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23-9-22 19:02 编辑
旧作一篇,和小徐《七陇滩》。
碗城故事
■一百多年前,管老头一脸菜色,拖家带口来到碗城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曾是一个御厨。当他打开包袱,拿出几块野菜疙瘩感谢当地乡亲的时候,就更没人相信他了。好在碗城民风淳朴,行慈心善,父老乡亲纷纷拿白面馒头接济管老头,管老头吃着吃着忍不住老泪横流: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战火连天,颠沛流离,就是良厨也不得而食,仗人济口啊。
幸好本地属三省交界地带,四面环山,与世隔绝,状如大碗,因此被称为碗城;得此地利,除了偶尔有散兵游勇及流寇骚扰,这里的百姓们倒过得太平。管老头为养家糊口,重操旧业,整了个简陋的小饭馆。碗城林茂水丰,食材丰富,管老头颇具慧眼,遍寻当地特产,山花野草,林鸟溪鱼,尝试拿来下厨。他厨艺高深,也善于创新,几年苦心经营,就成碗城第一名厨,并自创碗城菜系——管家菜。管老头临死之时,敦敦告诫子孙:“若无碗城,即无管家。尔等齐心合力,将管家菜发扬光大,为碗城百姓更增美味佳肴。”管老头逃荒多年,苦饿怕了,至死都不忘那点吃的事情,此话说毕,两腿一蹬,嗝了去了。碗城人听了,尽皆唏嘘。
一百多年过去了,管家恪守老管遗言,在碗城发展兴旺,成了当地有名的望族,管家菜也名扬百里。到了管老头曾孙这一代,管家却隐隐分裂,就厨艺的发展创新形成两派,悄然对峙起来。跟他们一起对峙的还有“闻香阁”和“知味斋”。
闻香阁在碗城东大街十字路口,纯中式三层建筑,白墙青瓦,古香古色。正门朝西,大门上方挂着一块黒匾,黑底涂金三个大字:闻香阁。随眼一看,即知是高档酒楼。酒店南山墙面,一溜开着十来个橱窗,里面摆着各式卤肉、熟食和凉菜,若值饭点时刻,附近居民排队争买,宛如闹市。橱窗顶部安置数个排风扇,一年四季往外呼呼吹风,方圆百米奇香涌动。十字路口人来人往,闻到此香无不食指大动,口角生津,个个吞咽动喉,一脸猴急馋相。传闻有乞丐行至此处,突遭奇香,竟然哭号晕倒。附近学生上下学,常绕道而来,仰头晃脑,将鼻子深深的一吸溜,一个说:“我吃了肘子。”另一个说:“我吃了红烧肉。”志得意满,咧嘴大笑而去。就在山墙顶部的白色墙面上,镌刻四个红色行书大字:“闻香下马”。
闻香阁的老板就是管老头的大曾孙——管吃。
知味斋位于碗城西大街十字路口,正门朝东,也是纯中式的三层建筑。在知味斋隔街对应有一个广场,广场上矗立一对大型青铜雕塑,高约丈半,非狮非虎,形若麒麟,与知味斋遥遥相望,意态相谐,格局极美。雕塑甫立之时,有博学之士信步而来,指之笑道:“此乃饕餮,善品鉴,喜美食。”抬头望见对面的知味斋,抚掌大笑:“饕餮知味来。高也,高也。。。”知味斋未曾设置外卖橱窗,但一楼大厅面积庞大,菜品价格低廉,以供普通食客日常消费。据说碗城卫生部门曾做调查,知味斋附近竟多出胖子,且个个红光满面,嗓如洪钟。有好事者暗中观察,发觉果真如此。就有碗城的家长,忧虑孩子瘦弱,每月常多给几百元生活费,热切交待:“学校的饭食要是不好,就多去知味斋,吃胖点”。知味斋山墙虽无橱窗,墙体上却也镌刻四个大字:“知味停车”。
知味斋的老板就是管老头的二曾孙——管喝。
闻香阁和知味斋当然是碗城最好的酒楼;当地人曾调侃:知味瘦子少,闻香行人多。管家兄弟牢记祖上遗言,酒店虽然做得极高档,但为了回报碗城父老,都开设普通档次的大众消费项目,因此更受百姓青睐。物换星移,世事更迭,一百多年前的前城往事早已烟消云散,多数碗城新旧居民不知道管家菜的历史,更不知这两家酒楼的渊源。所谓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碗城人有说闻香阁好,有说知味斋好,也有人说两者都好。但去过知味斋和闻香阁的人都知道,在这两个酒楼的大厅入口屏风上,都有一溜金字——正宗管家菜。
那年碗城宣传部门欲推出当地文化品牌,管家菜当仁不让成为首选。闻香阁和知味斋在碗城齐名,不仅存在市场竞争,也有流派分歧,选哪家作为管家菜代表,成为两难。当地电视台有好事者提出,举办个碗城管家菜争霸赛,全程直播,哪家赢就选哪家做为代表。碗城百姓纷纷支持,碗城宣传部长批示赞同,一时全城沸腾。比赛的题目就是管家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七香莹鱼。
