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顾老三 于 2010-4-10 17:12 编辑
诗人根据字典的解释是: 一种将文学体裁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章的人。
后面文字进化后,诗人又解读为“湿人”意思是一种喜爱淫秽好色文章的人,他们的语言离不开性。
诗人最早的出现在商末周初时,当时将一些词句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周代时还有一种叫寺人,现存史籍中记载较早的“寺人”,在春秋时期他们又叫“竖刁”,或称“竖貂”。
竖貂是个人名的引称,就像孔子,字仲尼,四人帮批孔时亲切的称呼他为孔老二,孔老二也是因此由来。伯排第一,仲是第二,我们常说的伯仲之间就是第一跟第二之间,竖貂此人就是挥刀自宫以进后宫当官的。“竖”的本义为短小,此处大约是在哀叹被阉掉的那话儿,“貂”则可能是他喜欢的服饰。后世称宦官为“阉竖”,正来自竖貂的名字;秦汉宦官的帽子常以“貂”作饰,他们就是在向竖貂致敬。
宦官后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成为竖貂、宦官的代名词了。太监就是上面所说的“寺人”,这词据考证大约在周代时就这么叫了。“寺”由“士”和“寸”组合而成。“士”为象形字,本义是男人生殖器。
后有学者进一步考辨,“士”是未成年男子的生殖器,俗称“小鸡鸡”,因为从甲骨文的字形看,它是细细的一竖置于一横之上,不够粗壮。这一点恰如“女”与“母”,二者字形相似,只是“母”的字形更丰满,且在胸部多了两点,象形熟女;“寸”为指事字,表示手腕处掩着一柄小刀。“士”和“寸”组合在一起,就是用刀割去男人的生殖器。
21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语言学家顾十三经过旁征引博论证了“寺”诚不堪,或可以“詩”救赎。所谓“詩”,即使“寸”割“士”的小鸡鸡,“士”仍然要把想“言”的讲出来。特别是现在的诗人,是一种喜欢说傻话、谎话、胡话爱发表文章的寺人,他们跟寺人的分别是会识字会写一点文章,喜欢说谎话,因为他们比一般的寺人能言能字。但他们又跟寺人一样,其文章是一种没生殖器官没内涵的文章,这种文无想象力更无生命力,是一种看完后无法到达思想高潮的垃圾。。。。
简池曾问过我为什么会说:“我打电话给丁三发同志时,他说此时自己正在嫖鸡,搞完后再回电话给我,当时我觉得他是个诗人。”因为他就是一个没鸡鸡只会吹的男人。简池你现在明白什么是诗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