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下旬,我所在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启动“百人百连”挂钩蹲点调研活动,以此牵引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把服务基层、服务官兵的工作做得更有温度。作为这个活动的参与者、沈政纪检部派出的代表,事前我没有刻意协调或选择去向,而是完全按照组织的随机分配,去了驻内蒙赤峰某摩步旅炮兵团三连。 这是一个连续10年与先进无缘的连队,基础设施比较差,士气也不是很振奋,属于那种不突出不冒尖但也不鼓包不冒泡的普通连队。但偏偏就在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连队,我发现了一个父母双双病重、家庭负担繁重但却爱连如家、爱兵如子、深得兵心的优秀基层干部——该连政治指导员宋佳斌。通过深入采访和挖掘,我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感动。 感动过后,更需要行动。我决心尽我全力宣传宋佳斌、帮助宋佳斌,并以此为抓手,推动三连全面建设走出低谷、迈向先进,使自己参与的挂钩蹲点调研活动不至于踩空落虚走过场。为此,从2011年5月中旬开始,到当年11月下旬基本结束,围绕挖掘和宣传宋佳斌这个知兵爱兵的基层干部典型,我做了大量采访、总结、筹划、协调工作,仅《蹲点日记》就写了10余万字,其余像调研报告、汇报材料、报告文学、长篇通讯、新闻特写等文字材料,几乎都是自己动手。那段时间我像着了魔一样,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其余时间几乎都用了这件事上。 身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围绕挖掘和宣传宋佳斌所做的一切,多少有点不务正业的味道,也引来一些误会和曲解。但我坚信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始终没有放弃,顶着巨大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通过深入扎实的采访、梳理和撰写了一系列文字,包括竭尽全力、实实在在为宋佳斌、为三连协调解决一系列实际困难,最终感动了三连官兵,感动了所在团、旅领导,感动了我们沈阳军区政治部首长和纪检部领导,感动了军地有关媒体和记者编辑,感动了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文友网友朋友。通过《解放军报》、中国军网、国防部网站、沈阳军区《前进报》,以及《赤峰日报》等军地媒体的广泛宣传,宋佳斌成了当时广为人知的先进典型;连续10年与先进无缘的三连,也在连队党支部的带领下追乘势而为、奋起直追,一举甩掉落后的帽子,历史性地跨进先进先列。 2011年底,三连党支部被所在旅评为“先进党支部”,连队获所在炮兵团全面建设机关和基层“双向讲评”第二名,被所在旅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连长王巍、指导员宋佳斌被团树为基层主官“一对好搭档”;指导员宋佳斌被所在集团军树为“基层干部标兵”并记三等功,连长王巍被所在团树为“爱军精武标兵”并记三等功;2012年3月,宋佳斌被沈阳军区树为“学雷锋标兵”并记二等功,同时荣获“学雷锋金质荣誉章”…… 2011年5月初识驻赤峰某摩步旅炮兵团三连政治指导员宋佳斌时,我37岁,副团少校;他31岁,正连上尉。 转眼12年过去了,我还穿着军装,佳斌已于3年前离开军营,成为5700余万复转军人当中的一员。 在历史长河中,12年的光阴如沧海一粟;而在我们并不太长的生命旅程里,12年的时光则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这是一生中最富活力也最为努力的一段时光,同为共和国军人,我,宋佳斌,还有我亲爱的战友们,我们一刻不曾懈怠过,始终在为那个绿色梦想、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努力着奋斗着。 特别是佳斌,这位年轻的战友兄弟,尽管经历了属于他的苦难与辉煌,但始终初心不改,始终善良而担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2011年初至2012年上半年,佳斌先是彷徨迷茫,继而选择坚忍和担当,就算已经谈婚论嫁的女友离他而去,他依然选择担起保家卫国和孝敬父母的双重责任;即便后来被总结宣传为重大典型,即使身患癌症的母亲最终撒手人寰,他仍旧踏踏实实履行一名基层主官的职责,同时尽其所能履行一名儿子的责任。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受住质疑怀疑、大喜大悲的考验,但佳斌做到了,不愧为“忠孝两全”。这一点,也正是我一直把他视为兄弟的主要原因。 带领三连走出建设低谷并获评先进单位、获得沈阳军区“学雷锋金质荣誉章”并荣立二等功之后,佳斌并没有飘飘然,依然兢兢业业,无论改任窗口连队的政治指导员,还是毫无悬念地成为团政治处干部股股长,再到后来提拔为营政治教导员,每一步走得都很扎实。 佳斌刚当干部股股长时,我们通过一次电话。想来是身为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敏感使然,抑或是真为这位年轻兄弟的成长进步考虑,我跟他讲得更多的,是要严守法纪、坚守底线,坚决不干以权谋私的傻事。要知道,干部股股长可不是一般岗位,位不高但权重、重要且敏感,稍不留神就会触碰法纪红线。 事实证明,佳斌经受住了考验。尽管个人成长进步一直较慢,但他还是顺利走上了正营职岗位,并扛上了中校军衔。而在9年前,这对于佳斌,对于他的父母,都是不敢奢望的事情。 不仅本职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佳斌的婚姻生活也很幸福。经历了家庭磨难和失恋折磨后,他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与一位赤峰姑娘相识相恋并结婚生子,如今已是2个男孩的父亲,日子平淡而幸福。 