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刺刀是热兵器时代最后的白刃战。说到拼刺刀,就不得不说日军。日本是资源匮乏又野心膨胀的国家,他们为了侵略中国,必须考虑性价比最高的武器。对此,日本人发明了最具日本代表性的步枪,三八大盖。三八大盖枪身长,再配上日本的三零刺刀,会比正常的步枪配刺刀长一截。日本人又从日本剑道中萃取经典的刺杀招式加以拼刺训练,因此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人的白刃战就是中国军队的噩梦。
我姥爷是八路军中的一员,和日本人拼过无数次的刺刀。他说:“在抗日战争开始阶段,拼刺刀时,最精锐的老兵连队和日本热需要四对一。如果是新兵连队,需要十几个打一个才有胜算。不过日本人穿的是钉子皮靴,比较沉,跑起来不够快。”在各种史料记载,国民党军队面对日军的白刃战也是无奈,曾经有2000多国军围着600人白刃战,最后被反杀的战例。
不过战争是学习和突破的过程,为了应付日军的白刃战,中国军队也是各自想了很多办法。喜峰口抗日,西北军大刀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用大刀压制了日本人的刺刀。只不过现实并不是什么破锋八刀,而是一手拿大刀,一手拿手枪。第二次19军夜袭日军,主要是有心算无心,打了日本人措手不及。所以呢,电视里演得中国军人拿着大刀随便砍死一个又一个日本鬼子,那不是真实的。从没有一种招式可以在不讲规则的战场无往而不利。大刀是打不过刺刀的,个别高手可以赢得局部胜利,但不能改变整体劣势。
第二个想出对付日军刺刀的人是傅作义的军队,发明了飞刀战术。因为傅作义看到日军只要上了刺刀就不会开枪,所以他要求军队在日本人上刺刀的时候也不要开枪,在双方冲锋到一个十拿九稳的距离时同时开枪,这样日军会被当场击毙一批,又因为子弹的穿透后对后面的日本军可能还有杀伤。不过这种做法也就是占一下的便宜,等双方绞杀在一起,开枪就会伤到自己人,所以最终的胜利还是取决于拼刺技术。
面对日本人,最不惧的就是马家军的回民支队。这支回民武装力量本来就以凶残野蛮著称,一到白刃战,帽子一摘,一手拿着马刀,一手拿着拧开盖子的手榴弹,受了伤就自爆,手榴弹杀伤半径6到7米,双方搅在一起的白刃战中使用,杀伤力是巨大的。这就是横的怕不要命的。
日军最不愿意面对的是八路军,因为八路军是最擅长于思考和学习,并且成长速度最快的军队。八路军的武器装备本来就不好,有些部队枪都配不齐,只能用大刀长矛充数,但是在白刃战时,面对日军的拼刺技术,开始也是不适应。在开始八路军采取的办法是用枪打腿。日军拼刺技术好,但如果腿上重一枪,马上战斗力减少8成,很难再形成威胁。开枪打腿因为射击角度向下,不容易误伤自己人。第二是八路军本身缺少弹药,冷兵器搏杀是安身立命之本。抗日战争开始后,几乎每天都在练拼刺技术。杨成武将军发现日本人的拼刺优势有两个,一个是技术熟练,另一个是武器长。技术需要时间练习,但是如果不开枪,红缨枪就比三八大盖加刺刀更长。可是红缨枪有个问题:日本刺刀锋利,红缨枪与之拼几下就断了。为此,八路军设计把红缨枪的枪杆放在油里面反复浸泡增加韧性和强度,同时在枪头改变设计成倒刺型,这样一旦戳中日军,就可以带下一块肉,让对方瞬间失去战斗力。在这种设计下,一个用刺刀的八路军加两个红缨枪手就能对付一个精于拼刺的日军。为此,在日本士兵的日记中,有人也提到过:八路军会装备一种很恐怖的长剑......。
同时,八路军是最积极学习日本人的拼刺技术的,八路军优待俘虏,在捉到日军俘虏后,经过长时间感化,有很多日军俘虏开始为八路军效力,八路军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如何将机枪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以及拼刺技术。吕正操将军提到过:“到了1944年,日军再和八路军白刃战的时候,一个照面,成片倒下的已经变成了日军。”
在最激烈的八年抗战中,国民党的成长在于武器装备的提升,单兵素质的提高,可是从单独对日军的战绩来看,似乎在长沙会战以后再少有佳绩。而共军消灭日本人的数量是在反扫荡取得胜利之后是在快速增加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日本人占领区生存,既要应对日军扫荡,还要提防国军同室操戈,在装备占极度劣势的前提下面对战争,学习战争,适应战争,最终赢得战争,着实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