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笔吟剑啸 于 2010-5-29 17:32 编辑
|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
也许是濒近古都花城,一年一度盛开的牡丹,吸引着四面八方对牡丹青睐的目光,也引起我对牡丹的情有独钟;也许是文人墨客对牡丹的赞颂,渐渐加深我对牡丹永不凋零的印象,这印象缓缓地、牢牢地拷贝在我的心底。
置身五月的明媚,眼前似乎晃动着牡丹绽蕾怒放的艳丽,赞叹着牡丹的魅力与委婉。于是,婉约着暮春的温暖与柔和,试图寻找着百花之尊究竟怎样的印象。
唐朝诗人徐夤曾这样描述:“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这——就是牡丹。
第一次邂逅牡丹,便给我留下最初的印象。看着牡丹那简单的姿容,想象着她凝集全部的精力,尔后在短短的时间里,犹如解冻的大江,如排山倒海般轰轰烈烈砰然勃发,倾其所有,纵情怒放,那般恣意那般壮丽,那般宏伟那般浩荡,真的是“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娇艳”,娇艳中透出一种毫不夸张的华贵,那不显露任何雕饰、令人折服的韵味,被冠以百花至尊的雅称。她被世人所仰慕、所期待、所赞誉是由于她的美。她美的秀韵多姿,美的雍容华贵,美的绚丽娇艳。美的惊世骇俗,她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以至诗人泼墨呼之为“名花倾国”,不惜收罗文字竞相咏叹。
牡丹“傲骨”,傲的对世俗不屑一顾。传说当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牡丹的傲骨还在于她姗姗的身影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走过冬的严寒,在一个角落挽着春天伸出的手臂,静悄悄翘望着微风细雨中桃、梨、杏花争妍斗春,却依然迟迟不肯开放。待到春花走过争奇斗艳而隐入暮春的背后,牡丹便绽蕾吐艳,妆点春与夏衔接的美丽。
牡丹“柔情”,柔情尤如涓涓细流,一路走过留下叮咚悦耳的沁心之音。那柔情轻拥着三月的寒意、四月的芬芳和五月的明媚。我曾经暗暗思索:那原本的娇艳雍容、那内在的傲骨铮铮似乎和柔情不太和谐,然而,细看牡丹摇摆在微风细雨的轻盈姿态,仿佛天外飞来的仙子翩翩降临人间,又恰似风情怡然的时装模特仪态万方,那林林种种的美姿不是柔情又是什么?我不由得默默品味她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去感受她在阳光里的火热与激情,去体会她解读给人们的美丽与庄严。
面对着牡丹这美丽与娇艳,我不由想起孙继纲《牡丹赋》中“得天地之灵气兮,国色神韵;集日月之精华兮,天香奇葩;流光溢彩兮,风姿卓越;雍容华贵兮,端庄典雅;鼎鼎之名兮,无须直唤;赫赫之位兮,尊曰国花。” 对牡丹的赞誉。“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是啊,牡丹,你不仅仅是花的尊者,而且还是文化古韵的天使,多少个文字也难以描述你的无限内涵。难怪你会一直占据文者、诗人的笔端,因为你的“品质”,你的“涵养”,你的“气节”,你的一切,奠定了人们永远对你的喜爱,把对你的美好印象深深地镌刻在心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