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下午,儿子转发了个表情包。打开一看,巧了不是?正好作为近期家长教育话题的佐证——母亲承担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
表情包的主题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
内容:大小两只猫,母猫边走边侧头,温柔回视小猫;小猫信步前行,很欢喜的样子。母猫的标注是“接我放学回家的妈妈”,小猫的标注是“告诉她今天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的我”。
能分享这个,大抵是感同身受,有所触动吧?足见母子关系。
儿子跟我的日常相处,都是些轻暖的琐碎,琐碎到先生嫉妒不已,说儿子踏进家门,第一句话总是:我妈呢?看见老妈就安心了,从来不管老爸在哪的。
我就安慰我家先生,说涉及人生大事,或者面临选择了,儿子会找你提供参考意见,咋没打算跟我磋商呢?他现在习惯跟我分享,是没找女朋友的缘故,等女朋友到位重心偏移,谁知道我这个老妈搁哪里呢。
先生哈哈笑,总算平衡了似的。
我的这话不算空穴来风。
记得儿子小时候,我们常拿他打趣。有一次,说及老妈和未来媳妇吵架,他会护着谁的话题。结果儿子瞪圆了眼睛,质问,都晓得是我媳妇,老妈干嘛跟她吵架啊?
真把我给噎住了。但,我又预设场景,继续诱供儿子,说,我肯定是要让着的;万一呢,万一呢,哪天没忍住,真吵起来了呢?
儿子想了一下,认真答,那,我护着媳妇吧。你都有老爸了;媳妇一个人,多可怜。
把我笑倒了。想说,媳妇,你在哪?好丈夫一枚,已帮你打造好了。先生也说,这暖男品行,妥妥的好丈夫好父亲啊!
那个时候儿子多大?好像不足十岁吧?但,差不多已能窥见其家庭和睦、平安喜乐的人生轨迹。所谓幸福,是有来处,也有去处的。由此,可证。
无独有偶。
前些日子,侄子忽而找我,很郑重其事,说有个话题,爹(女干爹)帮忙参考一下?原来他忽而想通了,愿意接受“相亲”这档子事,牵扯两个女孩子的选择:一个是职业教师,另一个职业是医生。医生这个占了地理优势,距离侄子工作地儿不远。
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我脱口而出,说,先见见教师这个吧,这年月距离不是问题。医生么,……算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
理由是:教师职业的女孩涵养和素养大多都不错,倾听能力和包容心也更强些,对家庭关系和子女的教育都好,尤其是节假日相对较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养上——顶多在最难的时期需要父母的协助,而不至于让父母越俎代庖惯溺孩子把孩子给嚯嚯了。
担心太过理性遭到侄子反感,我想了想,补充说,你可能会觉得爹现实,但,我们谁不是活在现实里?爱情可以虚幻,婚姻指定不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哪哪都需要理性面对,是不是?!
侄子能来跟我商量,大抵也是信任我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理。
后来果然是见了这个女孩子。让人倍感欣慰的是,俩年轻人颇有点相见恨晚,双方父母也都颇为满意,目前进展顺利已正式订婚——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我就想起来一个词:择偶标准。
农业家庭化生产时,是怎样的需要呢?当然是能换钱的猪(女儿)和能干活儿的牛(儿子),所以流行的择偶标准,男的是能孔武有力,干活儿,女的是屁股大,好生养——兼顾干活儿,就更妥了。
故不存在太多“家庭教育”的预见和系统性的理念,对后代的教育是依赖原始的拙朴、善良,以及家族和道德规范约束。哪怕有着“一窝鸡仔,总有一个打鸣”的梦想,倒更像是期待掉馅饼、撞大运的机遇,并不是算严格意义的有意识引导、教育和培养。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择偶标准也随之而变。理性的选择是什么?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肯定优先考虑品性,双商和三观之类,而不会肤浅定格在外相。
这几个词看似独立,实则互有交集,都有利于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更有助于对未来小太阳、小月亮们的教育和引导——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差不多可以窥见。有一种说法,择偶不慎毁三代。起码,我是认可的。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考虑?有待进一步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