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8-24 09:48 编辑
无蕊其人,近山、乐水,走笔细腻、生动。近期的配图文《七月看巧云》,被我吹毛求疵说,“文字增加了图片的美感”。
言外音:照片,逊色了些。
七窍玲珑心吧?这婉约表达,无蕊却是秒懂。随即回复,“手机的错,未拍出目击之万一。”后来他又说,“摄心的相机还未发明,为手写留下最后一点空地。”
颇觉柔软,又被逗乐了。
想起那天跟桃丫嘚瑟,发张旅途邂逅的火烧云,说,“黑河那晚,遇到了晚霞,感觉好美啊!”谁知妞来一句,“美啥呀,没看出来。”
白个眼,不理会她了。悻悻然一阵。不久,又莞尔。
或许她是对的,点评客观理性,也公正。从某种层面来说,图片看似与她相关,实则无关。类似“爱你,你不知道”的戏码。她无感,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我呢,加了太多的主观情绪,把自己给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试想,奔跑小半个中国,去往一个人的城市,是怎样的心情?不经意间回首,与半个天空的晚霞不期而遇,又是怎样的欢喜?
主观的光环,一层层叠加、美化……
我依旧爱着那个黄昏,以及那张“不美”的美图。
就像去银行办理业务,闲闲候场的时段,在盆栽绿植叶片,看见只小飞虫:金水虻(meng)。我心血来潮,记录如下:体态高挑,艳丽大方。
有朋友打趣说,不就蚊蝇类嘛,被你写成这样?果然文人的嘴,骗人的鬼。
爱上了爱的感觉。是这句套话吧?哈!自个儿乐一阵子。
记得有一次,在修改小诗时,无蕊说,还不够主观,我换另一个词吧。他的“主观”之论,把我惊艳到了。
认真想想,语言的独创性,不正是主观感受么?
延伸到日常:所谓主观,在于情绪的加重。消极起来,颓了颓了;开心起来,飘了飘了。其实是大脑在欺骗人。简而言之,算“先有态度,后有逻辑”:心里有什么,看见的,就是什么。
哎呀,不能深想,再想,就哲学了,还是简单活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