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10-6 09:19 编辑
我似乎实在愚陋,直到现在,才知道所谓“本”、“源”是螃蟹们说了算的。
譬如,“正能量”这个词儿代表着“强奸”——请注意,不是“强奸民意”的“强奸”,而是真实的生殖器行为。但,螃蟹却又补充说明,初中正经八百毕业了的,就应该知道能量是无所谓正负或好坏的。
这么自相矛盾,真的好吗?既然“能量”一词无所谓正负,“正”能量为正,“负”能量为负,类似辩论双方的立场而已,又怎么跟贬义词甚至是“强奸”沾边的?就因为你螃蟹所知的,才是所谓的“本源”?你所延伸的涵义,才是人间大道?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大约便是螃蟹们的真实写照:案此实为长吁短叹的发源地,一经螃蟹们正本清源,即“缩小为细菌,抑或放大为炮弹”都不可知,只能依赖于螃蟹们的定义了。
据说《甄嬛传》热映时,一个“嬛”字的读音引起大范围探讨,若需要“正本清源”的话,应该是读“xuan”的,可惜愚民们实在太多,疏堵都没有用,就这么以讹传讹开了。以至于我所见、所听的,从来没有按“本源”去读的。真是扼腕叹息!
幸好无伤大雅,读音而已,没必要太过批判。设若跟“贬义”什么的沾边,螃蟹们岂非又会喜不自胜,以“本源”之姿,站上舆论最高点?
然,“本源”于变化的语境而言,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有段时间,我执拗于“七月流火”的纠错。很多人以“流火”为“炎热”,是背离了本源,然,顾名误用的真的太多,我感觉实在有点纠不过了。就像“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之争。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便真“一词多义”了也未可知……
螃蟹们却依旧执拗于所谓“本源”,想要“清一清”,“正一正”。甚至在有人指出,还有比之更早的“本源”时,螃蟹竟然还能腆着脸诡辩,牵强附会说自己所说的“本源”,确切来说,是“公众视野”出现时。
其他吃瓜群众乐了没?反正我是捧腹而乐的。
原来所谓的“本源”,无需追至源头,追至典籍,而真是螃蟹们说了算的?
事实上,民间知晓“正能量”等同“强奸”的甚少。大概、也许,螃蟹们以为,他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可以代表“公众”?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另一个场景描画:螃蟹们大概是属于看见短袖子,能想到白胳膊,并进而至于关联上全裸和其他的那种?然后,将这联想和想象推而广之,要求他人也一并关联、一并联想的?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