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关天茶舍 音乐与文章
查看: 62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与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0-5 13: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1,音乐,传记与小说


我犯愁谈小说,往往声称不读小说。小说是小说家心上想什么,手下写什么,因为未必是作者身历眼见,所以书中人说什么做什么,书外人未必会感受什么。

好的传记远胜于小说,传中人敢想,敢言,敢干,而不妄想,妄言,妄作,做传的人又不妄写,所以读者会认真,真感于心,实受于身。

音乐中音高和音色大多数时候不能直接产生身体上的动能,但是音乐确实是一种力量,它有速度,有形状,有指向;而且,音乐有动作性,有颜色,有温度,有重量;它能把人的手,口,心,眼有机协调起来,动而成舞,观而见象,唱而有腔,受而可感,身心合体,人我对话,婉转成为一个整体。

看很多人写乐评乐记,习惯以小说之眼观音乐,往往过度审美,夸大眼中之美,大而又大,以至于大象无形。却往往忽视音乐的知识性,音乐也有其文字符号,也可以像小说一样阅读,音乐的审美应该建立在音乐乐句的解读基础上,而不是跨过乐句,直接化实入虚,审无形之美。这种情况在读小说时常见,可以称作"望文生义";我发现有些人在读佛经时也是如此,不先看佛经的句子在说什么,而是直接跨过语句,进入"不可说""不立文字"的虚空境界,自以为佛。实际上,音乐也是从阅读乐句开始的,快慢,轻重,明暗等等感情的变化,都是在仔细阅读中准确理解的。

听音乐人人都有天赋,听懂音乐唯有努力。学会一门乐器,是听音乐的必需基础;不会乐器听音乐,就像不写小说而奢谈小说,不写毛笔字而狂论书法。学一门乐器,无需精通,只需熟练,然后可以阅读音乐。最后始可与谈音乐也。

音乐,本质上是对话。各种乐器之间在应答酬和,演奏者在倾诉,倾听者在理解,这也是对话。音乐对话与小说不同,小说是通过语言文字实现对话,常见常用,而音乐对话往往陷入无言无理,是以无解……所以,阅读音乐是倾听的开始,连人家说什么都读不懂听不懂,又如何深入音乐呢?

以音乐之眼看小说,则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最有音乐性,书中没有一个活人,却喋喋不休成一本书,一系列故事流淌在空灵中,超越语言,却气韵生动。如果用莫扎特比喻《彼得罗·巴拉莫》,那么《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则是贝多芬。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10-5 13:21 |只看该作者







2,音乐与诗

中国传统诗论,可以移而论音乐。《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与元九书》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音乐是好东西,教我学会读西方诗,学会读意识流小说。我回头反思,为什么我原来读不懂?当我不懂雪莱惠特曼与普希金时,当我不懂追忆逝水年华不懂尤利西斯时,我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此反观对照,我从多种视角明白,音乐和任何事情一样,本身自足,可是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只能走进一个侧门或偏门,即使走正门也是一样,难见其全也。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0-5 13:22 |只看该作者








3,音乐与贴牌

音乐是什么?它是贴牌。在中国二三十块钱做的衣服,贴上一个欧洲牌子,卖两三百欧元。音乐,就是贴在日常琐细上的名牌。洒扫锅碗瓢盆橱床地,出入柴米油盐酱醋茶,或喜或烦,或忙或闲,音乐贴心,音乐体贴,则生活充满欢喜。过日子,就是善于贴音乐,不同的场景里自然哼出一首歌。京剧,歌剧,无不是日常生活的描摹。日常生活既然能活到音乐里,音乐自然也要活到生活中。

音乐之美可以譬喻爱情之美,其中妙处远远胜过小说。传统小说写爱情,已经落入郎才女貌的窠套不能自拔。好看,有钱,都是且仅仅是不连续的断点,这些点可以写得很亮很耀眼,但那不是爱情,因此小说也不是爱情小说。爱情是一张笼盖四野的穹庐,完整,连续,眉头心头没有涯岸,眼中口中一切是一,虽有三两个星星点点会消失,然而完整的爱情天空不会磨灭。爱情之美根植于日常生活琐细,心中有爱情,心中有音乐,所以有日常生活。音乐和琐细须臾不可离也,爱情和琐碎须臾不可离也,琐碎琐细之间,心中有爱则贴上一个名牌,是谓爱情,心中有乐则贴上一个名牌,是谓音乐,爱情和音乐的牌儿,一定以及必定是自己亲手贴上的,而不是别人贴给自己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0-5 13:22 |只看该作者








4,音乐与美食

孟子曰,"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说这话时,正与齐宣王讨论国政,赞扬齐君热爱音乐。在饮食之人性上,孟子彻底违背了孔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知音乐与饮食有很深厚的关系。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君子以饮食宴乐",所以孔子对音乐理解很深。

春秋时君子还是亲自下厨房的,君子下厨房是普遍性的日常生活,详见左传。但是到了战国,"君子远庖厨也",所以他们那时虽然热爱音乐,却不能正确理解音乐,很难理解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会下厨房,会作菜,音乐肯定也很出色。音乐和炒菜,都需要有高超的直觉。盐,百味之君。加盐适量,加盐少许……这就是直觉,因锅制宜。音乐的特色,根本也是直觉。譬如随便一首音乐,往往会有好几个版本,对比不同版本对同一首音乐的演绎,其中差别很大。作曲家的乐谱上都明确指示演奏时的力度,速度,连奏或者断奏,为什么却出现不同的版本呢?演奏者为什么理解不同呢?因为直觉不同,心法不同,所以手法不同。

