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读书对国人的耽误比成就多,即便算上读书红利年代,依旧如此。没错,在读书红利时代,确实有不少穷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从穷乡僻壤到大城市安家落户。但是也有不少人因为读书求而不得,从而出现精神问题,甚至自杀。
为什么到今天,读书竞争越来越残酷内卷,还有人认为读书是最好的进阶途径?那是因为人们有种错觉,只要努力读书就能成功。嗯,不少读书成功的人分享自己读书成功的例子时,都说自己努力、勤奋、坚持、执着,那请问你怎么不说你聪明呢?因为说聪明会被外行骂吧?实际上说什么努力、勤奋、坚持、执着会不会被这样做但是读书没成功的人说装逼呢?我想一定会的。
曾经有个动物的故事:一只岩羊的孩子被狼吃了,但是它意外得到了一只狼崽,因为涨奶和母性,就把这只小狼当小羊养了。慢慢小狼大了一点,刚刚断奶。一只豺要攻击母羊,母羊退无可退,只能等死。狼崽开始也害怕,但是为了保护母亲激发了血性,和豺拼命。狼还小,不是豺的对手,但是越打越兴奋,似乎身上被豺咬的伤口也不那么疼了。豺为了一口吃的,犯不上把命搭进去或者受重伤,最后放弃了母羊,跑了。这个故事能证明什么?我觉得是狼在特殊环境下血脉觉醒,而不是羊在特殊环境下血脉觉醒。如果那不是小狼,而是小羊,它敢和豺拼命吗?就是拼命也不过是白白送死!读书也是一样,有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天赋,通过勤奋努力创造了奇迹;可有的人根本没有读书天赋,如果教育资源再不够,他努力强求就是浪费生命。
我们看看读书改命的概率是多少?先说红利时代,我们可以说所有的大学生都算读书改命。问题是那时候考上大学的概率是多少?外地我不清楚,就说北京,从区重点高中能考上大学的也就5%上下。如果在经济发达的城区,这个比例会高不少,问题是人家富家子弟读书上大学根本不涉及读书改命的问题,这个不能算。如果在算上小学、初中淘汰的人,我觉得当时北京穷人读书考大学的概率也就是1%。我是最后一届大学公费生,我的小学毕业50人左右,考上市重点、区重点、相对好一点的高中的学生约为10人,这就是20%,到了中考再淘汰一批,以及减去非寒门,差不多是15%,考大学时再淘汰一些,大概是10%。可是到了我的大学时期,用读书改命来定义,最后数据差不多是8%左右。这还是北京穷人读书改命的比例,如果是外地,我觉得还到不了这个比例。到今天,高中、大学扩招了,但是如果只算985、211这些相对就业有保障的大学的招生比例,实际上和我那时也差不多。
可是我们再看看被读书耽误的地方。
第一是身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书能涨一些见识,但是有些见识也会退化。作为70后,我们受读书影响少一点,但是高中班里近视的也有六分之一左右。更明显的问题是没有身体的底子,和我同龄人,亚健康基本是30多岁显现,身体机能在45岁之后退化。45岁时,父亲还可以轻轻松松的把60多公斤的堂弟举过头顶,平时基本不生病。我的叔叔婶婶们也是一样。母亲和姑姑因为总喜欢生气是例外,所以人呢,不要总生气。然而,80后,以及再往后的90后,身体素质差距就更大。到今天,小学生里面都开始出现高血压、颈椎病等中老年疾病。
有一次我坐出租和司机聊天,司机比我小,应该是80后,40到45岁之间。他给我讲去他媳妇家,帮老丈人上山挖红薯,最后累得走不动路了,他岳父一手提一个红薯麻袋,然后背着他下的山。我一直认为:对男人而言,身体比学识重要。现在女人总是出轨,有自身原因,我想也有男人体质下降,性能力不足的原因。
第二是劳动技能。在以前,各种劳动都不会干的男人是被人笑话的,而我们那时候是能做饭的男人都是被人羡慕的。到今天,各种劳动都会干的人是被当做另类的吧?实际上工作的本质是劳动,而不是学识。学识、科技是劳动的加持和助力,为什么中国高校学生从小吃遍读书的苦,长大却很难得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学习和劳动脱节了。高分低能、纸上谈兵的人实际上社会价值有限,现在像IBM等很多大公司,谁能给他介绍进去人才,就可以支付谁介绍费。每年高校毕业生1300万,人家IBM的HR是瞎子还是傻子?为什么不用高校毕业生?去今天的人才市场看看,多少高校毕业生在抢工作。是个大学生就有人抢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第三是其他特长。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读书,很多孩子,外行都能看出读书没前途,但是还被家长按在书本上卷。实际上这对孩子只是折磨,没有什么促进。就在今天,我还在帮一个孩子做五年级期末补考试卷。那孩子学习不灵光,可是干别的很聪明,干活麻利,格斗天赋比我儿子还要好。我劝人家家长不要和孩子读书较劲了?想想还是算了。我从小到大见过太多的读书天赋一般的孩子了,家长非要和读书较劲的,基本上生活痛苦,自己充满怨念。家长放手的,生活反而幸福些。
实际上在今天读书并不能保障生活质量,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在读书的时候少和坏孩子与恶劣环境接触,将来步入社会卷赛道的时候,也可以远离阴暗赛道。这是我对今天读书红利的理解。
第四是心理健康。今天中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数据,至少我身边看得见的休学的孩子就有4个,还不包括听说和不确定的。我不是不赞成读书,但是很多教育专家,我对他们的评价只有四个字:纸上谈兵!家长信了他们的话,孩子不出问题才是怪事!
读书普及教育,绝对是利国利民的,这一点国家已经做得很好了。然而全民教育精英化是扯淡的!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有损少年心理健康。我对孩子的教育观点是:是哪块料,接受哪个维度的教育;我自己什么条件,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支持。读书是什么?不过是一场修炼,自己竭尽所能去做就行了,将来的事情交给将来。用将来的可能去胁迫今天的读书,那是SB干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