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鱼小溅 于 2023-8-8 12:07 编辑
全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前半句是老子的宇宙观。
后半句是老子的世界观。
从宇宙观切入,落到世界观上。后半句才是重点。
这里”圣人“并非神圣的人,而是指治理天下的人,即统治阶级。
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写给统治阶级看的,就是教他们怎么治理天下的。
在谈到诸子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仰望的姿态,甚至有点“舔”,觉得他们的观点一定高深莫测。
其实诸子所处的时代,资源信息都非常有限,他们是处在试图理解宇宙和世界的早期,观点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局限。
不客气滴说,他们没那么神~包括老子。
对了,这里“刍狗”的“狗”的用法及意思,和“添狗”的“狗”,是一样的。
“刍狗”,言其微不足道,指的是,屁民。
老子的“无为”也不是”不为”。
这里的“无”是一种境界。在“无”的境界里,万物各就其位,各安其命,天下无事。
要达到“无”的境界,关键是“道”。
老子认为,顺应“大道”,才能实现“无为”。
而这个“大道”的关键是,认命。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说的就是圣人安圣命,屁民安屁民。
圣人治礼天下,就是要维尺这个秩序。
这里这个“仁“,有点妇人之“仁”的意思~老子的意思是,圣人不要婆婆妈妈的,所谓关心则乱。乱了就不能“无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