2012年下半年以后,我有意减少了与佳斌的联系,没再过多过问他的成长进步。我怕给他太多压力,更希望他凭自己本事和努力走好军旅之路。因为我深知,很多时候,来自外界过多的关注或帮助,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莫大的压力甚至成为负担;人生的路,最终还要靠自己去走。 值得欣慰的是,佳斌是个知恩图报的兄弟,时不时的会联系和问候我,不止一次要来沈阳或石家庄看我,都被我以各种理由婉拒。期间,收过佳斌和弟妹寄来的内蒙特产,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别的来往。 不是我假装清高,而是不想把纯粹的战友情、兄弟情搞得那么庸俗。我不止一次对佳斌讲:等你脱下军装,或者我们都离开部队,你给什么我都要;真正的兄弟,不在于一事一时的你来我往或礼尚往来,而是经得起职务影响、利益牵绊的冲击影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考验。 这么些年,我和佳斌就这么有一搭无一搭地联系着,偶尔想起,不时问候,各自拼搏,仅此而已。 2020年4月某天,已在营教导员岗位上工作三年多的佳斌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准备退出现役,并选择自主择业。 我很意外,问佳斌是不是真心想脱下军装。我一直记得宋妈妈生前哭着对我讲的那番话,一直记得她对儿子的期望:“…孝顺我,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不能对不起那身漂亮的军装……”我也相信,佳斌会把母亲的叮嘱或期望放在心里,不会轻易选择脱下军装。 面对我的意外,佳斌实话实说:“不是真心想走,也真舍不得脱下这身军装,但自己毕竟年龄大、进步慢,任职时间短、后备排不上、提职没希望,如果继续赖在这个岗位上,会耽误后面年轻兄弟的发展进步。” 弄清佳斌的真实想法,征得本人同意后,我开始联系我的老战友、老领导、老熟人,向佳斌所在旅主要领导介绍有关情况,争取理解支持。我甚至找到我熟悉的某副战区级单位干部部门负责人和其直接领导,请他们从保留先进典型的角度,看看能不能把佳斌留下来,让这个“忠孝两全”的基层干部有机会继续穿着军装为国家效力。 听了我的情况介绍,看了当年我写的那些文章,结合佳斌当下的良好表现,相关领导都感动,也很热情,都表示要想办法把这个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留下来。 过程很曲折,原因很复杂,但最终,承受巨大压力的佳斌主动提出退出现役。我问佳斌为什么不遵从自己的内心,他说不想给我添太多麻烦,不想为难相关领导,更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和耽误更多年兄弟。 这就是善良大度、忠孝两全的宋佳斌,总是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总是在为别人着想。 从佳斌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某种意义上,正是通过当初顶着压力挖掘、总结和宣传佳斌的先进事迹,我懂得了正义的力量,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抗压能力、意志品质亦得到极大锤炼和提升。其中感触比较深的,有这么几条: ——真诚正直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人与人之间交流,如果足够正直、真诚和坦荡,多半不存在“人心隔肚皮”、“说话留三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烦恼。那些猜忌和隔阂,质疑和提防,其实都是自寻烦恼。事实上,我们在意的,别人可能并不在意;别人眼中口中的自己,也并非真实的自己;只要搞清自己姓甚名谁,明白自个儿几斤几两,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和能做什么,其它的随它去吧。 ——敢于坚持正确但不被理解的事。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多么善良,都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和喜欢,背后一定有人说我们的风凉话、坏话甚至泼脏水。作为凡夫俗子,做事可以追求完美,但做人尤其是做自己不要太理想化。人之初、性本恶,即使做不了好人,但至少不要做坏人;身为党员干部,讲党性更要讲人性,讲原则更要讲感情,讲法纪更要讲良心;正确的事、认准的事,压力再大也要坚持,阻力再大也要奋力向前。请相信坚持的力量,更要请相信相信的力量,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往往真能做到。 ——多跟基层官兵和普通群众交朋友。当兵也好、脱下军装也罢,当官也好、回归百姓生活也罢,为官从政者、机关工作者,都要有点百姓情怀、平民情愫,军官还要有士兵情怀,少一点高高在上、多一点深入基层,少看上级眼色行事、多帮基层解决实际困难。请记得,越往上人情味越淡,越往下越有人味,若有机会不妨身居高位或要职,但不要长期远离人间烟火和凡俗生活。 ——多干实事以求心安。身为机关干部或领导,仅仅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够的,还要努力不让后来者、年轻人承受自己曾经受过的委屈,少打自己的小算盘,竭尽全力服务普通民众、服务基层官兵。并且这种服务要发自肺腑,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真服务而不是作秀甚至图名图利。 心安处,即乐土。愿佳斌和所有战友亲朋都能真实活着,都能真诚待人向善向上,都能收获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2020年11月26日晚草于河北保定,2023年6月30日完善于天津河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