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拾荒者》写得好,有人说如果写得篇幅长一些,人物更丰满着一些,悲剧色彩更浓些,就像余华的《活着》。但对我而言,读《拾荒者》不如看《雪船》那么惊艳了,纯属个人喜好。
我想可能是因为这篇是写实的,写的是在农村经常可以看到的形象,我又恰好是农村人,能感觉文字的真实但感觉不到内容的新鲜,感觉不到人物刻画得多深刻,可能恰恰因为主人公是真实人物,情节大部分是真实的,反而限制了有贤驰骋想象吧。
前几天跟孩子打麻将,他拿牌的时候有点不诚实,又犟嘴不认错,被我骂哭了。他正处于叛逆期,为了帮他舒缓情绪,认识到撒谎和犟嘴的危害,我给他讲一个老家人的真实故事:
他年龄小我一岁,个子遗传父母非常矮,读书不是特别好。家境极差,母亲严重哮喘,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父亲是个杀猪的,后来脊椎坏了,按不住也抬不了猪,也丧失了大部分劳动能力,姐姐出嫁,条件也不好,也帮不到家里。他四五年级就辍学了,先是跟父亲学着杀猪,父亲身体不好后,他就独挡一面了。
小学毕业后,我一直读初中、高中、大学,回家时间越来越少,跟他只能算认识,但不多话,难得几年见次面,最多点点头。曾经有交集,但分叉之后,彼此越走越远。记不清是大几还是刚工作不久,我回家,忽然听父母说他死了,被人打死了。震惊了很久。
他和一个朋友知道另外一个朋友家里有钱,两人半夜去偷,被人发现追赶,他逃脱了,同伙那位朋友被抓了。他以为朋友不会招供自己,上门去装中间人说和,没想到那个同伙朋友胆子小,被揍之后早把他供了出来。结果自投罗网,被人家逮了起来。正好当天赶集(我孩子也去过那个集),他和他同伙被有钱人家插上小偷的标签,押到集市游街示众,边走边打,其实是动用私刑。他的朋友服软,一声不吭,他骨头硬,一直骂骂咧咧,表示不服,被整整揍了半天,吐血了。
放回家里后,无钱去大医院医治,只能到村里的赤脚医生家里拿点止疼药,压一压疼。内伤无法治愈,大便一直拉黑血,情况一天比一天差,没过几天就死了。那时已经2000年前后了。据说最后只拿了一两万赔偿,扣除签下医药丧葬费用,所剩无几。
这就是一些真实的农村人的生活和生命,苦逼的程度不常见,但也绝对不罕见。所以对于志城叔这样的人物和他的生活,我没觉得特别苦,可能这样的人,在二三十年前的农村太多了吧,很多如志成叔一样的农村人,像被大石头压在地上的小草一样,顽强、扭曲而卑微地《活着》。有的至今还在挣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