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流评价桃花:重友轻色。
是玩笑,也是实话。桃花对朋友,确实没得说。尽管她自黑,说自个狗脾气。但真正读懂她的,都明白她的为人处世。
生活中,不乏这类例子:对朋友极好,极具包容性,却偏偏忽视爱人,甚至不惜委屈爱人。记得堂妹夫就曾跟我抱怨,说,若她(小堂妹)对我,有对朋友的十分之一,我也知足了。
然,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果不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从不把爱人的情绪当回事的,怎么可能真的“重友轻色”?
对爱人的幽怨,我转达之后,小堂妹如此回应:
他(堂妹夫)是我的呀,他跟我是一体的,我俩不分彼此;可我能跟别人不分彼此吗?我必须对人好才能维系情感,我若跟他还谨小慎微,极尽讨好之能事,我不得累死了?他不心疼我,他还抱怨,二姐你说,他是怎么想的?
原来这才是真相?真是令人唏嘘。
“重友轻色”是表象,不拿“色”当外人,才是本质。可,有多少“色”是懂了的呢?跟友拈酸争宠,试图打压“友”的存在,是不够自信呢,还是不懂爱人的为难?
冷暖自知,真不好判断。
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或许不在于外界的风浪,而在于小船本身不够牢固。他们说,情感的大厦若非由内而外坍塌,岂是外力能够撼摇的。细细咂摸,还真有些道理。
人,作为群体动物,不会一对一存在。爱情和友情(或其他情),势必有轻重权衡。“重色轻友”是本能,更是常态;然,表现出来,却多是“重友轻色”,为嘛呢?
认真想了想,或许该这么理解:看似“重友轻色”,实则,是以笃定“色”为前提的。也即,“色”在床上,“友”到碗里、杯里。
话说回来,世间并无绝对。所谓“笃定”,程度如何?要看相处模式,或者彼此多在意。设若欠缺默契或沟通,轻一轻,就把“色”给“轻”没了,也是有的。
有没有遗憾呢?还是那句话:冷暖自知。
就我个人而言,设若轻“色”失“色”,那,这色大约本不该存在?亲,或轻,是表现给外人看的么?连这点底气和默契都没有,要这“色”有何用?莫不是专门用来怄气伤肝的?
何况所谓“轻”者,要如何判断?比如“色”与“友”发生争执,除了站到“色”的前面去,与友对峙,还有另一种方式,是拖了“色”的胳膊往后拽——前者固然是重色,后者就一定是轻色吗?
可见,轻或重,都在心头。不用世俗的秤杆,而用爱去称量,或能更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