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呲 cī的本字 是 “龇”。
龇,有两个读音,zī和cī。意思是犬牙差互的样子。柳宗元《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龇zī 这个发音逐渐发展到以形象为主的词义方向,如:龇牙咧嘴zī,睚眦yá zì必报。
龇cī这个发音逐渐归结到 象声词,“啀 飺yá cái”,龇cī 在发音上非常接近 “飺 cái”。这两个字越来越简化俗化成“呲”,普通话标作cī,实际上的发音是“呲 儿”,这个字在口语里必须发儿化音,“cīr,呲 儿”,也就是 非常接近 “飺cái”,或者“策”。不这么发音就表现不出来这个字的 意思。
呲 cī,不能单个字独用,要么是儿化音如“呲儿”,要么组词作 “呲打”。但是,“呲打”这个词也是俗体字,本来应该写成“跐”cǐ,意思是“踩”。跐,踩,现在口语里常用,别踩哒别人抬自己的身价啊。
2,
以上是说 “龇” 分化的两条线,一个象形,一个象声。下面说“滋,泚,呲”。
前面说过“龇,有两个读音,zī和cī”。“龇”朝象声词发展成俗体字 呲 cī 以后,仍然会有人念作 “呲zī”,这没有什么不对。zī和cī都对。
但是呢,“呲zī”这个发音就容易与“滋水”“滋尿”发生混淆,有人把“滋泚”写成“呲水”。这是因为相同的发音zī而导致字形误用:滋,泚,zī 误写成“呲 ”
“滋泚 ”与 “呲”字形混淆之后,反过来又发生发音的混淆,“泚zī ”混成“泚cī ”。有时候念“泚zī ”,有地方发音“泚cī ”,其实也都没有什么错儿,别写错字形就行:滋,泚。
啰啰嗦嗦如许多,说的不好,也未必能说明白。总起来就是象形与象声之间不停地混淆,以至于发展起来几个俗体字,俗体字继续发生音形混用。
3,
再出个思考题,看看听明白没,若听得明白,就算我说得明白吧:
啀 飺yá cái这个词儿, 飺cái 发展成 呲 cī,那么,啀yá 又相当于哪个 古汉语字呢?别太费心,不容易答出来的。现在非常罕用。我认识那个字是从章太炎老先生那里学的,光知道其形,发音错了两年,两年多以后才会发正确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