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或数个偶像。
我的偶像,不是明星,不是领导,而是那些活得真实、活得精彩的普通人。
比如我熟悉的那些士兵兄弟,比如搞报道的汪作成、开车的郭亮、搞网站的孙兴海、被誉为“网络尖兵”的蒋德红、能写的月飞、经常向军委总部建言献策的瞿云,还比如今天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战士书法家李河。
1978年出生的李河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康保县农村,祖籍山西,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
李河家境贫寒,自幼缺吃少穿,儿时经常穿姐姐的裤子。
那个年代,女生的裤子侧面开衩。那时的李河不敢在别的男孩面前脱裤子,生怕小伙伴们发现自己穿女生的裤子。
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李河关于童年的记忆只有一个字:穷。
那时,李河家真是穷,穷得经常揭不开锅,穷得有一年过年时家里只有半斤带皮的猪肉。
李河的父亲是乐观的,告诉孩子们别担心,说咱们家过年照样吃饺子。
碰巧李河的姑姑回娘家串门,看到那半斤带皮猪肉,问哥哥怎么不多称点肉。李河的父亲笑着不答,但姑姑还是知道了哥哥没钱称肉,心疼得哭了,回去拎来三斤猪肉,李河的父母乐开了花,舍不得一顿吃完,腌好后慢慢吃。
彼时,李河的弟弟已经出生,父亲被强行拉去做结扎手术,结果手术失败,从此不能干重活,家里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劳力,家境愈加贫寒。
李河的母亲同样来自一个贫寒之家,比丈夫小12岁,是一个很勤劳很本分的农村妇女。
李河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一直读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李河上高中时,已经60岁的老父亲捡破烂卖钱供二儿子读书。
那时的李河是勤奋的,非常喜欢读书,宁愿不吃饱,也要挤出钱去买书。
李河由此养成买书看书的习惯,至今读书无数,涉猎广泛,有着很广的知识面和不俗的谈吐。
1996年底,高考失利的李河应征入伍,成为驻黑龙江佳木斯某高炮旅的一名新战士。
穷人家的孩子勤快踏实,吃苦耐劳,加上良好的口才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李河当兵第一年就进了旅机关,成为政治部宣传科的一员。
从扛着列兵军衔开始,李河疯狂地迷恋上了书法,一有时间就练字。
李河所在的高炮旅喜欢书法的官兵很多,在全军很有名气,培养出了以倪进祥为代表的一大批闻名全国的书法家。
良好的氛围加上天赋和勤奋,李河很快脱颖而出,1999年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加入佳木斯书市法家协会,2005年加入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后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李河的头衔远不止这些,他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弘堂书社成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1999年,李河在全军“远太杯”书法作品大赛中获奖,之后数次在全国、全军的各种大赛中获奖。同年8月,李河考入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上军校期间,李河的书法和文笔引起学校政治机关的注意,毕业后破格留校,进入该校政治部宣传科工作至今。
在武汉东湖之畔的那所军校里,李河的工作是忙碌的,什么活儿都干,是宣传科的大忙人。
在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李河的书法艺术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李河不仅书法写得好,还有着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组织调能力,经常以普通一兵的身份组织笔会。
李河与湖北省文联、省书协的领导和艺术家们很熟,经常交流,互通有无,也凭借这些平台收藏了若干名家字画。
作为一名战士书法家,李河的成就引起军委总部机关有关部门的关注。
李河曾被借调到总装备部创作室帮忙,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也一度盯上李河,有意调他去当办事员,后无果而终。李河退出现役后,选择留在了武汉,成为《书法报》社的一名编辑。
除了忠爱的书法,李河擅长文字,服役期间在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发表文学作品近300篇。
李河的文字视野开阔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剧本、对联无不涉猎,篇篇都堪称精品,很有读头。
迷恋文字的那几年,李河几近疯狂。没有电脑,找别人借;白天没时间,晚上熄灯后用手机照明熬夜干,甚至因此用坏了一个手机。
李河的文字很精彩,尤其是杂文,犀利如刀,入木三分。
药家鑫开车撞人被执行死刑的第二天,李河曾经写过一篇杂文叫做《药家鑫,我对你说》,极尽调侃之能事,看得我拍案称绝。
李河这样调侃为药家鑫开脱的女同学:“女人是坏事的坛子,嘴是败事的源头。小师妹不知看中了小药的那点,也‘要是我也捅’。妹妹,你真乖啊,这一说不要紧,连自己都搭了进去,再道歉也没用,很明显你是非不分,美丑不辨。这样的女人还谁敢要,都怪你,都怪你!看看把师兄给推向了悬崖。妹妹,以后别说话,一定要捂住你的乌鸦嘴。”
李河这样调侃为药家鑫开脱的某教授:“大学教授成了‘叫兽’…某知名教授,在访谈上左一个‘这孩子’,又一个‘这孩子’,这样的亲热劲把小药高高的举起,重重的摔下,真可谓举得多高,摔的多重。有没有红包咱不敢说,对众说情看事,明明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是充当药家鑫速死的催化剂么!”
李河这样调侃法院审理药家鑫一案时的某些做法:“提审问卷,开历史先河,出丑当众寻羞。历史再先进死刑在全球范围废除也不会暂时停止,就一个小小的药家鑫更不可能,药家父母纯属自娱自乐,犹如蚍蜉撼树一般,悲剧出场,闹剧高潮,悲剧结束,完全符合小学生写作三大段式,真是水平一般,跳梁小丑不自量。和河北李刚相比不是一个层次的水平,看李家父子:痛哭流涕,电视道歉,鞠躬哈腰,甚至下跪,能用的低调的手法都用了,也证明了哥儿们能活叫咱吃屎也行,最后,李刚才是真正的赢家。”
李河这样怒骂药家鑫:“你爹不是李刚,也不是克林顿,也不是奥巴马,是上帝也不敢把你留在人间,只能‘提升’你到冥界报到,那里缺人,缺的是道德砝码…小药,黄泉路是你的选择,你的传奇很‘杯具’,但不精彩。你是个天才,不就是比有才二么,所以,大学的教授被你拉下水,凤凰也涮了几下。记得,出去别带刀子,黄泉路上比你二的人忒多,你要低调…小药,轮回个畜生吧,体验挨刀的滋味才是你真正的社会实践…小药,做人别做(>_<)…小药,离世人远点,别让你的血脏了世俗的灵魂。”
李河还是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的资深远程编辑,经常为人作嫁衣,赢得广泛好评。2011年,他与蒋德红等人一起,成为频道公开表彰的5名优秀编辑之一。
对了,我还没见过李河,我们只是通过三次电话而已。
渝夫2012年4月8日草于辽宁沈阳,2023年6月19日完善于天津河东
|