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4-6-16 21:50 编辑
各种摘抄,主要摘抄于先知书店~~
大家在童年时期,应该都看过一本漫画书—— 《父与子》。这是一代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所创作的关于父子亲情的爆笑漫画,以幽默诙谐的创作风格带领读者感受亲情的温暖。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本书诞生于纳粹时期,是一本在阴霾中诞生的暖心之作. 《父与子》的作者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希·奥塞尔。他生于1903年3月18日,在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的一个村庄。少年时代的奥赛尔就显露出杰出的艺术才华,他在课余时间画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画。 从莱比锡艺术学院毕业后,他为前进报画时事漫画,用他的画笔辛辣地讽刺和揭露了当时那种不择手段夺取权力,并***地利用这种权力的行为。 1932年,卜劳恩画了一副讽刺漫画,很明显,漫画主角高大的立像后,隐藏的是希特勒。 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卜劳恩因这些有着政治倾向的画作,被剥夺了工作,生活艰难。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困顿,精神郁闷。 而《父与子》这套作品,其实就是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创作的。 1934年春,德国《柏林画报》准备开辟一个新的连环漫画专栏,卜劳恩被邀请试画这个专栏的草图,于是他开始创作漫画《父与子》。 1934年冬,笔名埃·奥·卜劳恩问世,卜劳恩是他童年时生活的城市,通过这个笔名,他也表明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同年12月13日,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 1934—1937年,《父与子》在《柏林画报》上连载三年,大受欢迎。
在《父与子》首次发表的时候,卜劳恩的儿子克里斯蒂安不过三岁,和漫画中的儿子年龄明显不符。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倾注了父爱的作者,在真实经历之外,表现更多的是自己的想象和希望。 漫画中的父亲:秃头的大胡子的爸爸,童心未泯,慈祥、和蔼、幽默。他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孩子的好友。 漫画中的儿子: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四岁,调皮、聪明、可爱。 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幽默,这些灵感,多数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印象,或是他与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整本漫画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 画中的父子二人,父亲童心未泯,他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孩子的好友。由于年龄差别和性格上的矛盾以及两人碰到的一些奇遇,造成了可笑又感人的趣事。 把人与人之间朴实纯真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沉而真挚,深入人心,表达了人类永恒的情感。 那时战火不断,硝烟弥漫,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笼罩整个国家,《父与子》犹如荒漠中的一片人性绿洲,温暖了德国。 结束了《父与子》的连载后,卜劳恩继续创作了一些非政治性的漫画。随着他的名望越来越大,纳粹政府要求他创作政治漫画,为了一家生计,只能陷入矛盾当中,他直言不讳:生活已经没有了意义,对工作也充满了厌恶。
1937年,漫画中的父与子以一组《告别》跟读者说了再见,父子俩手牵手消失在空中,一个变成了月亮,一个变成了星星。 1944年,卜劳恩因为对当局不满遭到告发,被捕入狱,《顽强的小鸟》是卜劳恩在狱中的最后一张漫画,此时他已经知道自己面临着死刑。 这幅漫画有着更深的寓意。恶猫能把小鸟吞进肚子,但无法禁锢的是小鸟的思想。而小鸟身处逆境,却可以用音符表达自己的无畏。 行刑前一天,卜劳恩为了保护朋友,同时也为了最后的尊严,于狱中自缢身亡。在他留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我为德国人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从此之后,漫画《父与子》就再也没有了后续故事,而真正的父亲卜劳恩,也再也不能看着儿子长大了。 卜劳恩逝世时,他13岁的儿子正身患重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克里斯蒂安离开了德国。但他从未放弃与父亲有关的工作。为了纪念父亲,他整理了父亲的画作,结集出版,使得后人有机会看到卜劳恩的艺术风貌。 2001年,克里斯蒂安去世。去世后他和父亲卜劳恩葬在了一起。再也没有时间和空间会让这对父子分离了。
《父与子》在20世纪30年代就传入了我国,当时鲁迅,丰子恺等大家都推崇备至,可谓是一本跨越时代的经典。充满了温情和幽默。乐观和善良,这样的品质会穿越时空,永不过时。 这个世界啊,总是朝着无趣的方向飞奔,上个世纪是革命,战争,运动,这个世纪是房子,车子,票子,然后卜劳恩却在那样一个黑暗压抑的年代里,创作出父与子这样温馨有趣的漫画,不仅给当时的德国人以心灵慰籍,也让今天的我们深受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