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论坛管理组 于 2024-10-14 16:55 编辑
章太炎骂杨名时:“炎黄之胄,而服官异族,岂能以理学称哉?”意思是杨名时这种满清异族走狗,炎黄子孙都不配做,还有什么资格谈学问。
而春秋战国乃至秦汉唐宋,这样国家互相倾覆更迭,你跑到对方做官,就不会被开革出炎黄子孙的道德风险。老丑举战国为例,以为民族复仇无从谈起,殊不料春秋战国几霸几雄概系炎黄苗裔。孔子游列国,言语文字沟通一无所碍,有一种出入邻里走亲戚的感觉。纵横家今日为魏相明日做秦相,也没有为服官异族的指谪。因何?春秋战国之争,兄弟阋墙式械斗罢了,纵观史书,从夏商周开始到春秋诸国,其血脉往上考证,都和五帝有关。而非什么老丑说的蛮夷。戎狄之国也有,不过都是秦齐等霸主拥有征讨权的工具式配角。某个诸候实力强劲了,就向周王讨要代王伐戎的权力。
如果没有蛮夷戎狄这些番外野蛮民族作参考,华夏苗裔炎黄子孙就无从谈起。如果以地理为区分民族标准,谁抢得中原谁就敢称炎黄。九州中原这块大地就是一个不知羞耻为何物的妓女。
炎黄史家的三观变化史,就是一个从处女到烈妇再到妓女的变化史。五胡乱华之前,史家以炎黄为傲,传承有序,蛮夷这个小流氓就是看一眼咱家的阁中嫡女都是大不敬之罪,五胡来了,行戎狄之事,脱裤行走于长安洛阳之间。文人突然发现炎黄二字并不具有震慑戎狄的功效,于是官服异族,张宾事石勒,王猛事符坚。史家扭扭捏捏抽出笔来把这几个蛮酋写出了明君的样子。这就好比自己亲爹死了,有一个强盗冲进家门,大杀一通,留下一地尸骸,占据其母的卧榻,然后正儿八经让幸存的儿子出来叩拜新爹,过了一年半载,龟儿子一看,嘿,这新爹真不赖,听得进劝,咱家良田美妾更盛于亲爹时代,于是巧立民族融合之名,坐在兄弟的坟堆边大写炎黄的道德文章。
五胡的后爹晋身史是一个极坏的开端。自此炎黄二字不复为蛮夷所惧。只要稍有力量就想做炎黄系继父。草原上的夜是寂寥无聊的,只有胡琴吱啊不成曲的呜咽,蛮夷女人膀大腰圆一身牛屎味,蛮酋们举起牛角杯想念中原的牙床和柔若无骨的妇人,于是掷杯而起,饮马洛川,元清后爹又来了。。。
华夏文明至此尽矣,以九州为床,炎黄艳母于床上作竟夜之媚舞,竖子鼓笙,龟孙鼓瑟,大清破阵乐响彻炎黄大地。而艳母宛转承欢,竖子作画,龟孙立传,仿宋太宗幸小周后旧事。
至此不复有炎黄正宗,不过一融合大杂碎罢了。
。
2024/10/14 1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