些三十多岁的男人,大多壮硕、甚至肥胖,目光从街头掠过,或者只用眼角的余光,都能看清在那些包裹工整的躯体里,用各种欲望和野心、用自负和狂傲、用猥琐和自卑堆砌起来的。玉树临风、傲岸等等的词汇,自然有不少的人继续用着,用来赞美那些体型匀称的男子,那些有大大小小建树的男子。用则用了,理解,却只能局限于物质层面。 找不到一个接近想象中烈士的身姿,还能奢望找出一张折服日本兵的脸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