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这歌的,应该都过半百了。
那时上小学,夏天热的汗珠四溅,老师临时把课堂改在果园边的树林里。
课间,一群娃娃兵团围着老师坐一圈,边挥手赶起落的蚊子,边学这首《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歌曲旋律优美,非常适合儿童合唱,再加歌词政治正确,当时广为流传。一开始南腔北调,两天后吧,就基本整齐划一了,甚至哪句还有种和声的韵律感。
以后大家就迷上了,在课堂唱,在操场唱,放学路上唱,夏天在麦场高高的麦垛上唱,冬天在没膝的雪地里唱……总之这歌贯穿了整个小学五年,有一年乡儿童节汇演好像还获了奖。
升初后,各种流行音乐多起来,开始唱霍元甲,陈真,火烧圆明园,少林寺,后来有费翔,小虎队,童安格,beyond,再后来更多中外音乐如潮般汹涌而至,它们有的铿锵激越,有的柔婉抒情,经典者众。但每到孤单寥落时,尤其父亲去世后,熟悉的旋律不时在脑海自动播放——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中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这是心中驻着的那个小小的我对一段时光的记忆符号。歌声里有泥土味的乡情,有倒挂校园老槐树下的钟声,有玩伴的笑,父母的爱,它们就像焊在了心尖上,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回忆里吹响这首歌,代表一些故事虽已成过去,但一直埋在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