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学习读书,实际上就是在做三件事:学、思、练。
学是单纯的学习,向老师学,向书本学,向现实世界去学习。
思就是学习中的思考。
练就是单纯的练习,为了熟练度而反复的针对性的做题训练。
决定人一生的学习高度的,当然是学习。最低级的是向老师学,中级的是向书本学,最高级的是向现实世界学习。绝大部分人的学习只能停留在低级,中级就是高校人才了,高级的自然是科学家,是那种真正的科学家,而不是徒有其表的只会把别人论文据为己有的博士后、院士。然而无论在哪个档次的学习中,都需要思考与练习。越高级的学习,对思考的要求越高,对练习的要求反而越低!
今天的家长都在盯着孩子的成绩。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越低级的学习,练习的决定因素越大。所以越是无知的家长,越会把努力定义在孩子的练习上。很多孩子确实很努力,并且是真努力,就是成绩不好,原因就是没有思考,始终在低档次学习。如果没有思考,学习就不可能从低档次迈向高档次。
再说资质,资质越好的孩子,思考能力越强,需要练习的时间越短,这样他的学习越阶速度越快。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看似没那么努力,却有谁也比不了的成绩。资质差一级的孩子,知道思考,也勤于思考,但是思考能力没有那么强,需要练习的时间又相对多。所以他们需要更努力才能实现学习的越阶。这种孩子的学习,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容易陷入思维歧途而耽误学习。但是也可能一朝悟道。
再说教培班,所有的低级、中级教培班都在做一件事。以高中的教培班为例:就是把所有高中应该学习的东西,包括老师教的,和书本上自学的,老师教了自己思维能力不够不能领悟的,自学没学到,或者学到了也看不懂的知识,都尽可能的变成不需要那么高的思维要求,而是能用低级的训练所替代的东西。而高级的教培班,比如各种顶级竞赛班,就是把本来应该是自学或知识探索的东西,变成老师教学,并引发学生思考的东西。
然而,不论是哪种教培班,都存在影响孩子向更高阶的学习跨越的能力,所以中国高校学生很多,但是真的得诺贝尔奖的学生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