莹鱼是碗城特产,肉肥鳞少。碗城南山有个温泉湖。湖水上层水域温度很高,底部水域连通外界大江,水温相对较低。莹鱼即生长在湖底水域,因无法游到上层水域,常年不见阳光,莹鱼通体晶莹透亮,又因湖底四季恒温,水质奇特,其肉异常鲜美。只是打捞不易,必须通过深水垂钓捕获。莹鱼从水中钓出,经过上层热水猝然烫煮,活生生的鱼瞬间已然半熟,故而更加鲜美。而所谓七香,是碗城山中独有的七种香料,莹鱼入锅之前已然半熟,在稍加烹饪的过程中将香料完全融会其中,其味世间难寻,其烹饪技巧也极为考究。这道菜只有碗城有,在碗城也只有管吃管喝两兄弟会做。
比赛前几天,管吃在闻香阁收到一封来信,信里是一幅宣纸,龙飞凤舞写着四个字:“不过如此”。浓墨沉甸甸,衬着雪白宣纸,似有十分重量。秘书莫名其妙,管吃思索片刻,忽而一笑,带着秘书径直去了知味斋。秘书更加错愕,管吃已经有三年没去过知味斋了。在知味斋最高档的一间包房,管吃独独点了一份“七香莹鱼”。不久菜到,管吃尝了一口,秘书也跟着尝了一口。管吃问:“说实话,味道怎么样?”秘书略显尴尬的说:“说实话,我觉得还可以。”管吃微微点头,将那封信原封不动交给服务员,道:“把这封信亲手交给你们管总。”就此而去。路上管吃看秘书奇怪,就道:“我弟弟管喝来我们闻香阁尝了七香莹鱼,给我写了那封信。我们也来尝尝知味斋的,顺便将原物奉还。”半小时后管喝收到那封信,盯着那四个熟悉的墨字,捏着下巴,嘿嘿一笑。
比赛当天,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座无虚席。演出台上两侧各摆开一溜锅碗瓢盆及各式食材器皿,管吃管喝两兄弟各带一名助理,分居左右。台下正中是五名裁判席,宣传部长居中稳坐,其余四人也为当地文化名流精英。主持人是电视台一位漂亮的女主播。比赛开始,管吃管喝两兄弟,各持家伙,但见锅舞瓢飞,刀光铲影,火焰翻滚中阵阵奇香从台上两侧纷涌而来,观众评委暗暗叫好,寂静的大厅中吧嗒吧嗒的咂舌声此起彼伏。旋即,火熄铲停,盛菜入盘。
管吃管喝于两侧袖手而立,女主持人在碟子上做了暗记,左右调换几番,道:“这是一场公平公正的比赛,所有评委在品尝之时,都不知道这是哪家做的菜。”礼仪小姐将菜轮流端到评委处,五大评委伸筷品尝。各个初尝之际面色凝重,继而面带陶醉,继而眉笑颜开,显见很是受用。两盘菜轮番品罢,评委交头接耳讨论良久。宣传部长道:“我作为评委代表说两句。这两道菜,经我们评委组讨论,实在难分轩轾,无法取舍。不如这样,两位选手都是方家,让他们互相进行品评,评委组进行参考,随后做出最终的评判。”
选手互相点评,针锋相对,比赛当然更加热闹,提议受到全场热烈赞同。管吃管喝两兄弟听了,暗自准备说辞。主持人将两盘菜分别端到两人面前,两人各夹了一小口,管吃皱眉不语,管喝咂舌不言。主持人道:“有请两位大厨点评。”管吃缓缓道:“知味斋的七香莹鱼,主菜莹鱼的味道略显不足,香料的味道过于突出,有喧宾夺主之嫌。总体而言,不过如此。”管喝微微一笑道:“闻香阁的这道菜,有几味香料入味太浅,因为烹饪过程很短,未能良好掌握,所谓‘七香莹鱼’,若无七香,名不副实。总体来看,也不过如此。”台下观众听他们互相攻讦,一片嬉笑,都等着这场热闹的结果。
管吃管喝颇为紧张,拿眼看向女主持人,却见女主持人瞠目结舌,在两人中间愣愣发呆。忽然主持人一个机灵,左右看了看,矮声矮气道:“非常抱歉,刚才我一时马虎,犯了小小错误,把两个盘子搞错了,刚才你们尝的都是自己的参赛作品。非常抱歉~~”演播大厅瞬时寂静下来。忽然有人高声笑道:“这不是自摆乌龙吗?”大厅观众全反应过来,顿时爆发出一阵欢笑。管吃管喝站在台上,表情尴尬。
欢笑良久,评委代表宣传部长哈哈一笑,发言道:“管家菜是我们碗城的骄傲。闻香阁和知味斋是我们管家菜的骄傲。两位管总不仅都是管家菜的传承人,也是亲兄弟,你们的作品评委组分不出高下。实际上,现在来看这场比赛啊,毫无必要,这就是流派之争,意气之战。用你们的话说,不过如此吗。我只能说,有管喝这个弟弟,管吃这个哥哥不好当;有管吃这个哥哥,管喝这个弟弟不好当。所以,我建议,这场比赛不分胜负,因为闻香阁和知味斋都代表了管家菜,只有闻香阁和知味斋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管家菜。”宣传部长说完,大厅掌声雷动。管吃管喝都吐了一口气,互相对视一眼,拍肩握手,哈哈大笑。
这场比赛成为碗城一大乐事。赛后不久,管吃管喝兄弟共同成立了管氏餐饮集团,又过不久,闻香阁和知味斋的大门两侧都增添了一副对联,内容相同。上联:客旅闻香到;下联:饕餮知味来。经此比赛,两个酒楼名声更加远播,有很多外地食客专程到碗城品尝。最近,又听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3》即将来碗城拍摄管家菜,拍摄的主题就是——七香莹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