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陈丹青:教育是救自己,是自己救
查看: 19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丹青:教育是救自己,是自己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4-23 12: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4-23 12:39 编辑


     陈丹青:教育是救自己,是自己救
——读陈丹青《我们都得一步步救自己》

       春水编前
还是大前年,读丁肇中央视访谈(应该是看节目),有这种快感。
教育交给官员,交给理念,交给知识体系,交给一级级学校台阶,某种意义都是荒诞的。
唯独孩子的成长,快乐成长,有个性,有创造力,有自己想法的成长,才是我们要的教育。
我们听听陈丹青怎么说。


陈丹青在《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中,对当今教育与文化表达了犀利且深刻的见解,其观点犹如一阵疾风,冲击着人们对现有教育文化生态的惯常认知。

谈及教育体制,陈丹青毫不留情地批判,将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精简为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当前教育常过早地让孩子背负成人世界的竞争压力,却又在成年人应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时,以种种规则束缚其思维。这种本末倒置,使得教育在形式主义中逐渐偏离育人的本质。他敏锐地指出,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年轻人的自卑心理被不断强化。学校和家长往往过于注重成绩、排名等量化指标,忽视了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导致学生在不断的比较和打压中,逐渐丧失自信。

在人文艺术教育方面,陈丹青认为当下呈现出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表面上看,高校不断扩招、增设学科、重视论文发表,一片蓬勃发展之态。但实际上,学生们“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 。教育过于功利化,学生们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却未能真正理解和传承文化的内涵,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在艺术创作中,技巧被过度强调,而感受、思想和创造力却被忽视。

陈丹青甚至直言家长和学校是“凶手”,他们将孩子塑造得和自己一样,缺乏个性与创造力,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又会延续这种模式,成为下一代教育的阻碍。这一观点虽然尖锐,却揭示了教育中存在的传承性问题。文凭在当今社会被过度看重,成为就业和社会认可的关键门槛,却也成为平庸的保证。真正有才华、有个性的人才,如梵高般的艺术家,可能因为不符合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而被埋没。

在文化方面,陈丹青强调放松政治钳制、放宽美学观、多元创作格局是文化发展的起码前提。回顾历史,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时期,文化领域百花齐放,大师辈出。而如今,教育官员大多只对上级负责,缺乏对青年、学问、教育和社会的担当,学生也在权力教育下,事事认同权力,缺乏独立精神。美国艺术家做事极度投入、认真、有韧性,这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当下中国文化界所需要的。中国人做事常取巧敷衍,缺乏踏实和老实的态度,这无疑是文化发展的一大阻碍。

在陈丹青看来,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会“救自己”,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烦、不放弃、不敷衍,哪怕是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样的小事。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实则蕴含着对自我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只有当每个人都能从自我教育做起,中国的教育和文化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4-23 12:4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4-23 12:42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支持。这篇文章特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4-23 14:16 |只看该作者
像陈丹青,贺卫方等人是用了时间差和信息差博得一时之兴,捏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天国美国,当时间差信息差过后他们也难以博得眼球。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4-23 14:28 |只看该作者

唯独孩子的成长,快乐成长,有个性,有创造力,有自己想法的成长,才是我们要的教育。
=========
这就是一句空话……
不学好语文怎么写文章?不学好数理化怎么有创造力,天上掉下来的?
再说“有想法的自己成长”,想法从哪来,难道不是学来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不会走路就想跑那是痴心妄想。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4-23 14:38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5-4-23 14:16
像陈丹青,贺卫方等人是用了时间差和信息差博得一时之兴,捏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天国美国,当时间差信息差过后 ...

