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教育中,女性不如男性适合教育子女,因为过于情绪化。老人更不适合教育隔辈,因为隔辈疼。有些老人,对自己的孩子能狠下心,玩棍棒教育眼都不眨,但到了到了第三代,就会有近乎不理智的疼爱。在我儿子小学时,我还见过老师的孙子被现在的学校老师说的无地自容。对于老人的教育问题,我总结了隔辈疼造成的以下问题:
一、不忍心纠正孩子的缺点:
有些老人,就能做到孩子骂人他觉得口齿伶俐,打人觉得勇敢,说谎觉得聪明,护食觉得厉害......,再大的问题也没有孩子受一点委屈大。当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说起孩子也是和风细雨。千言万语就是三个字:舍不得。这样能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才是怪事。
二、以践踏规矩表示自己的宠爱:
越是底层的老人,这种问题越严重。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给不了孩子太多的东西,无法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宠爱。于是就靠践踏规矩来凑数,到了老人那里,一切的规矩都不是规矩。这种老人直接是在给教育拖后腿。
三、知识认知的落伍:
不要说是个普通的老人,就是今天的大学教授,他们的学习教育理念有价值几何呢?至少我看到的那些今天北大教授的教育理论,呵呵,恐怕按照他的理念,孩子考个985都费劲!他们那个时代,考个大学才需要学习多少东西?有什么资格指点今天的学习教育呢?他们说的很多观点真的特别可笑。而普通的老人在这方面认知会更少,很多人的学习认知还停留在小学不用管,成绩差也不要紧,自己知道学习很快就追上来了,让他们管孩子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可能一线的退休老师好一些,毕竟他们离今天的学习教育近一些。 以上三点是老人不适合教育的主要表现,即便他们不直接参与教育,也会干扰孩子父母的正常教育。另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
四、极度偏向:
有些老人就是极度的偏向,比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要只是一碗水端不平正常,可是如果差得太远是不利于教育的。
五、发泄转嫁:
有些老人把婆媳矛盾,对女婿、儿媳的看不上转嫁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是隔辈疼的另一个极端。
后两种老师的情况相对少一些,不作为主流。但是据我观察,前三种是大多数。当然也有很理智的老人,他们应该是适合教育孩子的,但是数量真心不多。作为老人,总觉得自己帮着带孩子,一到孩子上学,父母就不领情了。他们觉得伤心,父母无情。实际上,父母未必忘记了老人帮着带孩子的恩情,只是对于上学以后的孩子的教育,大部分老人是不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