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证“结论是价值观对条件的运用”这个判断,本身就是难事,从最浅的层次去讲,似乎可以含糊过去,从最根本的层次去讲,则会产生自我循环的情况。为了让大家简单切入,就从最浅的层次去讲。举个例子:
一个对蛇深感恐惧的人,把他关在一个幽暗的房间中,在房间中放置一段弯曲的绳索,让他朦朦胧胧的得以看见。他如果误认那是一条蛇,他必定会惊恐不已。
在这个小例子里,可以把“对蛇深感恐惧”当作他的价值观,而“蛇”这个条件却是个误认,结论是惊骇。
在这个例子里,有意思的是对现实的认知。一条误认的蛇,而那不是一条真的蛇。但那份恐惧感却是发自内心的。
在这样的例子里,你可以随便更换价值观、条件,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这是一个养蛇人,根本不怕蛇,就算把那段绳索换成真蛇,他也不怕。但养蛇人可能会怕猫,怕狗,把一只猫或者狗放在房间里,同样能让他心生恐惧。恐惧这个结论是相同的。
明白这个浅显的结构之后,我再告诉你更深层次的事情。
首先说说价值观的事情。人的价值观不是单一的,而是拥有各种各样视觉的复合物,我们有审美,有道德,有个***利意识,有群体意识,有局域文化差异,有各种各样的背景,有不同时间不同的情绪反映。你什么时候运用它,也并不是你说了算的,当它造作的时候,你还以为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它对你有极深的蒙蔽作用。此处不深入研究它运行的机制,只是简单地说,它有习惯性的机制。它让你成为一个稳定可以预测的系统,意味着,它让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审美、道德感、权利意识、文化认知等等,还存在多种类型上的不同,而同一种类型还存在高低程度的不同。
然后我们谈谈所谓的条件问题。条件,这里可以说是对象,然而,就像我们提到的那段绳索一样,我们每个人对同一事物,能了解到客观的事实吗?显然是未必的。假设我们用N个条件来完整形容一个客观事物,我们能了解到的多少有些残缺,如果这N个条件当中,有一个主条件是关键性的,如若遗失这个条件,我们所见,基本上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我们常说,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又说,人被业力所限,所看到的也是主观的。这种情况是普遍的。
在这个环节,前文提到的价值观和我们能看到的事物,已经开始发生了纠缠。人们常说,这是立场先行导致的。就是这样的原理。
最奇妙的,价值观对条件的运用,是如何产生结论的。读者读到这句话,必定还不知深意。我们常常说,因为我怕蛇,我脚底下有一条蛇,所以我感到恐惧。大家平时研究的,是把这个因为和所以当成了一个三段论的逻辑模型在使用。但请注意,我这里讲的是逻辑如何得以成立的道理——在因为所以之间,我提问:它是如何得以成立的?
因为所以之间,探索的是这个宇宙最根本的动力。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可以单独进行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因为所以之间》的帖子。有时间再整理出来单独发。
结论是价值观对条件的运用,这个判断是一个理论工具,你可以用来看人,看事。例如一个人对某事很愤怒,你可以先考察他的出发点是什么,再考察的阐述的事实是什么,你再考察他是如何运用的(逻辑恰当性)。大多数中国人的根都是善的,则不是不道德的,但大多数中国人可能是缺乏审美的,大多数中国人是缺乏个***利意识的,但大多数中国人是具备群体意识的。这样的冲突就会非常的明显,哪怕是对同一件事,更遑论是各自看到的“事实”可能还是主观性的(被业力所限)。在需要审美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强调的是权利,这种矛盾就不可调和。而在需要道德的时候,一个人强调的却是审美,这同样是一场灾难。
研究中国江湖上的成功学,你就能知道,它片面地强调了个人的努力,而忽视了社会条件和自身的条件。从成功学这个角度去说,条件,就是运气,包括投胎技术,忽遇明师等等非主观因素。成功作为结论,还需要人能够辨识社会条件,主观能阅读到的,是否符合客观的主要条件,你采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对这些条件进行运用,是否符合社会运作的逻辑,你才能成功。一个人想通过欺诈,偷盗,杀人越货、赌博的方式,想取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可能性就非常小。
成功的人可能也是无知的。这里说的无知,不是说他懂不懂的问题,而是说他压根就是这类型的人,他是发自内心的去诚信,而这种诚信也没经过理性的选择。他也是发自内心的去勤奋,天生就能够团结人。他这些品质,能够适时合乎逻辑地运用到社会条件当中,他就会成功。你也别再问他为什么如此这般就会成功,就像前面说的,在这个因为所以之间,藏着宇宙运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