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星卒斋主 于 2010-12-30 18:02 编辑
世间人与人的美好感情,无外乎三大类,一是亲情,二是友情,三是爱情。三者缺一就不是完美的人生;三者缺二,就是残废的人生;三者都缺,那就不叫人生。可要是三者齐全,那就是一种幸运了。母爱属于亲情,是亲情中的至高无上的感情,亲情之中,不论是兄弟情、姐妹情,以及其他的叔侄情、祖孙情,甚至是父子情,都不可与母子情、母女情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友情和爱情大都是人后半生的事情,可母爱却可以从小到老伴其一生,即便母亲走了,可母爱依然存在我们的心中。母爱是亲情之中最浓重的一种感情。在如今的社会里,是唯一没有被污染的爱,当任何爱都蒙上铜锈的时候,只有神圣的母爱能够拒腐蚀而永不沾,禁得住糖衣炮弹,保持着亘古不变、自始至终的圣洁、纯朴和伟大,这也是我们人类没有向动物界妥协的标志性品格之一,这种本能性的爱还没有泯灭,是人类的大幸。
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最仁慈的爱,最宽容的爱,最奉献的爱,总之是最伟大的爱。母爱是一首情诗,装点着我们的梦;母爱是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的身;母爱是一幅画卷,明亮着我们的眼;母爱是一泓清泉,涤荡着我们的心。母爱如春天,鸟语花香,枝繁叶茂;母爱如夏天,热情奔放,阳光灿烂;母爱如秋天,红叶满山,硕果累累;母爱如冬天,深情如雪,洁白一片。母爱是我们前行的灯,母爱是我们后退的港。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每每听到这首歌曲,眼泪便会不自觉地流,看以这歌为主题歌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时,一任眼泪狂流不止。是啊,在这个苍凉的世界上,还有比妈妈更好的人么?当然没有!母亲的伟大总是让我们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去表达,有妈的孩子是块宝,可没妈的孩子却只能是根草。
我一直以为,没爹的孩子不算是“大不幸”,而没妈的孩子却是个真正的“小可怜”,特别是孩提时期就没了娘,那就是人生的大难一场。“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不管父亲以及别人如何做,但都不可能做到母亲那样,缺少母爱的孩子实在是人生的特大损失。“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死了娘呀,过了几年,娶了后娘,生个弟弟,比我强呀,他吃菜来,我喝汤呀。”如此的日子恐怕就更难过了,甚至会造成一生的人格缺陷。
母爱是一种本能,是天下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的事情,并且都做得那么精彩。不论贫富,不分贵贱,不管美丑。就像一只老母鸡一样,用其毕生的精力和爱去庇护着她羽翼下的孩子。不管你是贫困,还是富有;是羸弱,还是健康;是平民,还是高官;是远在他乡,还是近在身旁;是身处坦途,还是心临逆境。母亲总是与我们一路同行,情相系,心相牵,血脉相通,血肉相联。世界上有不生孩子的女人,但决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
女人可以是依赖的,母亲却是独立的;女人可以是邪恶的,母亲却是善良的;女人可以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女人可以是阴险的,母亲却是慈爱的;女人可以是浪漫的,母亲却是现实的;女人可以是懒惰的,母亲却是勤劳的;女人可以是粗心的,母亲却是细心的;女人可以是自私的,母亲却是无私的;女人可以是索取的,母亲却是奉献的;女人可以是冷酷的,母亲却是温暖的;女人可以是渺小的,但母亲却永远是伟大的。
母爱,可以让人奋不顾身,直至付出生命。唐山大地震时,救援人员挖出了刚刚咽气的母亲,却发现一个婴儿护在她的身下安然无恙,口中还含着母亲的食指,原来她濒临死前一直用乳汁喂着孩子,乳汁干了,又咬断自己的食指,用自己的血让孩子活了下来。无独有偶,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当救援人员从已经死亡的母亲的身下救出婴儿时,孩子正睡得香甜,发现母亲手机上的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母爱,可以抗拒自然法则,具有超自然的神奇力量。越战时期,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被一粒子弹射中,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扑倒而死,而是慢慢地蹲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拍下这组镜头的美国记者流着泪对别人说,她是怕压着孩子,才忍着不死,蹲了下去。好一个“忍着不死”!母亲,也只有母亲才能在生命消失的最后一刻还能“忍着不死”,这是一种超越生命之外的宇宙力量,才能让母亲做到这跨越生命极限的壮举。
母爱,可以在子女需要自己的时候,主动放弃生命。挪威的一位母亲,为了拯救身患绝症的女儿,为女儿捐献了肝脏之后,从容地开枪自杀,给女儿留下一段令人心碎的话:“宝贝,诀别是为了让你更好地成长,宝贝,妈要和你变成一个人了。只能这样,否则我们谁也无法在这个世间存活下去,假如你不在了,妈妈的生命将毫无意义。所以,妈妈把健康的肝脏留给你,让你好好地活着,而妈妈的爱永远和你在一起”。
古今中外,尽管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母爱却都是一样的。这种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现象真是令人叫绝,我之所以称其为“文化现象”,那就是人类的母爱比动物的母爱要高妙得多,这之中有着更多的智慧勇敢等人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