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实在是一种太容易被误解的语言。它的表面布满荆棘,裹挟着不满的、焦躁的、甚至是伤人的利刺,常常让听者下意识地退避或反击。然而,若你肯耐着性子,拨开那层尖锐的外壳,便会发现,那荆棘之下包裹的,并非冰冷的石头,而是一颗滚烫的、名为“在乎”的心。
它是对走偏的航船发出的信号。一个对工作再无期待的人,会选择沉默地敷衍,将激情冷却为机械的重复;唯有那个仍将项目视若己出、渴望它抵达光辉彼岸的船员,才会因看见方向的偏差而焦急地拉响汽笛。那刺耳的鸣笛不是噪音,是责任心在燃烧。
它是对蒙尘的关系拭去的尝试。我们从不与陌生人计较餐厅的嘈杂或公交的拥挤,却会向亲近的人抱怨一杯冷掉的茶,或一次被遗忘的约定。这并非苛责,而是潜意识里的相信——相信这段关系足够牢固,能承载这份不完美;相信对方足够重要,值得我费尽周折地“挑剔”,只为让共同的风景恢复它应有的明亮。最深的失望,从来是悄无声息的。
若你听见抱怨,不妨暂且放下被冒犯的直觉,去看那声音的源头。那或许是一个笨拙的守望者,在用一种曲折的方式呼喊:“我还在这里,我还关心着这一切。” 若你懂得,这世间的许多锋利言语,便会瞬间褪去攻击的锋芒,显露出其柔软的底色——那是一种不肯放弃的期待,一种仍在跳动的在乎。
所以,当你再听到抱怨,或许可以轻声问一句,不是“你为什么有这么多不满”,而是“你在乎的,是什么?” 答案的背后,可能正是一片你未曾看见的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