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丰富,对于人的成长都是很大的助益,这当然也是教育的外环境。
近几十年,中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有大大的提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4-23 14:38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太笼统,分段说: 小学/中学/高中/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4-23 14:39 |只看该作者

自己怎么做?具体的措施有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4-23 14:44 |只看该作者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是庞大的体系,不借助学校的力量就想贯通,那得啥样的天才呀。
我知道郭麒麟是不上学学了表演和相声算是成功了,其他的还没听说。

不是我们不需要教育,而是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在提倡启发式的素质教育,声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但是别忘了还有“熟能生巧”这个古训,不管什么教育,不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思考,那就相当于空手套白狼,不用钢材能造出机器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4-23 15: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4-23 14:28
唯独孩子的成长,快乐成长,有个性,有创造力,有自己想法的成长,才是我们要的教育。
=========
这就 ...

你这不是我的意思。
识字,说话,阅读(读经典),写作,即学好语文是我一贯的主张。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4-23 15: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5-4-23 15:23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5-4-23 14:44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是庞大的体系,不借助学校的力量就想贯通,那得啥样的天才呀。
我知道郭麒麟是不上 ...


我没有说知识体系不重要。
其实教材的知识体系是胜过其他读物的。
当然我更不会说不要小学读中学,不要小学中学读大学,那怎么可能?到大学的台阶,层级是必须的。
我说的是太死。比如对英语的要求。比如两个唯物主义。比如数学(很多大家数学不好)。有很特殊的人才语言不好的也有。
这都是不防碍他们成才的。
也就是因材施教的思想。也就是个性成长的思想。也就是专才有专路,特才有特路。
比如有些背书、刷题、做高分的学生。缺少创造力的问题。缺少对知识内容贯通理解的问题。他们要是做老师,也是会复制应试机器。
你应该是聪明人。如果虽然不是很好,我说的好懂,至少你懂。我旁边还留白了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4-23 15: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5-4-23 14:16
像陈丹青,贺卫方等人是用了时间差和信息差博得一时之兴,捏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天国美国,当时间差信息差过后 ...

我还是劝你读一读陈丹青的原文。
你太自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4-23 16:54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4-23 15:21
我没有说知识体系不重要。
其实教材的知识体系是胜过其他读物的。
当然我更不会说不要小学读中学,不 ...



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做的太不细致了,表面工程做的好,因材施教做的不到位,这是真的。
稍微费心的事情就没人去做了,同时,也没有人愿意承担颠覆传统带来的后果。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4-23 17:18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4-23 16:54
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做的太不细致了,表面工程做的好,因材施教做的不到位,这是真的。
稍微费心的事情 ...

这里两个传统。一是建国,应该说恢复高考以来,又掺杂原来的惰性因素的传统。二是隋唐科举沿袭下来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4-23 17:26 |只看该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5-4-23 17:18
这里两个传统。一是建国,应该说恢复高考以来,又掺杂原来的惰性因素的传统。二是隋唐科举沿袭下来的东西 ...



上周末去我外甥家,他家小孩1周岁,看他们买了一堆幼教的识字卡之类的,一个是字小信息多:什么图片、汉字、英语,一股脑印在一起,还有一个按钮小孩一按就发音,一说大堆。这个对小孩有害无益,孩子可能记住一些表面的东西,但是到最后什么也学不会。

家长宁可买这样的东西省事,也不愿意给孩子做点清晰的识字卡,字体大大的,一个卡片上只有一个字的那种,让孩子踏踏实实的记住一个字。

当然,我只是拿这个事举例,
以此类推,教材也是一样的,信息量大、有用的少,一勺烩。
包括陈丹青也一样,能不能说点有用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4-23 17:3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4-23 17:26
上周末去我外甥家,他家小孩1周岁,看他们买了一堆幼教的识字卡之类的,一个是字小信息多:什么图片 ...

那我跟你讲两个不一样。
创新的跟学习的不一样。比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人家拿出来;和你学懂打通不一样。(何况不少人还搞不懂。)
写剧本的,创造人物是成型的;这跟表导演 完成不一样。显然前者更难。导演新创造,或角色自己出新另说。
至于教育,当然参差是对的,个性针对性是对 的,因材施教是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