要想吃出滋味儿,首先要亲手作出滋味儿,最先还是要心里觉味儿。心里油盐不进,又怎么作出好菜啊?心里没有音乐,手上敲,嘴上嚎,那也不着调儿啊。

作菜必须心里先有谱儿,然后作出菜来才合乎菜谱儿。音乐首先是心情,然后才是脸上表情。现在看很多歌手唱歌,声音不好听,感情不饱满,倒是脸上表情很丰富,我觉得这都是颠倒本末。比起歌手,我更喜欢模特儿,脸色木木的,呆呆的,身上衣服富丽堂皇。歌手正相反,脸色丰富多彩,歌声苍白干瘪。

同样道理,作菜而有品,也是要表面看去很简单平常,吃起来却有味。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0-5 13:23 |只看该作者








5,音乐,穿衣,作菜,远方与近身


音乐,兴起于日常,又不困陷于琐细,它能感发远方。诗人之思,舟人之歌,旅人之行,愚夫之吹牛,愚妇之长舌,小说家之作……无不是欲暂时逃离琐琐之困溺。离开,离而不断;离去,离而不舍。是谓遥情。

身安于琐细,心动于遥情。音乐,使人静,使人动。在大调与小调的转换之间,心情有明有暗;随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血气有低沉或高昂;休止有长与短,气质则分成忧郁与爽朗……音乐,是使人在遥情与琐事之间徘徊的艺术。

作菜,穿衣,也同样处处时时像音乐使人周旋,协调。作菜推重搭配,有的菜味浓,则不宜混炒,就像西北黄土谣独唱则妙,贺国丰老师清唱,亦如螃蟹清蒸也。作菜最重火候,火有先文后武,又有先武后文,正如音乐有大小调,唱词有平仄清浊也。

善穿衣者也善搭配,一身衣服必要突出主色,主色陪颜色不过三;音乐则讲,丝不如竹,竹不如肉,配乐不掩人声,和声不可盖主唱也。音乐讲究行云流水,气韵生动;穿衣也切忌衣裳僵滞:颜色和质感不宜头重脚轻;眼影不宜夺眼神;饰品不宜多,口红不宜重,多则伤人灵气,灵气在整与全,越素淡越显灵动,浓重则隔则滞。

音乐之道,和而不同。各种乐器,音色各异,各不相掩。相反而相成,混而不浊。衣色有互补互删,所以不像音乐那样多音交响,一身颜色不超三种,多则花人眼,晕人目。作菜则贵清,辅料不掩主料色,香料不盖食香,否则浑浊且腻,一餐俗气。

善周旋则穿衣有远神,善协调则作菜有深味,善音乐则琐细起遥情。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0-5 13:23 |只看该作者








6,


文章讲疏密,疏兴浪涌,密连群山。音乐讲轻重,轻则绮縻,重则浏亮。是故文章通于音乐焉,缘情以绮縻,体物而浏亮。情动乎中,物感于外,内外呼应,目击道成。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0-5 13: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不懂音乐,也不咋懂诗。
我是纯喜欢,纯玩,一点不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0-5 13: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没学过乐谱,也没学过声乐,就是听听唱唱。
唱歌很快乐。可能是你说的音乐之美的直接领悟。
写小说一样,写长篇有很大的创作乐趣的。非常满足个性化的诉说欲。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0-5 13:37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一样乐器也不会,也不懂乐谱,但是也还是痴迷好听的音乐。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0-5 14:08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有关音乐与文字的帖子很讲究,细细读来,明白一些道理,音乐,文字,有着很多相通很多相互解析补充。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0-5 14:48 |只看该作者
会下厨房,会作菜,音乐肯定也很出色。音乐和炒菜,都需要有高超的直觉。
------------------------------------------------------------------------------------------------
此句商榷。做菜需要什么,真弄不明白。音乐学起来比做菜简单。
家有正经学过音乐的,他也不会做菜。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0-5 21:28 |只看该作者
音乐有诗意,诗歌有韵律美。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0-5 21:29 |只看该作者
小说是交响乐,散文是小提琴曲,诗歌是钢琴曲~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0-6 07:29 |只看该作者
论金 发表于 2023-10-5 13:26
我没学过乐谱,也没学过声乐,就是听听唱唱。
唱歌很快乐。可能是你说的音乐之美的直接领悟。
写小说一样 ...





我也就算敢说~~

不管说的好不好对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0-6 07:31 |只看该作者
薄荷味 发表于 2023-10-5 13:37
我也是,一样乐器也不会,也不懂乐谱,但是也还是痴迷好听的音乐。




听音乐上瘾

有一段时间比较厉害

慢慢也就淡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0-6 07:32 |只看该作者
晨风午阳 发表于 2023-10-5 21:28
音乐有诗意,诗歌有韵律美。





是的。好像都是相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0-6 07:33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10-5 14:48
会下厨房,会作菜,音乐肯定也很出色。音乐和炒菜,都需要有高超的直觉。
------------------------------ ...




咱不矛盾啊

你家人不会做菜会音乐
我说会做菜就会音乐

很完美~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0-6 15:19 |只看该作者
音乐是生活的背景。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0-7 10:40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0-6 07:32
是的。好像都是相通的

嗯,我觉得文字和音乐有很多想通之处,音乐能填充文字所不能及到的情绪。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0-7 11:02 |只看该作者
~亦寒~ 发表于 2023-10-6 15:19
音乐是生活的背景。

赞同。音乐入心,有穿透力。不分国家民族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0-7 22:36 |只看该作者
我对音乐还很不懂。
不过一直为文章配背景音乐,凭直觉去选,有些会完美契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