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24-12-7 11:18 编辑
据史料记载,古时候品茗场所就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大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舍、茶室等称谓。茶舍由来已久,据说两晋时期就已经有了茶舍。茶舍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娱乐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流动式的,一般卖的是大腕茶,价格优惠,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茶馆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听评书讲故事、聊天休闲也是其乐无穷。
古洋州就有一家老字好茶舍,字号古洋州茶舍,据说年代久远,连那些老年人也说不清洋州城这家茶舍开了多少年了。茶舍的大厅悬挂一副四尺宣名人书法“洋州茶舍天上客,主人奉茶笑相迎,细品仙毫似花香,老友难忘旧日情”。
记得小时候,大姨夫常去古洋州茶舍品茗听评书,每天中午吃过午饭,老人家就去了城里那家茶舍。一次我在大街上路过那家茶舍,一眼就看出了大姨夫坐在那里一边听着评书,一边品茶。我对大姨夫的印象深刻,他高高的个头,匀称标致的身材,平时总是穿着一件长大衫,唯一的爱好就是闲暇无事时去茶舍听评书、喝茶聊天,摆龙门阵。很多年过去了,大姨夫对以前在茶舍品茶的那些故事还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我去大姨家玩,没有看见姨夫,大姨说,你姨夫坐茶馆去了。
我们当地把去茶舍喝茶称为坐茶馆。大姨夫和蔼可亲,特别喜欢小孩,他经常会给我讲起他坐茶馆的那些故事。那家老子号茶舍的门口还郑重其事地挂着招牌,上面用黑油漆写着古洋州茶舍几个大字,正厅几张条桌一字型摆开,两边摆上几条长凳,大约能坐二十多人。每个品茶的茶客面前都摆着一把茶壶,一个茶碗。一壶茶的价钱是一毛五分钱,一个人从上午十点钟至下午三、四点钟,老板给沏上一壶茶,中途自己添加开水,有的茶客如中途换茶叶,再另外付一毛五分钱。茶舍的老板为了招揽生意,还特意请来一位说书先生,说一些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英雄故事,如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杨家将等等。说书人眉飞色舞,茶客们听的也是津津有味。说书人每说上一小段就想休息一会,这时他就卖个关子,说到关键的情节处就戛然而止,来一个“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故意给茶客们留个悬念。
这时,茶客们便摆开龙门阵了,有的茶客接着说书人刚才的话题聊了起来,有的茶客添枝加叶,发表不同的见解,大概是他们听的版本不同,故事情节有些不同的表述,有时候大家争论的热火朝天,茶舍气氛一下热闹了起来。古洋州茶舍,说来话长,茶友相聚一起,听说书唱戏,其乐无穷。几百年来,茶舍是老年人品茗,悠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五、六十年代,茶舍的生意还是满兴隆的,那里仿佛成了老年人的文化乐园,许多老年人一有空了就去茶舍听评书,听完评书了就开始摆龙门阵,生活悠闲不亦乐乎。每到说书人休息完了,就招呼大家安静下来;闲话少说,书归正传,话说........,这时茶客们又开始听起了评书,个个是聚精会神,眼睛都不眨一下。直到下午四点钟说书人也到点走人,茶客们才各自回家。第二天,茶客们掐着点又来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姨夫坐了几十年的茶馆,听了几十年的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